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叫我伊斯梅爾吧’:1933-1939護航艦極簡述

2024-07-19軍情

‘叫我伊斯梅爾吧。’

——【白鯨記/莫比迪克】

17世紀初期,英格蘭海軍發現其急需一種小型艦艇執行海岸警戒,護航和通勤任務。這些職能最初由活躍在北海和比斯開的漁船和捕鯨船承擔,其中一些被稱為‘shallop’,一些被叫做‘ketch/cache’。相比起地中海式的劃槳船,發源於大西洋的船只更加適合當地的海況,,很快逐漸發展成了基於其艦體和索具設計的獨立艦種‘sloop’,也就是日後海軍諸多輕型艦艇最初的起源[1]。在19世紀末海軍分級系統的調整下,‘sloop’作為‘巡航艦’被短暫地歸納於小型巡洋艦中[2];但是隨著1911年巡洋艦重新被劃分為‘戰列’,標準,和‘輕型’巡洋艦開始指代相對大型的艦艇後[3],大戰中重新復蘇的小型踩地雷艦和近岸炮艇於是重新獲得了‘sloop’這一艦名。這些基於新時代漁船和捕鯨船設計的小型艦艇,和戰時征用的龐大拖網漁船,捕鯨船一起承擔起了清除攻勢雷場,布雷,反潛巡邏和近岸護航的任務。傑里科的無畏艦或許是與公海艦隊對峙的基石,但是正是這些‘sloop’、海軍漁船和征召艦艇補充和支援了數量有限的艦隊驅逐艦,在凱撒的海軍能夠施展出的一切先進技術之下保護了海上交通的日常運作[4]。‘德軍潛艇部隊有三個主要任務:以消耗戰削弱大艦隊,從而讓公海艦隊可以與之平等較量;以饑荒擊敗聯合王國;以及阻止美國軍隊抵達法國’——而‘三項任務全部沒有成功[5]’。

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給各國新一輪的海上競賽畫上了休止符。雖然在大型巡洋艦上各國仍然存在競爭,但是這樣規模的建造遠遠無法和1890或者1910年瘋狂的海上擴軍對比。下一場戰爭會在什麽時候爆發?按照政府劃定的‘十年準則’,新一次大規模戰爭至少遠在一代人以外[6];而跟進海軍部戰後的預計,戰爭爆發的地點,可能遠在遠東水域[7]。在1914年的戰爭中,數以百計的漁船被征召參與巡邏,戰時緊急計劃另外建造了四百余艘專職設計的海軍漁船和接近兩百艘各式踩地雷,反潛,護航‘sloop’,截止戰爭結束時,另外有超過三百艘在建[8]。在和平時期,無論是經濟角度還是人力角度,這樣龐大的艦隊都不可能保留下來,於是護航艦隊的基幹重新落回了驅逐艦上。

1918年11月11日,皇家和自治領海軍總計擁有407艘驅逐艦和94艘魚雷艇[8]。經過3年艱苦卓絕的復員,1921年11月時,這一數碼降低到了204艘[9],仍然遠遠超過海軍部對和平時期驅逐艦隊16個分隊(16*9=144)的要求[10]。而這些艦艇本身質素優秀。幸存驅逐艦隊的核心是大戰後期的R/S或者V/W級,以及同時期建造的領艦。後兩者可能是大戰結束時效能最為平衡的艦隊驅逐艦,其基本布置模式持續使用到了1939年新一輪戰爭結束。進而考慮到大戰後幸存的老式炮艇,新艦的替換計劃直到1927-1928年才開始引入[11]。

此時替換艦並未被大規模生產。27年計劃要求訂購2艘新艦替換舊花級炮艇,兩艦於是成為‘Bridgewater’級。該級艦保留了大戰設計的多功能性,其入役後用於殖民地警備,但是保留了參與護航和踩地雷的可能。與大戰中設計相比,用於配合迷彩迷惑潛艇觀測鏡的首尾對稱設計不再存在,艦艇整體上與早期炮艇類似,長首樓延伸到艦尾,單桅,噸位上兩艦皆為千噸艦,但是由單軸改為雙軸設計,最大航速提高到16kn以上,超過同期潛艇水面航速。其武器裝備2座開放式老4in火炮,主要用於與上浮的潛艇交火,在戰前改為高平武器並在1942-43年加裝271,291雷達前應該視為無對空能力的武器。兩艦落成時均沒有裝備ASDIC,但是在戰前加裝。4艘類似的‘sloop’在次年訂購,被稱為‘Hastings’級,另有一個單位(印度斯坦)由印度海軍操作。1929計劃包含另外8艘,被稱為‘Shorehams’級。

1932年,基於此前幾批艦艇的經驗,新‘sloop’進一步分化為了兩種更加專職的設計:一種作為‘Bridgewater’的直接替換艦,但是增強了武裝換用了標準的4.7in,50pdr主炮,額外增加了一座背負式射擊的3in炮用於防空[11]。總計有13艘新艦完成,分別由皇家和澳洲海軍操作,也就是‘Grimsby’級。另一種更小,噸位縮小到約800噸左右,被稱為‘fleet (minesweeping) sloop’,也就是‘Halcyon’級。該級艦武裝和前者類似,艦體更小,航速大致相同,深載可維持16節左右,在戰時計劃參與近岸護航,但是主要執行踩地雷的任務。該設計會成為1933-1939年間標準踩地雷艦設計,總計完成21艘。

‘Grimsby’級標準排水在千噸左右,在該艦以下的下位護航艦是征用或者專門設計的武裝漁船,此時設計噸位約在300-400噸左右;其上則是艦隊驅逐艦,標準排水量在1300噸以上甚至1500噸以上。三者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空缺。在千噸級的‘sloop’以下,需要一種更小,更加專職化的近岸護航艦填補。1933年專案於是進一步開始建造新的600噸級護航艦,也就是‘kingfisher’級。這種設計有時候稱為‘coastal sloop(岸防sloop/近岸sloop)’,與遠洋護航艦對照;有時候也被稱為‘巡邏艦(patrol ship)’[12]。其火力保持與‘大’型‘sloop’相仿,艦型仍然類似於大戰設計,但是長寬比增加,雙軸,攜帶同樣龐大的深彈炮組和驅逐艦級別的ASDIC器材。該級艦適航性糟糕,類似於大多數‘sloop’,其艦內空間擁擠,但是航速提高到了20節,可以參與更高速艦隊的護航行動。

在千噸級艦艇以上,1933年專案則包括了一種更大的‘convoy sloop(護航艦隊sloop/護航sloop)’,日後也被稱為‘慢速護航艦(slow escort)’,對應‘快速護航艦(fast escort)’,也就是‘Hunt’級護航驅逐艦。這種更大的設計噸位提高到1200噸級別,也就是日後的‘Bittern’級。深載狀態下,這種大型護航‘sloop’的航速可以超過/接近18節。續航力提高到了10節下8450nm,脫離了近岸護航的範疇。其期初計劃按照類似於法制殖民地炮艇('avisos')的反雷擊級別火炮(6in),但是該級艦護航艦的本質意味著這種大重量火炮既無法在惡劣海況迎浪行駛時有效使用,也無助於提高反潛艦的性價比。4.7in於是成為標配,以及ASDIC,龐大的深彈武裝,和其他輕型武器。‘Bittern’建成3艘——1936年計劃中訂購了另外2艘,也就是‘Egret’級,此時該尺寸艦艇標準武器被固定位4in雙聯裝高平炮,38年艦裝備4座。

1937年,世界範圍內的再武裝加速,此前在和平時期可以避免大量裝備護航艦的任何幻想都不再現實。基於此前的‘Bitterns’和‘Egrets’,一種繼續放大的‘General Purpose Sloop(GPS,通用‘Sloop’)’被引入艦隊中,也就是著名的‘Black Swan’級。該級艦噸位進一步放大到1300噸級,航速維持在19節上下,武裝圍繞著重深彈火力和ASDIC,4in高平/FKC和2pdr‘砰砰’設計,以對抗近岸可能出現的敵航空兵和MTB。該級艦有時候被稱為‘戰爭中最成功的遠洋護航艦’,雖然其設計顯然並非遠洋護航艦中‘最優秀’的。如此前大型‘sloop’設計,其搖動效能惡劣,艦上空間擁擠,而作為護航小組領艦時更甚。戰前急速擴張的建造計劃意味著許多資源處於緊缺狀態,建造過程則盡可能以速度為要。與‘Halcyon’的後續艦,總計完成三組59艘的‘Bangor’級六百噸級踩地雷‘sloop’類似,許多器材安裝混雜,以此時軍工產能可以提供的引擎/武器為準。砰砰在戰爭中會逐漸被博福斯取代,後者初速更高,在遠距離上效能遠佳;而一部份艦艇的反潛武器則被升級為了首向設計的反潛迫擊炮。與其他同期反潛艦類似,其ASDIC器材有標註能力,可以追蹤潛艇的行動軌跡以策劃打擊位置。截止生產結束時,總計37艘‘Black Swan’進入艦隊服役,其驟然增加的數量代表著再武裝時期艦隊擴充力度的激增。時間順序上而言,下一款‘Sloop’,回歸八百噸到千噸級的踩地雷艦‘Algerine’級生產數碼更加龐大, 達到了110艘。這些艦艇與數百艘征召/生產的武裝漁船,以及數以千計的摩托艇一起,擔負起了戰爭中前期護航任務的骨幹[5]。

直到1958年,沒有其他被視為‘sloop’的艦艇下水。1937-1938年間,戰爭變得更加迫在眉睫,而海軍部搜刮一切可能的產能擴充其艦隊規模。晚期通用‘sloop’的建造價格接近小型艦隊驅逐艦,而建造周期超過二十個月,無法盡快滿足護航系統對硬數量的絕對需求。此時大戰時期的V/W族驅逐艦越有70艘左右幸存,而間戰中16支現代化艦隊驅逐艦的需求仍然可以相對輕松的滿足:1927年開始,艦隊以每年1個分隊的速度訂購了A-I總計8支間戰標準驅逐艦隊(排除C級僅訂購半數,隨即被轉交加拿大海軍),35年計劃開始,2個分隊的部族級,5個分隊的雙鍋爐,單煙囪,雙炮炮塔的新艦也已經訂購。於是新的武裝計劃開始將間戰標準驅逐艦和V/W級按照設計時的多功能冗余作為護航艦或者布雷艦改造。其留下的艦隊驅逐艦空白,以及L/M級防空驅逐艦產能短缺帶來的缺口,則由新設計的千噸級‘Hunts’護航驅逐艦補充。

改造為護航艦的驅逐艦大致分為三類:‘遠端護航艦(LRE,Long Range Escort)’,‘近程護航艦(SRE,Short Range Escorts)’,以及‘對空對潛護航艦(Wairs,名稱來源不祥)’。W/V開始的標準英制雙煙囪驅逐艦的動力艙段包括一座後置輪機室以及三座前置鍋爐室,1號鍋爐室在遠端護航改造艦上被拆除,改為燃料艙。在4in高平產量可及時,舊4in或者4.7in會被拆除換裝單座雙聯裝4in,或者簡單拆除只保留單座單裝炮以給新的首向射擊的‘刺猬’反潛迫擊炮提供空間。1941年中開始,26艘V/W級被改造為遠端護航艦,此後還有一定數量的間戰標準驅逐艦加入改造。近程護航艦的武裝類似,但是保留了所有鍋爐以保持戰鬥航速對抗活躍在海峽和東海岸的E艇。其往往加裝‘砰砰’或者厄利空作為額外的反快艇武器使用。多數幸存的V/W級屬於近距離護航艦,此後同樣有大量間戰標準驅逐艦加入成為‘快速護航艦’。LRE與SRE均為戰爭爆發後開始改造的護航艦,而‘Wairs’則是戰前啟動的改造專案。36艘V/W級在36年開始被改造為防空護航艦,其武裝向‘Hunts’對位,拆除剩余發射器,換裝4in高平火炮並加裝輕型防空武器[13]。

專門建造的‘護航驅逐艦’,在1939專案中被命名為了‘Hunt’級。該級艦為千噸艦,其成員規模以及成本上與大型通用‘Sloops’類似,但是最大航速增加到27節以上,采用驅逐艦艦型也被視為驅逐艦,可以跟隨戰鬥艦隊執行艦隊護航任務,以解放更大的艦隊驅逐艦本身掩護主力艦,對空對潛警戒的任務。其主要武裝同樣使用雙聯裝4in高平炮以及四聯裝‘砰砰’,犧牲有效對海打擊能力以換取最低成本下最可靠的高平火力。相比起低速護航艦,該級艦的高航速和設計中的魚雷武裝同樣可以在為護航艦隊護航時提供對大型艦艇的魚雷威懾。在1938年最後的3個月裏,DNC(古德爾)和設計師們加班加點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趕工了該級艦的設計,以在39年專案中包含第一批10艘訂單——隨後在建造中被證明穩定性嚴重不足。第一批‘Hunts’於是被迫放棄了魚雷武裝和1座雙聯裝4in高平。穩定性問題在此後三個批次中得到逐漸解決,預先設計的重深彈武裝,三座雙聯裝4in高平糊魚雷發射器也得以重新引入。截止停產,總計86艘完工。該級艦有時候會被與美制‘驅逐護航艦(Destroyer Escort)’混淆[14],但是前者的定位更加類似於護衛艦(frigate),而‘Hunts’的標準稱呼是‘護航驅逐艦(Escort Destroyer)’,該級艦仍然編入驅逐艦隊,接替驅逐艦職能。

所有這些驅逐艦與‘Sloop’仍然不足以填補保衛全球航運所需要的巨大缺口。隨著1939年專案的開展和但澤危機的升溫,或許間戰中輕型反潛艦故事最合適的結束,恰好是王家艦隊護航艦故事的開端:1939年2月,愛德華列特與古德爾會面時,一種基於捕鯨船艦體的新艦成為了嫁接和平時期反潛基幹艦隊和戰時產能擴充後大反潛編隊的橋梁。這種擁有捕鯨船船型,可以安裝ASDIC器材,航速15節高於武裝漁船而接近於早期‘sloop’,建造周期卻可以縮短到最短4-5月,最短船塢均時6.5月[15],舒適性低劣,續航力不足,航速低,穩定性差——設計用於近岸護航卻被迫在北大西洋的風浪中飄搖的新護航艦就此誕生。這種日後被稱為‘Flower’級的輕護艦在1939年當年就被訂購145艘,最終產量接近三百艘,與各種驅逐艦,間戰期間各式‘Sloops’,和武裝漁船,摩托艇等等一起堅持過了戰爭早期困難的歲月;讓更加先進的專職護衛艦有機會加入戰爭,和護航航母,遠距離轟炸機,厘米波雷達,無線電定位器,ASDIC追蹤記錄儀,反潛迫擊炮,‘Ultra’等等一起贏得1943年初至關重要的技術戰視窗。1651年與荷蘭海軍在北海交鋒的武裝捕鯨船們,恐怕是不會預計到400年後其後代們仍然會在大西洋的波濤上,與可以在水下航行的‘魔鬼之船’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