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42年沒打仗,伊朗與以色列軍事實力對比,伊朗還會怕以色列嗎?

2024-10-16軍情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提到伊朗和以色列的關系,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兩個對頭、老冤家,總感覺這倆國家只要一見面,就得掐個你死我活。

歷史上五次中東戰爭,最近的一次已經距今42年了,這麽多年沒打仗,這兩個老對頭的軍事實力如今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伊朗和以色列真刀真槍幹一仗,誰的勝算更大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看看這兩國的軍事實力如何,各有哪些優勢,萬一開戰,勝算究竟站在哪一邊。

小塊頭大能量

首先來說以色列。別看這國家面積小,人口少,但要說軍事實力,那可一點都不弱。以色列的國防軍(IDF)是全世界最現代化的軍隊之一。他們的空軍力量可謂是中東的「天空霸主」。F-35「閃電」戰鬥機,全球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之一,就部署在以色列的空軍基地裏。

以色列空軍的訓練水平也十分出色,曾多次在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沖突中表現出強大的打擊能力和精確的空中支援。但以色列真正的王牌可不是戰鬥機,而是他們的核武庫。雖然以色列從來沒有公開承認自己有核武器,但基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以色列是中東唯一的核國家。

這個核武庫為以色列提供了一個「保命符」。即便面臨最極端的威脅,核打擊的威懾讓很多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以色列的防空系統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他們的「鐵穹」防禦系統可以說是現代戰爭中的「神盾」,可以有效攔截從周邊國家發射的火箭彈和導彈。這樣的防禦能力讓以色列在多次巴以沖突中守住了自己的大後方。

除了這些硬核裝備,以色列還有非常強的後勤保障和應急反應能力。戰爭需要的是持久的資源供應,而以色列的小巧靈活正好彌補了它地盤小的劣勢。

再來說說伊朗。伊朗的軍事實力與以色列不同,它沒有核武器(至少我們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它卻擁有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導彈庫。伊朗的彈道導彈種類繁多,射程涵蓋了整個中東,甚至可以直接打到以色列的心臟地帶。

伊朗的「流星」系列導彈、「霍拉姆沙赫爾」等都是他們的「大殺器」,這些導彈的精度和威力隨著技術的提升,已經越來越接近西方標準。

但伊朗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導彈上,他們的無人機部隊也發展得相當迅速。伊朗的無人機不但能執行偵察任務,還能攜帶彈藥進行精確打擊,近年來多次出現在中東的沖突中,給對手帶來不少麻煩。

不過,伊朗最讓人頭疼的不是這些武器,而是他們的代理人網絡。伊朗透過支持黎巴嫩的真主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以及敘利亞境內的多支民兵組織,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代理人帝國」。

這些武裝組織在中東地區非常活躍,伊朗透過他們,可以在不直接參戰的情況下影響以色列的安全域勢。這種「代理人戰爭」讓伊朗能夠在局部沖突中保留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住了以色列。

以色列的最大優勢,就是他們的科技力量。高科技武器裝備、先進的防禦系統,以及一流的軍隊訓練水平,使得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幾乎沒有對手。

他們的空軍能夠快速打擊敵方目標,核武庫則為其提供了戰略上的安全保障。再加上強大的防空網絡,幾乎可以說,以色列的天空是無法被輕易突破的。

以色列不僅僅是在硬件上強,在戰術和戰略的運用上也是非常靈活。以色列曾多次利用精準打擊的方式摧毀敵方的重要設施,比如1981年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巴比倫行動」,以及近年來對敘利亞和伊朗設施的空襲行動。

透過這些「先發制人」的打擊,以色列總能在對抗中占據主動。

導彈和持久戰能力

伊朗雖然在高科技武器上不如以色列,但它的優勢在於數量和地理縱深。伊朗的導彈庫不僅數量多,而且覆蓋面廣,這使得以色列在面對大規模導彈襲擊時很難完全防禦。

即使以色列的「鐵穹」系統能夠攔截大部份來襲導彈,但總有漏網之魚,這些導彈一旦擊中以色列的人口密集區,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伊朗的戰爭方式更多的是「持久戰」。他們不會追求一時的勝利,而是透過代理人戰爭和長期的消耗戰,慢慢蠶食對手的耐心和資源。這種策略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沖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伊朗透過對當地武裝組織的長期支持,讓以色列陷入了無休止的低烈度沖突,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策略對以色列而言,是一個難以擺脫的噩夢。

現在我們來面對最核心的問題:如果伊朗和以色列真的爆發全面戰爭,誰的勝算更大?


如果這場沖突是短期、高烈度的全面戰爭,以色列的優勢非常明顯。憑借著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以色列可以在戰爭初期就摧毀伊朗的大部份關鍵軍事設施,尤其是伊朗的核設施和導彈發射基地。以色列的空軍能夠迅速打擊伊朗的軍事目標,切斷他們的反擊能力。

再加上美國和西方盟友的支持,以色列在戰爭中的國際資源是充足的。特別是美國,在任何涉及以色列安全的戰爭中,幾乎都不可能袖手旁觀。美國不僅提供軍事支持,甚至可能會直接派遣部隊參與戰鬥。

然而,如果戰爭拖入長期,情況就會發生變化。伊朗的持久戰策略加上代理人網絡的廣泛分布,會讓以色列陷入長期的消耗戰。伊朗的導彈數量巨大,盡管以色列有防空系統,但面對持續不斷的導彈襲擊,防禦的負擔會越來越大。

同時,伊朗在敘利亞、黎巴嫩、加沙等地的武裝力量將不斷對以色列施加壓力,迫使以色列在多個戰線上同時應對威脅。這種多線作戰會極大地消耗以色列的資源,特別是在以色列國內經濟和社會壓力增大的情況下,長期的戰爭可能會讓以色列政府難以承受。

結語

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不僅僅是兩國間的軍事實力比拼,更是一個復雜的國際博弈。如果從短期戰爭來看,以色列憑借著高科技裝備和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有明顯的優勢;但如果戰爭持續下去,伊朗憑借著持久戰和代理人戰爭的策略,將有可能讓以色列陷入長期的消耗戰。

正如伊朗和以色列兩國數千年歷史中的關系變遷一樣,今天的對抗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戰爭的最終結果不僅取決於軍事力量的對比,還涉及到國際局勢、政治戰略和內部穩定等諸多因素。

無論未來如何,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博弈仍將繼續,只不過誰勝誰負,或許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無論未來的沖突是短暫的對抗,還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最終決定勝負的,不僅僅是武器的先行程度或導彈的數量,而是更深層次的國家戰略、經濟實力、國際支持以及國內社會的穩定性。

參考資料:

伊朗以色列歷史上長期交好,為何如今徹底翻臉了? 澎湃新聞 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