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萬枚導彈換來一場空!全面剖析俄導彈為什麽沒在戰場上打出效果?

2024-07-27軍情

俄烏戰火熊熊燃燒,導彈如雨點般落向烏克蘭,這場軍事沖突自2022年2月爆發以來,俄羅斯就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各種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以及火箭彈齊發,據統計,到2022年底,發射數量已超過1.6萬枚。

盡管俄羅斯擁有如此強大的火力優勢,但戰爭的發展態勢卻並非如預期般順利。事實證明,僅憑「導彈雨」並不能快速結束戰爭,俄烏沖突仍在持續,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俄羅斯似乎誤解了戰爭的本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其最終目的在於迫使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誌,接受自己的政治目標。

達成這一目標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核心就在於瓦解對方的抵抗意誌,使其認識到繼續對抗下去毫無意義。

然而,俄羅斯雖然以雷霆之勢摧毀了烏克蘭的大量基礎設施,卻未能有效地消滅烏軍的作戰力量,烏克蘭軍隊的主體力量仍然存在,依然保有與俄羅斯繼續對抗的能力。

只要烏克蘭軍隊還保有戰鬥力,並且認為自己能夠繼續戰鬥,戰爭的天平就不會輕易傾斜,沖突將會持續下去。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之所以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正是因為他深諳「殲滅戰」之道。白起一生戎馬,率領秦軍南征北戰,其參與的戰爭中敵方死亡人數竟超過百萬之眾。

白起用兵如神,其核心戰略思想就是徹底摧毀敵方的作戰力量,使其喪失繼續作戰的能力,最終只能選擇屈服。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軍二十萬」,這一舉動雖然殘忍,但從軍事角度來看卻十分有效,因為這二十萬趙軍如果放虎歸山,勢必會對秦國造成巨大威脅。

回到俄烏沖突,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俄羅斯在戰爭初期就展現出了強大的導彈攻勢,但由於沒有能夠有效地消滅烏軍的作戰力量,戰爭的天平始終搖擺不定,沖突也不斷持續。

當然,如果俄羅斯能夠像白起那樣,在戰爭初期就透過幾場漂亮的殲滅戰重創烏軍,徹底瓦解其抵抗意誌,或許戰爭早就結束了。

二戰時期,蘇軍在諾 門坎 戰役中給了日本關東軍沈重一擊,這場戰役給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不敢再與蘇聯正面交鋒,最終選擇了南下與美國開戰。

如果俄軍能夠在戰爭初期就效仿蘇軍,透過一場漂亮的殲滅戰重創烏軍,那麽烏克蘭很可能會選擇屈服,戰爭也就不會持續至今了。

由於俄羅斯在戰爭初期沒有能夠有效地消滅烏軍的作戰力量,導致這場沖突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如今的俄烏戰場猶如一個殘酷的絞肉機,雙方都在不斷地投入兵力,試圖將對方拖垮。

因此,決定這場戰爭最終走向的關鍵因素,就是看哪一方能夠承受更大的損失,哪一方能夠堅持到最後。

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在這方面擁有著明顯的優勢。俄羅斯擁有1.4億人口,而烏克蘭在戰前只有4000萬人口,戰爭爆發後,由於大量難民外逃,烏克蘭實際人口可能只有2000-2500萬左右。

僅僅是人口數量上的差距,就決定了雙方在戰爭潛力上的巨大差異。假設雙方在戰場上都損失了10萬士兵,俄羅斯可能只是感到肉疼,但對於烏克蘭來說,這幾乎是無法承受之重。

除此之外,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火力打擊等方面也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戰場局勢發生了轉變,烏克蘭開始主動發起進攻,而俄羅斯則轉為被動防禦。

在缺乏制空權和火力優勢的情況下,在平坦的東歐平原上發起進攻作戰,烏克蘭的損失必然會大於俄羅斯。

雖然在2022年,我們很難準確判斷俄烏雙方誰的傷亡更大,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烏軍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頂著俄軍的猛烈炮火發動沖鋒,其傷亡慘重程度可想而知,雙方的傷亡比例很可能已經達到了3:1、5:1甚至更高。

可以說,雖然俄羅斯在戰爭初期沒有能夠迅速結束戰爭,但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羅斯正在用慘痛的代價,緩慢地消耗著烏克蘭的戰爭潛力。

從當前的戰場形勢來看,如果戰爭繼續下去,時間的天平將會逐漸倒向俄羅斯。

事實上,烏克蘭國內的一些明智之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2023年年底,烏克蘭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被爆出在繞過澤連斯基,秘密與俄羅斯進行談判。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紮盧日內的做法是明智的。

首先,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繼續打下去只會造成更多無謂的犧牲。

其次,烏克蘭的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政治幹預的痕跡,2023年下半年開始的「烏克蘭大反攻」,完全就是一場為了迎合西方輿論而進行的政治作秀,除了讓更多的烏克蘭士兵白白送死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指揮官都會感到痛苦和無奈。

然而,從烏克蘭國家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已經不再是一場單純的「保家衛國」之戰,而是演變成了一場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

因此,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烏克蘭必然會戰鬥到最後一刻,直至國力被徹底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