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6月,也門胡塞武裝宣稱用彈道導彈成功襲擊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嗎?當時美軍堅稱沒有被擊中,但各種證據證明胡塞武裝確實發起了襲擊,而且還多次聲稱「襲擊是成功的」,到底誰說謊?外界眾說紛紜。
但如今這事有了新進展,美國「西點打擊恐怖主義中心」最近發表了一篇【平局即勝利:胡塞武裝經過一年戰爭】的文章,暗示當時胡塞武裝的導彈落點距離航母只有200米左右,雖未擊中,但並非沒有效果。
關鍵問題還是:偌大的航母打擊群,竟完全沒有進行攔截,可以說破防破得很徹底。
(胡塞武裝在閱兵式上公開的導彈,外界認為是伊朗支援的)
「西點打擊恐怖主義中心」(CTC)是西點軍校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成立於2002年,旨在透過研究和政策分析提高美國民間和學界對恐怖主義的理解,並在全球範圍內應對恐怖主義的挑戰。
能看出來,CTC有很明顯的美國軍方背景,雖說這會讓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帶上美式霸權的氣息,但無疑讓這篇報告參照的數據和資料有了較強的權威性。
從標題來看,CTC似乎肯定了胡塞武裝這一年來的戰鬥,特別是「平局即勝利」這句,頗為無奈地點出了美國在這場稱不上戰爭的戰爭中,其實處於相當尷尬的位置。
因為對方是個連國家都還不算的民兵武裝組織,而且頻頻遭到美英空軍的空襲,卻能與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打成平手」,用的還不是多麽先進的武器。
這樣說下來美軍在尊嚴上破的防,恐怕不比當時看到導彈落在距離自己200米地方的「艾森豪威爾」號大兵們差多少。
(CTC制作的導彈射程半徑圖,黃圈為300公裏,白圈為600公裏,紅圈為1000公裏)
CTC用了大段篇幅分析胡塞武裝何以能做到把彈道導彈打在航母附近,因為以目前的戰術理論來說,使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這樣可以在開闊水域進行快速機動的目標,實際上難度相當大。
根據公開資料,航母的最高航速為30節(約56公裏/小時),而無人機飛行300公裏大概需要100分鐘,這期間航母可以機動70公裏以上。
這個距離在海上不算遠,天氣和海況好的話依然沒有脫離目視距離,但對殺傷半徑最多幾百米的彈道導彈來就是任務失敗。
所以彈道導彈反艦作戰,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定位和追蹤航母的位置,但胡塞武裝有一個可以利用的優勢,那就是為了確保護航效果,美軍航母不得不在狹窄的紅海和亞丁灣行動,這就大幅降低了追蹤難度。
CTC認為胡塞武裝首先利用了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訊號來甄別目標,這是一種任何軍民用船只都要安裝的基本通訊系統,會自動發出關於本船的位置、航向和船名等資訊,而且門檻也不高,胡塞武裝可以輕易獲得這種接收裝置,並將其用在襲擊過往船只的行動中。
(曼德海峽衛星圖,可見極其狹窄)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目標訊息來源,胡塞武裝還使用了遠端電子情報收集系統,竊聽美英軍艦之間的通訊。為此美軍還專門空襲過也門境內的訊號轉播塔和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訊號塔,胡塞武裝可以透過這些民用電信伺服器,對來自海上的無線電訊號源進行三角定位。
另有跡象顯示,胡塞武裝還從伊朗獲得了雷達訊號接收機,這樣就可以將船舶監控和無線電測向結合起來,以及偵察無人機和搭載即時監控器材否認小型船只。
除了這些,CTC傾向於胡塞武裝的導彈有半主動雷達制導系統,無人機則配有光學攝影機,反艦彈道導彈中「也有某種形式的制導系統」。於是,這樣一個集廣域監視、近距跟蹤和終端制導相結合的海上監控和感知體系下,胡塞武裝的導彈成功造成了近失彈效果。
(美軍消耗數百枚各種導彈,護航行動實質上失敗)
近失彈指的是炸彈或導彈未能擊中艦船,但落在距離目標很近的位置,由於強大的動能往往會激起劇烈的沖擊波,這種沖擊波一般會作用在艦體結構上,比如龍骨和主肋骨,從外觀很難看得出來。
所以即便當時近失彈造成損傷,外表也不會有什麽明顯變化,但從不久後「艾森豪威爾」號撤離紅海返回本土來看,損傷肯定有,只是沒有太大而已。
不過這次襲擊給美軍造成的震動更多在心理層面:胡塞武裝區區一個民兵武裝組織,海上追蹤定位方式也堪稱土法上馬,不過是利用部份簡技術簡陋的裝備,就成功實作了初步反介入作戰。
那麽擁有更強大探測和打擊能力的伊朗呢?俄羅斯呢?中國呢?特別是中俄,都擁有較為完備的海基和空基偵察感知能力,甚至天基偵察能力也不比美國遜色,中俄如果也發起反介入作戰,依然還會只是近失彈嗎?
(諷刺美國的漫畫作品)
這個答案想必不算得出來,所以理論上來說,「艾森豪威爾」號艦長希爾上校說這是二戰以來最艱難的最危險的戰鬥倒也不為過,只不過可能更艱難的戰鬥,還在後面等著美國人,在紅海的這段時間,就當是熱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