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核潛艇南海撞擊真相曝光?解放軍在3年前,差點逮到「大魚」

2024-10-17軍情

2021年,美國的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發生了重大的事故,原因不明,它撞上了南海的底部山脈。起初,美國對此事件保持秘密,但在中國的追問下被迫作出回應。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美軍海狼級核潛艇的質疑。三年後,隨著中國解密部份有關檔,這起充滿謎團的事故再次引發廣泛關註。根據新披露的資訊,中國在南海發現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線索,但起初並未公開,而是希望深入研究。不巧的是,美軍恰好在這個錯誤的時候和地點進入此區域,最終無奈而逃,沒有達到原本意圖給中國制造麻煩的目的。

美國核潛艇在南海海底遭遇撞擊沈沒事件。

2021年10月2日,美國的康涅狄格號潛艇(SSN-22)在南海與一座水下海山發生碰撞。起初,美國沒有對此事件進行公開,而是待中國發現並要求解釋後,五天後美國海軍才釋出了這一事故聲明。他們表示,這艘潛艇在地圖資訊不足的區域中高速行駛時遭遇了意外。在通常情況下,為減少噪音,潛艇往往不會以高速度行動。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這艘潛艇的船員認為需要進行機動呢?此次事故導致至少11名船員受傷,而該核潛艇在墜毀後前往關島途中還失去了雷達罩。

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作為「海狼」級別的核攻擊潛艇,是美國海軍最強大、最致命、最復雜且造價最高的艦艇,專門設計用於敵方沿岸展開精銳作戰任務。這次事故對其聲譽造成了沈重打擊,也引發了人們對美國海軍戰鬥力和安全管理能力的質疑。隨後進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件是由於船員在航行計劃上的失誤以及對南海的不熟悉所導致。美國方面指出,這些錯誤「遠低於美國海軍標準」。

然而,這種說法並不令人信服,因為美國早已充分掌握了南海的水文情況。美軍的測量船和航空母艦等頻繁在這一地區活動,同時,透過飛機等手段,美軍也在南海布置了大量探測器材。那個著名口號「聲納無銅,撈之無用」正是為了應對中國漁民打撈美軍探測器而設立的。而且,在南海周邊有許多美軍基地,他們隨時準備收集相關情報。如果說因為對南海水溫的不熟悉導致事故,這一說法恐怕連美國自己都難以相信,但卻又找不到其他更合理的解釋,只能無奈接受這個理由。

調查還發現,航行評估小組未能辨識和標記擱淺地點附近的十個或更多水下危險。此外,潛艇缺乏有效的領導,使得船員無法對航行中的失誤與不足承擔責任,這表明潛艇上普遍存在質素控制的問題。

美國在潛艇沈沒後的反應和行動引發了人們的猜測。

事故發生後,美國的反應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首先,美國在揭示事故資訊上拖延了很長時間,並且對事故的關鍵細節采取隱瞞態度,這讓人們難以信任。中國國有媒體【環球時報】對此報道表示遺憾,認為美國未能公開核動力潛艇事故的重要資訊。

其次,在美國事故後的調查過程中,似乎更多地將責任歸咎於船員的個人失誤,卻沒有對其在南海的軍事活動進行深刻反思。這種做法被看作是逃避責任,試圖掩蓋其在南海不當軍事行為。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在南海頻繁進行軍事挑釁,從而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而此次事故也使人們更加清楚,美國這種軍事行動不僅威脅地區安全,也給自身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盡管如此,美國的不斷施壓反而推動了中國軍事科技的進步。面對美國的逼迫,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加速發展。2016年的南海危機,正是美軍試圖透過武力迫使中國妥協的一次嘗試。然而,那一次美軍卻顯得有所顧忌。從美國的視角看,那個時刻或許是一個絕佳機會。但自那以後,中國堅定決心大力推進軍事建設,如今在多個領域已經與美國抗衡甚至做到超越,因此美國不再敢如此張揚行事。

中國在美軍核潛艇進入南海之前就註意到了該區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2021年9月,南海出現了一道延綿數百公裏的巨大漩渦,此漩渦不僅會導致水流混亂,還有可能影響海底聲納訊號等,沿途的一切生物和設施均受到威脅。在發現南海下方的這一巨大漩渦後,中國立即派遣了最先進的科研船和規模最大的無人機群,從空中、地面以及水下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監測。無人機編隊在漩渦中心探測到一個位於距海面約50至150米(164 - 492 英尺)的高溫核心;而靠近海面的地方則發現了一個低溫核心;另外,在200米(656 英尺)深處又發現了第二個高溫核心。大量海水以每秒約0.4米的速度繞著這些核心順時針旋轉。

科學家們指出,盡管這個速度看似不快,但在潛艇穿越該區域時,海水的溫度和密度可能會劇烈波動。同時,無人機編隊還發現了距離海面約 600 米(1968 英尺)處存在懸浮導波。科學數據由參與此次行動的研究人員於上個月發表在中國學術期刊【中國陸地科學】中。中國科研團隊認為,這種異常的大氣現象可能對無線通訊效率以及雷達的正常執行造成負面影響。目前尚無法確認漩渦與康涅狄格號潛艇碰撞是否相關,但有一些專家對此事件表示出微妙的聯系。

在此次事件中,中國發揮了關鍵作用。首先,中國對美國核潛艇事故的關註與質疑,促使美國更加公開地披露事故資訊,並反思其軍事行動。此外,中國媒體的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在南海軍事活動及其地區安全影響的更大關註;而中國對南海巨漩渦的監測和研究,則為揭示核潛艇事故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公眾帶來了更多思考方向。

中國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努力彰顯了其對南海地區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中國在南海的正當權益與行動,有效地對美國的軍事挑釁形成制約,使得美國無法對此置若罔聞。中國始終堅持透過溝通與協商來解決南海爭端,以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而美國則不斷鼓動其代理人與中國交鋒,同時也頻繁派遣軍艦幹擾中國在南海的布署。最近發生的美方核潛艇事故再次顯示出,其在該區域進行軍事活動是極為不負責任,必然會加劇局勢緊張。

2021年,美國核潛艇在南海撞山的事件引發了眾多謎團和爭議。

三年後,隨著中國解密了一部份檔,人們對該事件的理解得以加深。雖然尚無法確認南海的大漩渦與潛艇碰撞是否存在直接關聯,但這一事件揭示了美國在南海軍事活動所帶來的風險及其不負責任的態度。在此事中,中國發揮了關鍵作用,透過關註、質疑、科研和合法行動,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了貢獻。展望未來,國際社會應攜手合作,促使美國更加謹慎地處理其在南海的軍事行為,以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同時,各國還需加強協作,共同研究南海的科學奧秘,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2021年美軍核潛艇在南海撞上山體事件是否與中國發現的南海巨大漩渦有關,至今仍然是個謎。然而,仔細分析事件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這一情況提醒我們,南海的局勢並不需要外部勢力的幹預,而應依靠周邊國家共同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而不是透過軍事挑釁和冒險行動來破壞。這真的是純屬偶然嗎?或許只有時間能揭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