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群星閃耀,多款新型戰機震撼登場。殲-35A,空軍第二款五代機,鋒芒畢露。海軍裝備迎來更新換代,殲-15T,首款四代半艦載機,將提升航母戰鬥力。殲-15D,海軍首款(中國第二款)電子戰機,將改變未來海戰格局。曾經備受矚目的殲-20四機編隊,在這些新面孔的映襯下,也略顯遜色。
殲-20效能迎來重大升級,實力傲視全球五代機。其改進之處顯著提升了綜合戰力,鞏固了其全球最強五代機的地位。究竟有哪些改進讓殲-20如此強大?
殲-20戰機掛載能力升級。最新照片顯示,殲-20可攜帶6枚PL-15遠端空空導彈。這意味著殲-20的遠距空戰能力大幅提升,對潛在對手構成更大威懾。PL-15射程遠,抗幹擾能力強,可有效打擊敵方預警機、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殲-20的載彈量提升將改變地區空中力量平衡。
殲-20的巨大彈倉尺寸傲視群雄。4.5米長、2.4米寬、0.8米深的超大主彈倉,賦予其攜帶更多、更大尺寸武器的能力,遠超F-22A等其他五代機。這一優勢使其制空作戰潛力極大提升。
殲-20的彈倉尺寸數據目前尚未公開,但與F-22A的彈倉尺寸對比,能看出一些端倪。F-22A主彈倉長4.4米,寬2米,深0.5米。這個尺寸限制了其攜帶大型彈藥的能力。 殲-20未來可能加掛體型更大的武器,執行更復雜的任務。這意味著殲-20的設計理念可能更註重多功能性和未來的拓展性。
殲-20的彈倉容量限制了其作戰效能。主彈倉僅能容納4枚PL-15遠端空空導彈,相比F-22A少兩枚。這意味著殲-20單次出擊最多攻擊4個空中目標。雖然殲-20配備PL-10近程格鬥導彈,但其作戰理念應盡量避免近距離纏鬥。因此,有限的PL-15載彈量制約了殲-20超視距空戰能力的充分發揮。
殲-20追求極致隱身,內建彈倉限制載彈量。想掛載更多PL-15等中遠端導彈,只能開啟「野獸模式」,像殲-16一樣外掛。代價是犧牲隱身效能,得不償失。
殲-20彈倉容量引發討論,與F-22A相比,殲-20主彈倉雖然尺寸更大,卻只能攜帶4枚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而F-22A能攜帶6枚AIM-120D中距彈。霹靂-15的尺寸,尤其是長度,超過了AIM-120D。這是因為霹靂-15定位遠端空空導彈,射程遠超AIM-120D這類中距彈,尺寸更大是必然結果。
F-22A戰機彈倉長度4.4米,AIM-120D空空導彈長度僅3.65米。長度差讓F-22A可巧妙安排,前後交錯掛載6枚AIM-120D,提升中距空戰火力。
殲-20戰機受限於主彈倉尺寸,難以像F-22那樣透過巧妙的布局掛載更多遠端空空導彈PL-15。PL-15長度接近4米,幾乎占據殲-20主彈倉的全部空間,無法再透過前後交錯的方式增加掛載數量。這意味著在遠距離空戰中,殲-20的導彈攜帶量可能不及F-22,這無疑對戰機的持續作戰能力提出了挑戰。
殲-20掛載6枚霹靂-15空空導彈的方案亮相航展。透過折疊霹靂-15的彈翼,利用殲-20彈倉深度優勢,上下交錯排列,實作單倉掛載6枚導彈。這一設計大幅提升了殲-20的遠距空戰能力。
殲-20攜彈量提升引關註。PL-15E空展亮相,標誌著國產折疊翼版PL-15已列裝空軍。這意味著殲-20可實作主彈倉掛載6枚PL-15,遠距空戰能力大幅增強,空軍戰力再上新台階。
中國空軍實力再進一步!官方首次公開亮相雙座版殲-20S,引發外界強烈關註。這款新型戰機意味著中國空軍在復雜戰場環境下的指揮控制能力、協同作戰能力和電子戰能力都將得到顯著提升。雙座版的後座可以容納一名武器系統操作員,這將極大減輕飛行員負擔,使其更專註於飛行和戰術決策。同時,後座操作員可以更好地操控復雜的電子系統,提升戰機的電子對抗能力和對地打擊精度。 殲-20S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空軍正朝著更加資訊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三年前首次亮相的雙座版殲-20,此次珠海航展以模型形式正式公開。官方型號「J-20S」同步亮相,標誌著殲-20S已完成定型,即將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
殲-20S雙座版並非簡單的增加一個座位。它意味著中國空軍作戰理念的革新。後座飛行員不僅僅是教練,更是武器系統操作員、電子戰專家、戰場指揮員。
想象一下,復雜的戰場環境,海量資訊湧入,單人駕駛難以兼顧所有。殲-20S後座飛行員可以專註於資訊處理、目標分配、電子對抗,解放前座飛行員專註於飛行和空戰。
這種分工協作極大提升殲-20S的作戰效能。它可以指揮無人機蜂群作戰,引導遠端導彈精確打擊,甚至成為空中小型指揮中心,引領其他戰機協同作戰。
殲-20S的出現預示著未來空戰模式的轉變,從單機對抗走向體系化作戰。它將是中國空軍構建未來空戰體系的關鍵節點。
殲-20飛行員培養面臨挑戰。教練-10高級教練機能夠模擬五代機飛行體驗,但這與駕駛真正的殲-20仍有差距。新飛行員完成教練-10訓練後,距離獨立駕駛殲-20執行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殲-20模擬器雖能幫助飛行員熟悉座艙和基本操作,卻無法完全復制真實飛行體驗。
殲-20產量激增,飛行員卻供不應求,甚至需要殲-7飛行員轉駕。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訓練模式顯然無法快速提升新一批殲-20的戰鬥力。
殲-20S雙座版有效解決了培養飛行員的難題。新飛行員在前艙直接上手操作,後艙教官即時指導,快速掌握殲-20的飛行和戰鬥技巧。這種「老帶新」模式提高了培訓質素和效率,縮短了新飛行員單飛時間,最終目標是培養更多優秀的殲-20飛行員。
殲-20S雙座版引入第二名飛行員,意義深遠。拓展了殲-20的功能,使其不再局限於空優作戰。空中指揮無人僚機集群作戰,將成為未來空戰的關鍵。第二名飛行員負責操控無人機,解放了主駕駛的精力,提升作戰效率。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也將得到增強,類似殲-16,可攜帶更多種類的精確制導彈藥,執行更復雜的打擊任務。雙座版殲-20S將成為空軍多用途作戰平台,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殲-20S亮相航展,官方透露其具備「電子幹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這意味著殲-20S可能成為全球首款五代電子戰飛機。這種說法並非電洞來風。以往的電子戰飛機多由四代機改裝而來,五代機由於其隱身效能和先進航電系統,更適合執行電子幹擾任務。試想,一架具備強大隱身效能的戰機深入敵後,悄無聲息地壓制敵方雷達和通訊系統,將極大提升我方作戰效能。
美軍曾探索F-35的電子戰潛能,設想研發雙座版EF-35電子戰機。 該計劃最終下馬,美國海軍陸戰隊繼續依賴EA-18G。
五代機改裝電子戰飛機亮點突出:生存能力大幅提升。例如F-35戰機,其電子戰系統完全內建,機身側面僅有四個貼片式天線,既保證了隱身效能,又不影響飛行效能。與EA-18G這類非隱身電子戰飛機相比,生存能力優勢顯著。
F-35戰機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源於其先進的隱身效能。 「隱身接近+電子攻擊」的組合拳,讓對手難以預警和防禦,實作出其不意的打擊效果。
五代機改裝電子戰機優勢明顯,但挑戰巨大。技術難題是一方面,合適的機型選擇更關鍵。所有電子器材和反輻射導彈必須內建,對機內空間要求極高。因此,內部空間充裕的重型五代機才是最佳選擇。美軍EF-35電子戰機專案下馬,部份原因也源於此。
殲-20S的成功意義非凡。它不僅是世界上第一款雙座第五代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第五代電子戰飛機。這有力證明了中國在航空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國。這一成就彰顯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