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納粹奇跡武器」E555:一款能直撲美國,轟炸紐約的轟炸機

2024-10-16軍情

二戰的時候,德國為了把敗局給扭轉過來,設計出了好多超越那個時代的武器。

「Wunderwaffe」的意思是「奇跡武器」,說的是非常有創造性的武器概念。

德軍的戰況越來越差的時候,各種所謂的奇跡武器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像ho - 229、21型潛艇(也就是XXI型潛艇)、納粹鐘(也叫死亡格洛克)這些。

雖然這裏面只有一小部份武器真的用於實戰了,大部份還在實驗當中,甚至有的還停留在圖紙上呢。不過,它那種很有啟發性的研發思路,給現代武器設計指明了方向。

接下來我要推出一個系列,講講納粹的「奇跡武器」。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款武器,它的外型特別科幻,效能還很出色,你可能會覺得,就這放在現代,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得出來,說不定還會懷疑這是外星人的武器呢。

這架就是阿拉多E.555遠端戰略轟炸機。

【先交代下研制背景】

1941年末德國向美國宣戰後,希特勒就老是叫嚷著要攻打美國本土。可是德美之間橫著個大西洋呢,坦克過不去,軍艦又被美國的制海權壓得死死的,這可咋整呢?

帝國空軍部想出了個不怎麽高明的法子:出動轟炸機!

1942年的時候,帝國空軍部RLM(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開了一個關於「奇跡武器」的研討會。會上,帝國空軍元帥戈林提出了一個「3 x 1000計劃」。啥是「3 x 1000計劃」呢?就是要設計一種轟炸機,這種轟炸機航程得有1000千米,速度得達到1000千米每小時,載彈量得是1000千克。要是針對轟炸美國的專案呢,要求又變了,炸彈載荷至少得4000千克,航程得有5000千米,起碼得能飛到美國東海岸,把紐約、華盛頓都包括進去。

設計師們一聽都懵了,啥樣的睡姿才能做這種夢啊?這咋可能實作呢?

航程和載彈量是兩個負相關的變量,航程大的話,載彈量就會減少,反過來也一樣。從當時德國戰略轟炸機的研制水平來看,絕大多數常規飛機很難達到續航和載彈量都很高的要求。

所以那時候誰都不敢接這個活兒,就Arado公司接了。這回它們大膽地采用了「層流高速剖面的全翼設計」。

就像現在B2轟炸機那種飛翼式布局。好多人只曉得B2長得跟蝙蝠似的,外形又酷又先進,可你知道這種飛翼設計到底先進在什麽地方嗎?

它將機翼和機身合為一體,這樣就有了更大的升力面積。升力大了,載彈量肯定就大,飛機內部的空間也會變大。所以能有更大的彈艙或者裝更多燃油,載重和續航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Arado就瞅準了這一點,再加上德國在二戰時先進的噴射發動機,就很好地讓載彈量、航程、航速都全面提高了。最後在1944年中期,E.555轟炸機的設計藍圖就正式敲定了。

到1944年末的時候,E.555總共被設計出了15個型號,像E.555 - 1、 - 2、 - 3這些,不過也有訊息稱是11個型號。

其中E.555 - 11這個版本最有希望設計成功,可知名度最高、外觀最科幻的卻是最早的E.555 - 1。

下面咱們就重點圍繞它來說……

【首先E.555-1擁有武裝到牙齒的防禦力】

它的機身全是用鋼和硬鋁做的。在駕駛艙後上方有一門先進的遙控炮塔,這炮塔的射擊角度能保護飛機上表面,讓其不被攻擊。飛機尾部裝了一門MK - 103機炮,炮手借助光學潛望鏡能看到尾部的戰鬥情形,保護飛機後方或者下表面不被攻擊。還有,在駕駛艙兩邊,也就是「機翼的根部」,左右各裝了一門機炮,用來迎擊正前方的戰機,差不多實作了360°無死角防護。

【其次E.555-1擁有強悍的機動突防能力】

它機身前頭有個駕駛艙,橫截面是半圓形狀的。駕駛艙裏坐著3個人,分別是飛行員、炮手和工程師,這三個人合作就能完成高難度飛行和空襲的戰術操作。駕駛艙外面的玻璃很特殊,是加壓玻璃,轟炸機最大能飛到1.5萬米,或者在寒冷的平流層飛行的時候,這種玻璃都能滿足需求,這樣飛機就能在中高空自由穿梭了,被攔截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呢,這機身尾部有個動力系統,是由6個寶馬003A發動機串聯起來的,整整6個發動機串一塊兒呢!能產生差不多5000kg的推力,這推力可嚇人了。靠著這推力,最大能把飛機的速度加到860km/h。這就使得這轟炸機比美國的P51戰鬥機的時速還快200km呢。轟炸機比戰鬥機飛得還快,在當時可咋防啊?

【最後E.555-1具備足以空襲紐約的續航】

咱仔細瞅瞅它的外表就能發現,它和B2有個最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發動機露在外面。為啥呢?因為在二戰的時候啊,噴射式航空發動機技術還不咋成熟呢,特別是寶馬(BMW)003A發動機,油門要是切換得太頻繁啊,就容易熄火,這就會出事故。所以德國沒辦法,只能在飛機上串連好多航空發動機,這樣就算有一個壞了,飛機還能接著飛。

但這有個好處:讓機艙空出了更大地方,能多帶炸彈和副油箱了。本來飛機的有效航程就3200千米,加上副油箱後,一下子就提到4800千米了。要是再少裝點炸彈,航程還能更遠呢,到時候,德軍戰機飛到紐約就不是夢了……

是不是被驚到了?這續航能到美國,攔不住,也打不下來,那紐約豈不是要被德軍E.555 - 1轟炸機炸成廢墟了?

可現實老是特別殘酷,最後這架超酷的轟炸機還是沒設計出來,為啥呢?就因為它太超前了,當時的配套技術差得遠,根本跟不上。

我簡單說幾句哈:咱們都曉得它是飛翼式飛機,跟B2挺像的。B2有不少致命的毛病,就像俯仰的時候不穩定,飛著飛著容易失控,這可太依靠現代電腦精確校準和平整了。可二戰那時候哪有電腦啊?難道用圖靈機嗎?

E.555 - 1雖然額外裝了兩個大的垂直尾翼和方向舵,還把兩側機翼往下彎折,學著海鷗飛的樣子,想盡量保持俯仰穩定,可這還是差得遠呢。

這東西沒個幾十年根本搞不成,要命的是當時德國就只剩短短兩年時間了。就算最後造出來了,能不能飛起來還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另外還有不少小問題,就像機尾裝的炮塔,開炮之後的煙霧很可能進到發動機裏,讓空氣堵住。還有像發動機熄火、發動機解體之類的情況呢。

到了1944年12月28日的時候,因為前面提到的好多因素,再加上德軍西線的戰事變得緊張起來,E.555就不得不停止開發了。這麽一來呢,紐約被轟炸的風險也跟著解除了,這架戰機也就徹底沒機會上場了。

最後,他的設計圖紙到了英美那邊,說不定您能在某些飛機上看到這個設計思路呢。

主頁有影片講解呢,這兒是前線分析,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