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先交代一下:我在香港大學完成心理學本科,其中一年在牛津大學做交換(實驗心理學),之後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完成臨床心理學的碩士和博士。目前在加拿大從業,職業是臨床心理學家,大部份時間做臨床工作,少部份時間做教學和科研工作。總的來說,我在好幾個國家的大學心理學系混過,科研做過,文章發表過,臨床也做過,身邊小夥伴幾乎清一色都是心理學人,可以在這裏提供一些個人的經歷和看法。
註:本篇回答主要基於北美情況。
心理學的分支,其他的答案也講得很清楚了,大概包括:
- 臨床心理學
- 咨詢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神經科學
- 工業組織心理學
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這裏要說清楚: 心理學就業的最低門檻一般是博士,在極少數情況下(比如咨詢心理學),碩士可能足夠,但是從長遠的職業發展來說,博士學位是入場券。 這樣說來,心理學的性價比其實真的不高,至少和其他專業的博士比起來的話,賺的太少、投入太大。
這麽多心理學分支看起來難免有些眼花,從總的就業方向來說,心理學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
- 學術科研(academia)
- 工業(industry)
- 臨床實踐(clinical practice)
如果硬要把不同的心理學分支歸類到這三大就業方向中,大概是這樣的:
- 學術科研(academia):以上所有心理學分支都可以,包括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工業組織心理學這些更加「實踐性」的心理學分支。
- 工業(industry):包括工業組織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
- 臨床實踐(clinical practice):包括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以下可以針對每一個就業方向來進行評論:
1. 學術科研(academia): 講白了,學術科研這條路,心理學和其他學科並沒有多少差別。博士期間努力做研究、努力發paper、努力去學書會議、努力積累教學經驗、努力抱各種大腿。博士畢業後找教職、爭取tenure、教學做科研帶學生、申請各項研究基金,這條路走下去比較平穩。
做學術科研的性價比高不高? 這個就難回答了。在北美的話,教授的薪金還是挺可觀的(年薪從10萬刀到20萬刀),學校的福利也好,工作是鐵飯碗,沒有人管你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可以到處飛來飛去參加會議,而且還有sabbatical可以休整年假。不好的地方是才開始工作時(tenure前)壓力特別大,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非常模糊,找教職的時候要做好全世界搬家的準備,還有就是現在高等教育行業供大於求,教職真的不好找。
2. 工業(industry): 我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但是很多博士期間的朋友是讀工業組織心理學的,大多數都去了業界工作,從事各種數據分析、企業咨詢、科技創新的工作。我不太清楚他們的薪金收入,但是在LinkedIn上看起來,個個都是混的風生水起(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有的是初創企業的主管,有的是企業合夥人,一個個還是很成功人士的感覺。
做工業的性價比高不高? 短期來說,收入可能比學術科研或者臨床要少,而且工作的穩定性可能會更差一些,但是長期來說,如果他們成功創業,收入一下子就上來了,所以性價比可以很高(至少有暴富的可能性,而科研和臨床就百分百沒有機會暴富了)。
3. 臨床實踐(clinical practice): 我是臨床心理學家,所以這個問題就比較好回答了。在我從業的加拿大來說,臨床心理學要麽是在醫院、大學、警察、軍隊系統從業,要麽是私人執業(也就是自己開個小診所)。如果是被僱用的話,年薪大概在10萬刀-15萬刀左右,但是如果做到醫院主管,年薪也有可能達到20萬。如果是做私人執業的話,一年收入可以做到10萬刀-20萬刀,具體看診所的規模了。除了臨床工作之外,也可以從事教學、科研、督導等工作,擴大收入來源。
關於臨床更多的資訊可以關註我下面的回答:
做臨床的性價比高不高? 總的來說,收入可以做到和學術科研差不多,但是找工作要比找教職容易得多,而且工作生活邊界比較清晰,但是缺點沒有學術科研來得自由。做臨床的成本可能更大,因為臨床心理學博士專案比其他的心理學博士專案要耗時更長(因為要做臨床實踐加上一年的住院實習),博士畢業完成後,需要考各種試,一般要等一年以上才可以拿到臨床心理學家的執照。當你讀了6-7年博士加上1年督導實踐之後,才可以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但是掙得卻比精神科醫生少的不要太多,性價比好不好?也很難說,言下之意就是「早知道不如去讀醫學院了」。
從性價比來說,心理學只能讓你過上傳統意義上的「中產生活」,實作溫飽沒有問題,買房子還是挺難,「大富大貴」那就算了吧。最主要的是你有興趣,如果願意堅持做下去,那麽選擇哪一個方向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