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美關系越來越差,美國在許多領域開始對中國實施圍堵與打壓,許多人可能會產生疑問:美國那麽強大,中國幹嘛要與美國為敵?好好跟美國展開合作不行嗎?可這就涉及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了:到底是中國要與美國為敵?還是美國無視中國的誠意,執意要把中國當成敵人?
中國有將美國當成敵人嗎?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美國都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每年能帶給中國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面對這樣一個「大客戶」,中國維護好關系還來不及,又怎麽會主動與美國為敵呢?
真實的情況是:美國將中國當成了頭號大敵,並完全無視了中方的誠意,一次次試探中國的容忍底線。中美關系之所以到現在還沒完全破裂,是因為中方一直保持著克制,自始至終都在對美國苦口婆心。
看看現在美國攻擊中國的幾個理由:軍事威脅、台灣問題、南海問題、貿易問題、科技問題,哪一個不是「莫須有」的罪名。美國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卻同時也是世界上炒作「中國威脅論」最積極的國家,無論是常規軍事實力還是核武器實力,美國都擁有明顯優勢,卻一直嚷嚷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威脅到了美國。明明是美國的航空母艦、轟炸機天天在中國家門口轉悠,美國卻總是指責中國「咄咄逼人」。
至於台灣問題,中國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有錯嗎?美國人難道不知道如今的美利堅合眾國也是透過南北戰爭打出來的?當年美國南方鬧獨立,北方軍隊動手的時候手軟過嗎?美國人自己都透過武力來實作國家統一了,哪來的資格質疑中國人實作國家統一的方式?美國政府要是反對中國使用武力收復台灣,就等於承認自己當年得國不正,那如今的南方各州也有權力獨立。
至於南海問題,全世界存在領土糾紛的地方多了去了,土耳其與希臘經常在愛琴海劍拔弩張、阿根廷與英國整天因為馬島爭吵、南韓和日本總是因為獨島歸屬問題鬧不痛快,美國插手過這些地區的糾紛嗎?為啥總是盯著南海不放?說到底,美國選擇插手南海問題,不是為了維護國際秩序,單純是想要給中國制造麻煩。
而貿易問題就更站不住腳了,中國的確在與美國的貿易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貿易順差,但這並不代表美國吃虧了,因為中國就是一個貿易出口大國,而美國則是貿易進口大國,這是國情導致的。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廉價商品,是美國吃虧了嗎?像玩具、衣服這些商品,中國所獲得的利潤其實非常有限,美國如果自己生產這些商品,價格將是從中國進口的好幾倍,所以從中國進口的廉價商品越多,美國其實越占便宜。
反倒是美國賣給中國的許多產品,利潤率就高多了,比如客機、發動機、半導體器材以及許多專利,中國一件玩具出口到美國,之後就無法繼續獲得利潤了,而美國一架客機出口到中國,之後數十年時間,中國還需要花錢從美國那裏購買零部件,請美國技術人員幫忙維修,這些都是無法在貿易總額中直觀體現出來的。
而且美國想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其實很簡單,中國想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高效能芯片,美國賣嗎?中國想從美國進口航空母艦和發動機,美國賣嗎?中國想買美國最新的AI專利技術,美國賣嗎?美國自己不肯拿出好東西,就別抱怨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太大。
至於科技問題,過去是西方壟斷高端技術產業,擁有絕對的定價權,像盾構機、光刻機這些東西都能賣出天價。而在西方的計劃中,像中國、印度這些國家,負責提供勞動力,在一些低端技術產業上賺辛苦錢,或者充當西方高端技術產業鏈的「組裝員」。總之就是西方靠腦子吃飯,第三世界國家靠賣力氣吃飯。但是中國的崛起讓美國產生了危機感,感覺自己沒辦法像過去那樣躺著賺錢了,對中國的敵意越來越深。慢慢就發展為對中國的抹黑,將中國的科技進步汙蔑為對西方進行了「盜竊」。
所以可以看出來,中國從來就沒有對美國造成過威脅,中美之間也並不存在無法調解的矛盾,中美沒有領土糾紛或者其他歷史遺留問題,而經濟、科技方面的分歧,完全可以透過對話來解決。但是美國卻企圖透過政治施壓、軍事威懾的手段,來逼迫中國妥協,最近亞洲三個地區劍拔弩張,都與美國存在直接關系。
第一個就是台灣問題,在美國的撐腰下,如今的民進黨越來越有恃無恐,蔡英文在任期間完全撕毀了「九二共識」,接替蔡英文的賴清德,更是打算完全與「中國」二字割裂,投擲了「兩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企圖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台獨」。
而美國政府嘴上說著「不支持台獨」,手上卻不停向「台獨」遞刀子,拜登上台以來,美國已經先後16次對台軍售,進一步助長了「台獨」分子的囂張氣焰。為了挫敗「台獨」分子的囂張氣焰、展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域完整的決心,解放軍於10月14日開展了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B」的軍事演習。
然而解放軍在家門口組織演習,世界上最喜歡搞軍事演習的美國卻不高興了,表示對「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非常關切,指責中方的行為「不負責任、不相稱及破壞穩定」。然而到底是誰一直在破壞台海地區的穩定?是誰不負責任的往台灣地區傾銷軍火?美國賊喊捉賊的本事真是「天下無雙」。
第二個就是北韓半島問題,現在北韓和南韓也是劍拔弩張。然而在2018年的時候,北韓半島局勢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南韓總統文在寅主張與北韓進行對話,杜林普與北韓領導人會面,就半島實作「無核化」問題一度取得進展,南北韓兩國關系開始解凍,2018年北韓也完全停止了導彈發射試驗。
結果拜登上台後,完全推翻了杜林普的對朝政策,主張對北韓采取更強硬的手段,逼迫北韓接受美國提出的要求。有了美國政府的授意,新上任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更是絲毫不掩飾對北韓的敵意,開始頻繁在邊境舉行美韓聯合軍演,美軍的戰略轟炸機與核潛艇經常跑到南韓示威。
這一系列舉動,直接導致北韓半島的局勢比以往更加惡化,北韓不再將南韓視為同胞,雙方幾乎完全失去了和平共處的可能性,戰爭的陰霾重新籠罩在北韓半島上空。
第三個就是南海,美國扶持菲律賓在南海惹事,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近日,一艘菲律賓漁業部門船只和一艘中國「海上民兵船」在南海相撞,菲律賓政府又倒打一耙,謊稱是中國船只主動撞擊菲律賓船只。而在10月1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此事進行了回應:實際情況是,菲方公務船在中國管轄海域以危險方式航行,並與在該海域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發生擦碰。菲方上述行為侵犯了中方主權,嚴重威脅中方漁船和人員安全。
菲律賓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中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得到了美國的授意,在美國的幹涉下,南海局勢的嚴峻程度甚至超過了2016年,之所以還未爆發武裝沖突,完全是中方一直保持著克制,只派出海警在南海維護島礁與領海。可是菲律賓挑釁的舉動一天比一天過激,如此一意孤行下去,南海爆發沖突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正是美國想要實作的目的。
美國不斷在中國周邊拱火,哪怕無法像俄烏沖突那樣,將中國拖入一場損耗國力的代理人戰爭,也會影響中國的投資環境,導致許多外企轉投其他地區,尤其是美國正在努力恢復制造業的情況下,更希望歐洲與亞洲爆發戰亂,趁機將資本吸引到北美地區。目前全球各地的局勢都不太平,歐洲、中東、亞洲都存在導火索,唯獨美國周邊比較太平,很難說不是美國刻意為之的。
然而即便美國如此對待中國,中國依然選擇了以德報怨,將一份大禮送到了華盛頓。10月15日,運送大熊貓「寶力」、「青寶」的專機抵達華盛頓機場,將被安排入住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當天大批美國媒體與群眾等候在動物園外,動物園旁的商家更是表示:大熊貓的到來,將給當地社區帶來更多的活力與商機。
如果要說美國反華議員現在還有什麽與中國有關的東西不敢噴,恐怕就剩下大熊貓了。除了中國之外,美國與日本、南韓算是世界上最喜歡大熊貓的國家了,一頭大熊貓的到來,往往就能讓當地的動物園扭虧為盈。甚至就連美劇【國務卿女士】都曾有過一段關於大熊貓的劇情:如果中國收回大熊貓,美國孩子將會因為看不到大熊貓而哭泣,孩子的家長就會怨恨美國政府,影響美國政府的支持率。
而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能夠從中國租賃到大熊貓的國家,都代表著中國希望與該國保持友好。現在中國繼續將大熊貓送到華盛頓,其實也代表著中方的態度:中國從未打算與美國為敵,哪怕美國如此針對中國,中國依然願意與美國進行合作、對話,中美不存在解不開的矛盾。
當年中美透過「乒乓外交」,實作了兩國關系的解凍,並最終建交。現在中國將大熊貓送到美國那裏,也蘊含著對中美關系的美好祝願:太平洋足夠大,但是擋不住代表和平友誼的大熊貓空降到美國;太平洋足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