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NK32至今不賣給我們,竟是因為中國逆向工程,是何緣故?

2024-07-16軍情

回顧:NK32至今不賣給我們,竟是因為中國的逆向工程,是何緣故?

前言

「絕對不會賣給中國!」

2020年舉辦的NK-32釋出會上,俄羅斯代表人神情激動的說出了上面這段言論。

在聽到這句話時,會場中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俄羅斯這是怎麽了?

從代表人這簡單的一句話中,足以看出NK32中應當是蘊含了非常高端的技術。

而俄羅斯至今不敢賣給我們的原因,竟然是中國的逆向工程太逆天。那麽,中國的逆向工程有多厲害?

為圖160而生的發動機

20世紀60年代,為了應對來自美國的威脅,蘇聯空軍提出了研制新一代遠端戰略轟炸機的需求。

經過綜合考慮,圖波列夫設計局決定研制圖-160這款大型的遠端轟炸機。

與此同時,庫茲涅佐夫設計局也接受了為圖-160研制發動機的任務。

圖-160的設計目標是實作遠端、大載荷的戰略打擊能力。

為實作這一目標,其機身長度達到54米,翼展達到驚人的55.7米,起飛重量高達275噸,可以攜帶45噸的武器裝載,最大航程達到16000公裏。這樣龐大的機身要實作高速飛行,對發動機的要求非常高。

為此,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組建了一個由多名資深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歷時數年時間對發動機的設計進行了反復論證和試驗改進,最終研制出了NK-32這款大推力航空發動機。

NK-32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三葉草的結構,采用了當時獨特的三轉子設計,不同於主流的雙轉子結構,該團隊透過不斷最佳化三轉子的匹配關系,使NK-32實作了前所未有的高推重比和效率。

經過數十次地面和高空實驗,NK-32的各項效能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

它的靜態推力達到了137千牛,最大後備推力高達245千牛,創造了當時世界上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紀錄。

更關鍵的是,它實作了良好的燃油比重,滿足了圖-160遠端飛行的需要。

4台NK-32發動機為圖-160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圖-160每側機翼上安裝兩台NK-32發動機,總共988千牛的推力,足以驅動這架275噸的龐然大物實作高空0.9馬赫的巡航速度,最大速度達到2.05馬赫。

這不僅證明了NK-32的出色效能,也展現了圖-160卓越的氣動設計。

憑借NK-32強勁的動力,圖-160如設計者所願,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速度最快的遠端戰略轟炸機。

它具有突出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獲得了「白天鵝」的美譽。冷戰期間,圖-160對蘇聯具有重要的戰略威懾作用。

即使在冷戰結束後,圖-160仍是俄羅斯空軍的重要戰略裝備。它多次參與對恐怖組織的打擊,展現了其在實戰中的效能。

而其動力源NK-32至今仍是推力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之一。它是圖-160的「心臟」,對其發揮戰略作用起到了關鍵性的推進作用。

NK-32的成功,不僅證明了蘇聯航空工業的設計和制造能力,也展現了蘇聯工程師群體的智慧和創造力。

圖-160和NK-32的結合,成就了一款傳奇的遠端戰略轟炸機,為蘇聯的國防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的逆向工程

近年來,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備受關註。盡管中國在此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核心技術的突破仍面臨困難。

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圖-160戰略轟炸機使用的NK-32發動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中國會利用其強大的逆向工程能力,迅速掌握核心技術,縮小兩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差距。

俄羅斯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中國的逆向工程能力確實強大。20世紀70年代,中國從越南戰場收回的美軍F-4"鬼怪"戰鬥機殘骸,透過逆向工程硬是從這一堆碎片中獲得了近300項航空技術。

這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時,中國正處於技術上相對落後的階段,面臨西方封鎖,自主研發航空技術的道路十分艱難。

F-4戰鬥機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作戰飛機之一,其殘骸成為中國科技人員的寶貴資源。

他們反復分析殘骸,逐步揭開F-4的設計奧秘。透過殘骸中的螺絲、電路板、材料等樣本,中國研制出類似的零部件,透過對結構的測繪分析,掌握了機身設計方法。

正是借助逆向工程,中國獲得了多項關鍵航空技術,開啟了自主研發之門。

中國還透過仿制蘇聯米格-21戰鬥機,逐步掌握了航空發動機設計能力。

1961年中國從蘇聯進口了幾架米格-21及其部件,這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轉折點。

透過對其結構和發動機的研究仿制,中國終於結束了長期依賴外國引擎的歷史。

盡管逆向工程歷經艱辛,但中國仍在短時間內邁上了航空大國的行列。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頑強拼搏、自力更生的精神。

然而,軍用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技術遠非逆向工程能輕易突破。航空發動機涉及空氣動力學、熱力學、材料科學、控制理論等多學科交叉,是整合化程度極高的復雜系統。

關鍵技術諸如高溫合金、精密加工、系統整合等都極為復雜,需要長期科研積累。

中國目前在高推重比、向量推力等多項指標上仍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發動機試驗驗證需投入巨資,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失敗。

盡管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取得顯著進展,但要實作跨越式發展仍任重道遠。

如今我們已經不需要NK-32了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取得了世所罕見的輝煌成就。其中,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尤為引人矚目。

20世紀80年代,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依賴引進和仿制蘇聯發動機。

為了縮短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科研人員開始進行自主創新。他們深入生產一線,與工人技術員並肩作戰,反復論證、設計、試制原型機。

科研之路苦難重重,進展緩慢。然而,科研人員沒有退縮,只有磨礪意誌的堅定。

90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防科研經費增加,為航空發動機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一時期取得的重大進展包括:自主設計的渦扇-10發動機開始裝備戰鬥機,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成功研制出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和渦輪槳發引擎,實作了「兩機三型」的自主匹配。

這標誌著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實作重大突破,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21世紀以來,在黨的科技振興戰略指引下,中國科研力量加速集結。航空發動機研制進入快車道。

渦扇-15發動機填補了重型戰鬥機的短板,運-20大型運輸機的執行證實了國產發動機的品質過硬。

一系列高效能民機也開始裝備自主發動機,可以說,這一時期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航空發動機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新一代先進技術和材料被廣泛套用,確保中國航發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展望未來,在強軍目標的引領下,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必將繼續高歌猛進、再創佳績。

我們有信心,靠全國上下持之以恒的奮鬥,必將實作航空強國夢。屆時,中國制造的先進發動機將助力祖國空軍在藍天翺翔,也將為中國民航事業提供堅實的動力保障。

結語

其實中國之所以走上了逆向工程這條路,還是因為曾經我們的科技發展太過落後,為了彌補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差距才這樣做。

當然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太需要走逆向工程這條路了。

相信中國在以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軍事航空航天技術也會越來越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