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矮大緊的本行是音樂,其它方面雖然樣樣通然而樣樣松。南韓在武器裝備方面的貼牌攢機貨還是不少的,而且效能都還不錯,比如K2、K9、失蹤大王之類的,對於矮大緊這種軍事方面一知半解的人來說看起來還是很唬人的,就是不能深究分系統來源罷了。
有人在底下扯說我沒具體分析?
那我只好把K2、K9、失蹤大王這三個南韓明星重裝備揪出來扒皮了。
K2
火力系統:Rp20L55+DM53,全套德國貨
發動機:MTU.MB883,全套德國貨
射控系統:穩像+獵殲+射擊門,全套美國貨
防護系統:只有這個可能是自己的,而且搞得還不錯,能防禦Rp20L44+DM53的中距離直接攻擊,應該是參考了T-80U的全約束陶瓷復合裝甲之後研發的,當然也可能是從俄羅斯購買的貨架產品。
K9
火力系統:瑞典進口52倍徑155毫米炮坯再加工
發動機:PZp000的車身,全套德國貨
射控系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出品,包括整個炮塔轉動裝置、彈道電腦、裝彈系統等
失蹤大王
雷達系統:以SPY-1和戰情中心為核心的宙斯盾系統,全套美國貨
火力系統:奧托,MK41搭配阿斯洛克、標準II、海麻雀
實際上整個失蹤大王就是伯克II拉皮,上面唯一南韓自產的分系統是一個「青龍」短程巡航導彈。
來,跪求棒粉繼續嘴硬表示「這些我大韓民國都造的出來只是不屑於造。「
有些同誌不理解分系統依賴進口會有什麽問題,我就簡單講解一下。
軍工零件大量進口會出現幾個很嚴重的問題,和民品並不完全一樣。
一是相容。主要是各個分系統互相影響的問題,比如印度的山寨盾艦一直沒辦法投入實戰就是因為各系統電磁相容太慘,雷達一起開就會互相幹擾,所以一直在測試。之前知名的K1A1水泥墩事件也是因為南韓自作主張在這個「小M1」上換裝了更好當然也更重的主裝甲造成重心失衡。南韓在處理相容問題上也經常出問題,除了我剛才說的K1A1翻不過小小水泥墩之外還有新銳步戰浮渡測試的時候因為浮力不足沈底的烏龍。
二是供貨。軍工市場和民用工業品市場完全不同,尤其是南韓需要的這些尖端零件,都是產能不足的狀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標準II從定型到現在一共造了兩萬多枚,日韓分到的都只有幾百枚,真正打起來完全不夠消耗,日常訓練都不怎麽敢用)。零件大量進口造成的問題就是一旦打起來萬一供應國出於某些考慮停運(想想馬島戰爭中永遠到不了貨的飛魚)或者幹脆就是產能出了問題(烏克蘭拖了泰國好幾年的T-84),你就只能抓瞎,連自己修理裝備都做不到,或者就只能在和平時期花大價錢囤上非常多可能永遠用不到的零部件和彈藥。
三是過時。一般來講,國際軍工市場上的貨架產品都是二線產品,真正的一線產品是不拿出來賣或者附加大量政治軍事條件的——最新改進的標準II、AIM-9X、AIM120D、貧鈾復合裝甲、M829A3等等都是爸爸國基本上不會賣的。而且不止是爸爸國,各大軍火出口國(其實就是五常)都會有一些非賣品,比如陶瓷復合裝甲這一塊,軍火市場上就只能買到氧化鋁這個級別的,碳化矽你想都不要想。同樣,貧鈾穿甲彈一般也是非賣品。
話說回來,南韓這幾樣東西在市場貨裏也是頂尖的了,以K2為例,Rp20L55+DM63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穿甲彈組合,同理MTU的1500馬力歐洲動力包也是,包括很可能采用的氧化鋁約束裝甲,都是用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東西。當然,能不能用好還得看南韓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