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霎時間,數十萬人死於非命,廣島長崎成了屍山火海,日本天皇只能選擇投降。沒過幾年,韓戰爆發,在中朝軍隊的頑強抵抗之下,美國以及「聯合國軍」遭到重創,那麽,他們既然有核武器,為什麽沒有在韓戰中使用呢?事實上,美國曾經多次部署投放原子彈計劃,但遭到了多方阻撓,究竟是怎樣的威脅,讓美國寧可戰敗也不敢投放原子彈呢?點個關註,馬上開講!
1950年6月,韓戰爆發,這場本屬於北韓半島南北兩邊的內戰,因為美國的加入而變了味。戰爭初期,北韓人民軍勢如破竹,僅用三天時間就拿下了首爾,也就是當時的漢城,可以說,如果沒有美軍的加入,北韓半島極有可能已經完成了統一,然而,美國不會容忍這樣的局面出現。
1950年7月,杜魯門向英國基地派遣了一批具有核裝能力的B29轟炸機,雖然這些轟炸機沒有攜帶核彈頭,但卻充分表明,美軍很有可能會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打算。同時,美國國務院發表報告,表示如果中國或者蘇聯軍隊參加了韓戰,那麽美國就應該對其使用原子彈。
事實上,美國遠東空軍早在韓戰爆發後不久,就參與了戰鬥,但並沒有扭轉戰爭的局勢,到了7月底,美韓聯軍已經被北韓人民軍逼到了釜山。此時,北韓人民軍已經攻占了百分之九十的半島土地和人民。在這種危急時刻,麥克阿瑟想到了仁川登陸計劃。
9月,美軍聯合其他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成功登陸仁川,配合駐守釜山的美軍,將北韓人民軍的大部份攔腰切斷,瞬間扭轉了戰場上的局勢。如果說,美軍參戰的目的真的是為了保衛和平的話,他們將北韓人民軍趕回三八線後,就應該撤軍,但是麥克阿瑟卻認為,此時正是將共產主義從北韓半島上驅逐出去的最好時機,他要求乘勝追擊,殲滅北韓。
杜魯門接受了麥克阿瑟的意見,但是此時的他還沒有完全做好,與中蘇開戰,或是使用原子彈的計劃,於是要求麥克阿瑟只有在中蘇不參戰的情況下,才能進攻北韓。但在遠東當了多年「太上皇」的麥克阿瑟根本不理會杜魯門的意見,他狂妄地認為,中國是不可能參加戰鬥的,即使參戰了,他也有足夠的自信,能在感恩節前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
麥克阿瑟能夠這麽自信的原因,正是美軍強大的武裝力量。二戰時期,全世界都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而冷戰開始後,美國更是將核武器當做了自己的「最後底牌」,但他們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能力制造原子彈的國家。
韓戰時期,美國為何沒有動用核武器?1949年8月,蘇聯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極大地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為了取得冷戰的主導地位,美軍開始緊鑼密鼓地研發氫彈。
韓戰爆發後,美國最擔心的,就是同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蘇聯會不會參戰。1950年8月,美國參謀長改變了原來的作戰計劃,將作戰的優先目標改為了摧毀蘇聯的核能力,為此,他們不惜準備了292顆原子彈,而這,幾乎就是當年美國所有的核武器儲備了。
可以見得,美國人雖然在和北韓軍隊作戰,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敵人是坐在克里姆林宮裏的那個人,國務卿艾奇遜不止一次地說過:
「我們正在同錯誤的對手交戰,打的是第二梯隊,而真正的敵人是蘇聯。」
當時美國的軍事力量遠比不上現在,他們沒有足夠的海外前沿陣地,因此,投放原子彈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他們在北韓戰場上投入了過量的兵力,將會導致西歐防禦力減弱,到那個時候,蘇聯如果對中東或是歐洲發動戰爭,美國將很難抽出力量加以防禦。因此,美國參謀長清晰地認識到,美方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避免與蘇聯人開戰,畢竟當時的美國防空系統在蘇聯看來,完全就是不堪一擊的。
此時,美國人仍然抱著,中國誌願軍不會參戰的想法,但很快,他們就被狠狠打臉了。1950年10月,第一批誌願軍順利入朝,發動了第一次戰役,毫無防備的美軍被打了個落花流水,一路撤退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帶,並還在向三八線持續撤退。眼看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大話要落空了,美國人再次動起了核武器的念頭。
11月,美國再次審查了核武器的使用問題,這一次,他們認為「目前局勢比7月份更有利於使用原子彈」,同時,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向參聯會遞交了一份申請,要求「一旦中國共產黨發動全面攻勢,對其部隊和物資集結地使用原子彈」,同時,他開始系統性地研究,究竟在什麽情況下使用原子彈,才能夠達成最佳的效果。
然而,這一次,杜魯門猶豫了,他考慮到中國誌願軍的人數之多,即使使用原子彈,也很可能難以將其消滅,不僅如此,還會讓蘇聯得到戰術情報。最關鍵的是,一旦在北韓動用核武器,很可能給蘇聯一個完美的參戰理由。因此,這一次,杜魯門沒有使用核武器,但還是將一部份核彈部件送到了遠東的一艘美國航母上,以此作為核威脅。
時間來到1951年3月下旬,中國誌願軍正在準備發動一波春季攻勢,同時,蘇聯也在薩哈林島南部等地集結了潛艇部隊。面對這樣的局面,杜魯門明白,中蘇已經達成了共識,準備將美軍逐出北韓了。作為世界兩大陣營的重要角色,如果美蘇開戰,勢必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杜魯門還是批準,將原子能委員會保管的9枚原子彈交給了空軍負責。可以說,這是整個韓戰中,中朝軍隊面臨的最嚴峻的一次核威脅。
毛主席曾說過,原子彈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真正決定戰爭的其實是人民。韓戰時期,美國擁有著強大的核武器,卻始終沒有將其投放到戰場上,而讓他們猶豫不決的原因,除了來自蘇聯的壓迫之外,還有己方隊友的阻攔。韓戰中,美國為了堂而皇之地加入戰鬥,聯合其他十五個國家,組建了一支「聯合國軍」,除了美國自身之外,給予聯軍最大支持的,就是老牌強國英國了。
英國雖然和美國聯手,但在對華、對朝政策上,卻一直沒有和美國達成共識,他們一直主張,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北韓南北問題。英國最擔心的,就是一旦戰爭擴大,或者美方使用了原子彈,導致中蘇參戰,自己當時的殖民地香港、印度支那等地勢必會卷入其中,而蘇聯也極有可能將戰火蔓延到歐洲戰場,到時,沒有美國本土那樣地理優勢的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極有可能面臨蘇聯的核打擊。早在戰爭初期,丘吉爾就強調過:
「我的眼睛並不緊盯著北韓,雖則遠東對我們的牽制很大,但畢竟只是個牽制而已。我們應穩定那裏的局勢,因為決定世界命運的地方是歐洲,最大的危險仍在歐洲,我們必須彌補歐洲前線可怕的防禦缺陷。」
根據英國外交部的檔指出,英國曾經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讓美國人做出保證,如果要動用核武器,必須經過兩國的事先磋商。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發表講話,公開表示「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對中朝軍隊使用原子彈」。此話一出,世界各國都震驚了。76名倫敦工黨議員聯名發聲,表示如果英國政府支持美國對中國開戰的決定的話,他們將對政府投不信任票,並全部辭職。同時,一百多名議員也強烈要求,如果美國擅自在北韓戰場上使用原子彈,英國政府應該立即選擇撤軍。
一時間,英國全體軍民聯合抗議,反對任何向中共發動戰爭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首相與杜魯門先後舉行了6次會談。同時,法國、荷蘭、加拿大等國家也發表了聲明,拒絕擴大戰爭,反對使用原子彈。就這樣,在同盟國的巨大壓力之下,美國只能暫緩投放核武器的計劃,但只是暫緩,並沒有放棄。
時間來到1952年6月,中美邊談邊打的局勢陷入了僵局,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空軍實力大大增強,美方逐漸處於了戰爭的被動房,於是,美方將具備核裝能力的F84戰鬥機派往了遠東空軍營地。而美國最後一次有「核打擊」的念頭,是在1953年5月,此時的美國,已經完全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他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始終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這導致美國本土的人民怨聲載道,舉行了大量的遊行示威行動,要求停戰。就這樣,美國在蘇聯、盟軍、本土人民的多重壓力下,選擇了停戰,而他們引以為傲的核武器,也因為這些壓力,沒有被投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