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北韓戰場上的逃命比賽:美國人是如何秀隊友智商的?

2024-10-17軍情

1951年元旦剛過,北韓戰場上的聯合國軍士兵卻個個愁容滿面,不久前他們敬愛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還信誓旦旦的向他們承諾會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但眼下這個許諾不僅沒有實作,他們反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第三次戰役剛一打響,聯合國軍第一線的韓1師就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強大攻勢下瞬間被沖垮,只能被迫一路後撤,於是第二線的英軍29旅就正當兵鋒,負責替撤退的美軍斷後,和誌願軍血戰到底。

英軍29旅是英國的一支王牌部隊,有著近百年的歷史,戰鬥力確實不是韓軍那種小打小鬧可以相比的,他們和誌願軍一直打到1月3日下午,直到李奇微下令全線撤退才終於結束陣地,但此次的撤退命令英29旅麾下的「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一直到晚上六點半才接到,導致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在誌願軍的強大攻勢下死的死傷的傷,美國人事後解釋說是聯絡不上第1營,所以撤退命令才會一直傳達不到,而北愛爾蘭營卻提出了異議,他們非常肯定的表示當天的通訊器材一切正常,是美國人壓根沒有向他們傳達撤退指令。

而更讓英軍氣憤的是,在逃跑的途中美軍為了拖延誌願軍追擊的速度,給自己國家的士兵贏得更多的時間,居然向英軍撤退的路線上連續投擲了兩串照明彈,正在夜色掩護下急行軍的英軍瞬間光芒四射,誌願軍第556團離得老遠就看得一清二楚,有了這兩串照明彈的幫助,556團的戰士們快速向目標逼近,北愛爾蘭營損失慘重,不僅27輛坦克被毀,擊斃被俘人員達400余人,連營長都掛了,盡管事後李奇微表示一定會徹底清算投擲照明彈的飛行員,但拖了幾天後這件事就沒了下文,英軍當然氣不過,屢屢對此事發表意見,英國政府甚至對美英兩國日後的外交事宜產生了動搖之心。

實際上,整個韓戰期間對美國有怨言的可不止英國一家,一說起被美國人賣了這件事,聯合國軍除了美軍以外,其他國家都是恨得咬牙切齒,尤其是南韓軍隊,被美國人坑了可不止一次兩次,只要有大規模的戰鬥,美軍第一時間就會把韓軍安排到第一線當排頭兵,先讓韓軍去消耗一波,自己在後面坐等收割。

比如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歷時43天的戰役激烈程度遠超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敵我雙方均傷亡萬余人,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但實際上這43天並不是都有美軍在場,43天的戰鬥美軍其實只參戰了12天,剩下的31天都是韓軍在挨揍,原因很簡單,因為誌願軍的戰鬥力太強了,美國人覺得再打下去自己就廢了,所以就直接拋下韓軍溜之大吉,至於美軍撤出陣地後韓軍要死多少人,美國人壓根不在乎。

開戰之前美國人預估用5天200名聯合國軍的傷亡代價就可以拿下上甘嶺陣地,畢竟當時美軍的武器裝備遠勝於誌願軍,而且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還信誓旦旦的承諾沒有人能在美軍的密集轟炸下生還,為此範佛裏特還創造了「範佛裏特彈藥量」,從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後開始,每天以250輪~280輪的轟炸頻率向上甘嶺傾泄190萬余發炮彈、5000余枚航彈。

然而在如此密集的火力轟炸下,戰事的發展卻漸漸偏離了美軍的規劃,與誌願軍交手12天後,美軍精銳部隊美7師傷亡了3300余人,打破了美軍此前戰史單次戰役傷亡2000人的紀錄,陸軍中士史蒂芬絕望的說道:「為我的祖國,我是願意打仗的。但為了這個鬼地方打仗,我真不知道為的是什麽!」

由於美軍傷亡太大,且士兵們人心渙散,美7師的將領們一合計,這麽打下去不是個辦法,不如趕緊跑路,這樣還能減少持續傷亡,但陣地不能就這麽不要了,於是美軍大部隊在撤離前調來了韓2師,命令韓2師接替美7師繼續對上甘嶺發動進攻,務必要剿滅上甘嶺陣地上的誌願軍防守部隊,而隨著美7師的撤離,北極熊31團、矛頭32團、水牛17團三大美軍王牌團也一並被帶走,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聯合國軍累計傷亡2.5萬余人,僅南韓一家就占了一大半,下場慘不忍睹。

美軍一次次地賣韓軍,聯合國軍的其他十幾個國家也都看在眼裏,有美國在前面玩套路,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到1953年,美軍及其盟友們基本已經完成所有主力部隊退居一線的規劃,第一線任務全權由韓軍負責,盡管知道自己被賣了很不爽,但韓軍也沒辦法,因為這本來就是南韓的主戰場,自己不頂誰來頂呢?

當然韓軍之所以會如此順從地服從安排,其實也是一種迷之自信在作祟,自從聯合國軍入場打的北韓人民軍節節敗退後,南韓人就覺得自己又行了,從美國人手裏他們得到大量的美援裝備,他們自信沒有外援也可以統一北韓半島,所以看誰都是插標賣首之徒,1953年7月韓戰即將結束之時,李承晚集團不顧中美停戰協定的進行,揚言要「進軍鴨綠江單獨打下去」,當時美國人也勸南韓人別再做無謂的反抗,但韓軍沒一個聽話的,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只能無奈的說道:「那就讓中國人教訓一下南韓人吧」。

金城戰役爆發後,深知不是誌願軍對手的美第3師迅速撤至第二線,由韓軍出面正面迎敵,結果我誌願軍戰士僅用了1個多小時就突破了南韓軍前沿陣地,在幾天之內韓軍四大王牌師接連被擊潰,韓軍累計被殲滅5萬余人,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打垮,此戰過後,韓軍終於老實了,一直到停戰協定簽訂都沒敢再做出任何挑釁的舉動。

英國和南韓這兩個鐵桿盟友被美國人坑得慘不忍睹,其他十幾個被美國忽悠來的國家也沒好到哪裏去,比如袖珍小國盧森堡,只有2586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上本就沒有多少人,全國的兵力還不到一個營,為了支持美國入朝,盧森堡政府忍痛抽調了44名士兵加入聯合國軍,結果這44人只有29人活著回到了祖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那個總吹噓自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精分澳洲也同樣沒討到什麽好處,雖然是美國的忠實小弟,美國剛一說要組建聯合國軍,他們就派來了2個步兵營、3艘驅逐艦、1個戰鬥機中隊和1個空中運輸中隊,但美國人要是坑起人來可不管誰是誰,必要時忠實小弟也不頂用,在韓戰期間土澳不止一次被美軍丟下來斷後,只要美軍扛不住了,那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土澳,戰爭結束後澳洲傷亡加被俘人員達1500余人,損失近三分之二的兵力。

同樣的還有希臘軍隊,盡管他們一直跟在美軍後面跑,認為抱著美國大腿就會安然無恙,但奈何他們的跑路速度根本比不上美軍,天德山戰役和朔寧戰役中希臘軍隊兩次被倉皇跑路的美軍丟在身後,只好被迫與誌願軍交手,損失慘重。

當然這麽多國家一起聯合戰鬥,聰明人也是有的,比如加拿大,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三,有5403人,匯聚了海陸空三軍,聲勢浩大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但韓戰結束後,加拿大累計陣亡士兵僅312人,戰損明顯低於其他國家,是加拿大士兵能征善戰嗎?並不是,實際上加拿大在整個韓戰期間只參與過兩次戰鬥,而且還是小規模的戰鬥,一次是1951年5月27日的芝浦裏防禦戰,加拿大第25旅配合美軍第25師1個團及第3師在金化以南芝浦裏地區阻擊誌願軍第15軍第29師,結果被我軍連續粉碎34次進攻,加軍和美軍累計陣亡3500余人,由於入朝後還沒有過這麽大的傷亡,此戰過後加軍直接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期,直到1953年5月2日下勿閑北山戰鬥打響後,加軍才第二次出現,而這一次距離芝浦裏防禦戰過去了將近2年。

下勿閑北山戰鬥其實是一場遭遇戰,當時誌願軍第46軍從397團2營中抽調了3個步兵排組建了一個突擊小隊,準備突擊拿下下勿閑北山陣地,但靠近陣地後誌願軍才發現下勿閑北山的守軍是加拿大25旅的3個連隊,按理來說這對誌願軍來說肯定是一場硬仗,以3個排對抗3個連隊,勝率幾乎為零,但出乎預料的是我軍3個排只用了19分鐘就占領了加軍陣地,至第二日淩晨戰鬥全部結束,占據絕對優勢的加軍被我軍殲滅220人,此次戰鬥雖然是一場小規模陣地戰,但卻是整個韓戰中加拿大軍隊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此戰過後加軍再也沒有參與過任何戰鬥,五千余人的部隊一直在北韓戰場上遊蕩到戰爭結束,然後幾乎無失真的回國。

和加拿大有的一拼的是土耳其軍隊,為了討美英法三國的歡心順利進北約,土耳其軍隊從入朝參戰開始就一直表現得很積極,剛入朝時他們就破天荒的殲滅了一支「中國軍隊」,並俘虜了125人,首戰告捷,土耳其軍隊立刻成為戰場上的焦點,歐媒不斷派記者過來采訪,然而,經過核實這些被俘人員後才得知,土耳其軍隊殲滅的「中國軍隊」其實是韓軍,當時韓軍剛在誌願軍手裏吃了敗仗全線撤退,半路遇到土耳其軍隊,結果土耳其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發動進攻,可憐的韓軍幾乎被自己人屠戮殆盡。

由此可見所謂的16國聯軍其實也不過是紙面實力而已,他們合在一起並非鐵桶一塊,反而各懷鬼胎,而這正好給了我誌願軍一戰揚威的好機會,16國聯軍又如何,還不是被我軍打的落花流水四處躲藏,70年前他們打不過,現在我們更無懼任何人,犯我中華,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