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聞報道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工業制造能力進行了「無限神話」。我覺得西方人現在簡直把中國的工業制造能力吹上了天,順便也誇了一番俄羅斯的工業制造能力。
根據一家歐洲情報機構提供的兩個訊息來源,以及英國路透社記者所檢視的一系列檔顯示,俄羅斯從去年開始使用了原產自中國廈門一家公司的航空發動機和零部件,成功制造出了一款名為Garpiya-A1(「加皮亞-A1」)的新型遠端攻擊無人機,並已在對烏克蘭軍隊的戰爭中投入使用。這款無人機的起飛重量超過300公斤,最大航程可達1500公裏。
這款由中國組裝的無人機能達到1500公裏的航程,著實令人震驚。2022年,美國曾向烏克蘭軍隊贈送了十幾架功能強大的「掃描鷹」固定翼無人機,每架的售價都非常昂貴,最大續航時間為25小時。然而,其最大航程同樣為1500公裏。「掃描鷹」是一種偵察無人機,盡管它可以長時間懸停在空中,但無法攜帶彈頭參與戰鬥。而「加皮亞」的起飛重量接近300公斤,因此能夠承載更多的攻擊性彈藥。
路透社的報道旨在塑造中國支持俄羅斯的形象,但在我的印象中,這更像是在為中國制造進行美容。我們中國隨便一家民用發動機公司生產的發動機都能在飛行超過1500公裏的同時承載300公斤的有效負載。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情報,包括「加皮亞-A1」無人機的生產合約、關於生產過程的公司通訊材料和財務檔等,得出結論稱,俄羅斯國有武器制造商金剛石-安泰(Almaz-Antey)的子公司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IEMZ Kupol),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間生產了超過2500架「加皮亞」系列無人機。
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是一家美國智庫,其中一位兼任的高級研究員山緲·本德特(Samuel Bendett)表示,如果關於「加皮亞」型無人機的報道屬實,這將意味著俄羅斯軍隊將不再依賴於伊朗設計的遠端無人機。他還指出,「這場戰爭中的雙方(俄烏雙方)都依賴中國的許多部件來生產無人機」。
山緲·本德特的講話相當坦率,他毫不掩飾地提到,目前,俄烏雙方都在利用中國的零部件生產無人機。然而,他尚未提及的一點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去年5月曾透露,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伊朗向俄羅斯提供了超過1000架「見證者」自殺式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專門用於耗盡烏軍的防空力量,打擊遠離前線的一些基礎設施。事實上,所謂的「見證者」自殺式無人機,也被稱為「見證者-136」,因其使用了小型摩托車的發動機而得名。機身由膠合板和玻璃纖維制成,裝載民用GPS或格洛納斯衛星導航模組,並配備民用網絡攝影機。這種無人機簡單且實用,具有足夠的威力。
這款名為「小摩托」的伊朗研發無人機,即「見證者」無人機,其發動機是仿照民用市場常見的林巴哈L550E四缸二衝程航空發動機制造的。也有可能與「加皮亞-A1」無人機一樣,采用的也是中國產的林巴哈L550E四缸二衝程航空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在國內的售價僅為10000元人民幣。
中國制造真是太強大了,僅僅發動機這一項,就決定了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無人機戰爭中具備了明顯的優勢。而且,這種發動機動力如此強勁,進一步鞏固了俄羅斯的優勢。
林巴哈L550E四缸兩沖程水平對置發動機
經過我在網上的大致搜尋,林巴哈L550E是一款四缸兩沖程水平對置發動機。它是廈門某公司引進了德國林巴哈發動機公司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建立了二衝程發動機生產線,並已廣泛套用於法國、南非、泰國、新加坡和中國科學院、航天系統研發的多款固定翼無人機上。可適用於起飛重量200-450kg的滑跑、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以及100-160kg的旋翼、直升機。這原本就是一款由中國制造的熱銷產品。
然而,從理論上講,如果俄羅斯自己制造的這款「加皮亞-A1」無人機確實采用了林巴哈L550E發動機,那麽他們獲得這種發動機的途徑可能包括中國,也可能是法國、南非、泰國、新加坡,因為這些國家都是林巴哈L550E發動機的銷售市場,亦或是德國林巴哈發動機公司的直接出口國。
為了驗證所謂「俄羅斯軍用無人機使用了中國產發動機」的傾向性結論,路透社還查詢了俄羅斯國防部與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IEMZ Kupol)在2023年第一季度簽署的一項價值超過10億盧布、相當於1000萬歐元的合約。合約內容涉及建設一座無人機工廠。2020年,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收購了俄羅斯西部烏德穆爾特共和國首府伊熱夫斯克的一座前水泥廠,據路透社報道,這座工廠將用於生產無人機。
接著,他們透過對比社交平台電報(Telegram)上的影片,確認了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的確切位置。隨後,他們查閱了2023年第二季度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的檔,並找到了這家企業的供應商。透過順著這條線索,發現了另外兩家位於深圳的中國企業,它們從事飛機發動機、晶體管、電子模組、連結器、插頭和插座、備件和元件等貿易業務。然而,這兩家公司與中國合作夥伴進行的交易都被標註為「一般民用」、「一般工業」和「一般民用」。
其實,在第1388期節目中(大毛的秘密:上下同欲者必勝),我們介紹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發展中心研究員張慧女士的文章【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期間的國防工業回顧】。文章提到,俄羅斯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建立了一座可年產6000架「天竺葵-2」的無人機工廠。「天竺葵-2」是伊朗「小摩托」的俄羅斯國產版本,當時有專家建議可以為「天竺葵-2」裝備拖曳誘餌,使這種小玩意專門用於「戲耍」烏軍防空系統,導致對方經濟崩潰。
透過地圖就可以知道,生產「天竺葵-2」無人機的韃靼斯坦共和國與生產「加皮亞-A1」無人機的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鄰的。路透社獲取的伊熱夫斯克庫波爾機電廠的公司通訊檔表明,「加皮亞-A1」在2024年上半年的產量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約2000個,而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天竺葵-2」無人機工廠每年可以生產6000架。
因此,我堅信如果俄烏沖突持續到2025年,俄羅斯的無人機產能將會迎來更大的飛躍,與此同時,西方試圖透過向中國施壓來削弱俄羅斯軍事能力的圖謀也將無法實作。
我認為我們現在外交部的回應已經變得越來越強硬。最標準的外交敘事語言是:我們不接受在烏克蘭問題上向中方抹黑甩鍋的言論。中方在軍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負責態度,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包括民用無人機出口。中國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但我們沒有隔岸觀火,更沒有拱火澆油,而是始終致力於勸和促談。向中方甩鍋推責,解決不了問題。還有: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光明正大,符合世貿規則和市場原則,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幹擾和脅迫。中方正當合法權益不容侵犯。
因此,一些西方國家企圖透過給中國扣上一個罪名,以此來限制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達到削弱俄羅斯軍事能力的目的,這種想法最初顯得相當天真。他們想要擊敗俄羅斯,這沒有問題!但他們必須依靠自己來實作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