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成都的路網為什麽與東西走向呈三十度交角傾斜的,而不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的道路走向?

2012-10-21知識

本文正選於知乎,這個回答,後來我們專門做了一次講座:

走在今天的成都城內,細心的市民也許早已發現,與人民南路、蜀都大道中段等近幾十年才修成的道路不同,北大街、南大街、漿洗街、太升路等眾多在成都有著一定歷史的街道都並非正南正北走向,而是大致呈東北偏北一定角度。開啟一張成都街道地圖來看,還有更多呈同樣角度的老街道映入眼簾……

為何老街道幾乎都呈東北偏北?這是否是成都街道的歷史傳統?文物考古部門也對此進行了研究,比如在翻修成都市體育中心時,便挖出了北宋時期的城市主幹道遺址,當然也是東北偏北方向

東北偏北這個角度到底是多少?現在我們可以很輕松的測量出來,東北偏北28.5度,作為一個棋盤四方城市來說,也就相當於於東南偏東28.5度---順時針扭轉了28.5度。

那這個角度是什麽來歷?斜城之因眾說紛紜,大抵不過這四種:

1,風水之說

2,日照說

3,朝向秦都說

4,雪山之說

有德高望重的專家論證成都斜城來源自東北來風與西北來水,成都長年刮東北風,岷江又是從西北而來,加之成都東西兩側的龍門山脈和龍泉山脈便是東北偏北朝向,以此判斷古人依此修建了傾斜的城池,一能通風,二能鎮水。這一種說法長時間占據主導地位,信者眾。不過這樣的解釋,從心證可得,但缺乏物證,也就是說僅僅是想當然爾。

實際上,在先秦時代,成都平原的水系和現代有很大不同,首先繞城而過的府河就不存在,目前我們能看到的符合街道朝向的府河,實際上是唐朝時候才人工開掘,為的就是沿著即成的成都街道(羅城)形成護城河。在都江堰把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之前,這一地區的河流不光雜亂無章,而且時常改道(成都十二橋遺址據信便是被河流沖毀),而且除了府河比較貼合街道朝向以外,成都古河道中最為重要的檢江、郫江、金水河、解玉溪,都和街道布局無關。所以,水系導向之說當可否定。

至於風向說,和上面的河流一樣,很多人拿現在的氣象資料來推導三千年的先秦時代,實在是有點兒刻舟求劍之嫌,現代氣象資料表明成都主導風向其實是靜風,占40%,而東北風其實只占10%,而且這只能反映現在的成都氣象條件,在歷史上全球性的大規模氣象變化也屢見不鮮,譬如說一千七百年前的「東晉升溫」,五百年前的「小冰期」,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區域氣候,在不同的氣溫條件下自然有不同的大氣迴圈,任何一地的主導風向三千年來毫不變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況,連四五十年前的風向和現在都不一樣,在1970年代的數據表明,成都在最需要通風的7月夏天是主導風向南風,最怕通風的1月冬天才是北風(楊吾揚,董黎明;盛行風向與城市布局的關系[J];城市規劃;1978年05期),那麽在遙遠的古代,風到底往哪兒吹,誰現在說得準呢?

所以,所謂古成都街道朝向由風向決定的說法,一來沒有數據支持,二來沒有古籍記載,三來也缺乏同類別城市布局來佐證。而且還存在這樣一種猜測:不光古時候的成都不一定刮東北風,連現在東北風都有可能是由城而來:先有了斜城斜中軸,然後沿中軸一線修建了若幹城市,由於熱島效應的復雜幹擾,反過來影響了盛行風向。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蜀國多霧,為了獲得更多的日照,才將建築都給東南和西南都開了窗戶,這樣街道也就偏向東南了。這和風水說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也不嚴謹,容後細細分析。

後來還出了一種解釋為秦滅蜀後,將城市朝向改為對準秦國都城,可以三千年前的地理測量水平來看,要想對齊千裏外的超視距地面目標,無異於癡人說夢。

而近年來由於成都天氣好轉,西面群山已經數見不鮮,有周禮愛好者根據古文典籍推論位於成都西北的四姑娘山幺妹峰就是傳說中的昆侖,成都斜向是為了祭祀地極「昆侖」而形成的,這也是犯了不求甚解的錯誤:昆侖原意並非指山,成都街道也並未對準幺妹峰。

當然,成都斜城的來因不是無中生有的,成都的斜城朝向,的確是由一個「神秘」的事物所確定的,這一方位,遠比所謂風水或者雪山定位要精確的多。

先讓我們把目光投到萬裏之外,在沙漠中有這麽一片成都人肯定很熟悉的廢墟。

怎麽樣?眼熟吧。我們再排在一起看看:

相隔一萬裏,跨越兩千年,成都和這一片廢墟就這麽無縫連線了!

都說人類起源於非洲,文明起源自埃及,這片廢墟就在開羅南部不遠的加龍湖畔,緯度和成都相近。此地是公元前三百年的一座城池,Dionysias,以希臘酒神的名字命名的一座托勒密時代的城址。千年過去,只剩一片黃沙淹沒,但萬幸的是還矗立了一座完好的建築,這就是埃及最小的大牌神廟:加龍神殿。

這個神奇的神殿是這個樣子的:

小小的一扇門,正對東南方向,這小小的加龍神殿實在是廟小菩薩大,這裏面供奉的是太陽神荷魯斯,而在門楣上,就雕刻了屬於荷魯斯的專屬符號:太陽神翼。這,這這這難道和太陽神鳥什麽關系?!神奇!

這個太陽神翼,是這樣的:

加龍神殿最神奇的時候是什麽呢,日光節。埃及的日光節是什麽時候呢?12月21號或者22號。很眼熟吧,這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冬至這一天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 陽光從神殿唯一的一扇門直射入神殿,經過4道大門後直抵內殿最深處,照亮了荷魯斯的雕像。這一天成為節日便是慶祝太陽的新生。

全埃及慶祝太陽的日光節的聖地只有兩個,一個是這個最小的神殿,另一個是位於底比斯(現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這個是埃及最為著名,也是最大最輝煌的神廟。建於四千年前的卡納克神廟供奉的是另一個太陽神:拉。

卡納克神殿的日光節景致更加輝煌,

那麽讓我們來看看底比斯這個埃及古都的城市規劃吧:

還是和成都幾乎一致吧。

難道成都的城建規劃是從埃及來的?

你想多了。。。或者說你想少了。。。

不光是在埃及,世界各地都能找到類似朝向的城池。

約旦傑拉什,被稱為「羅馬之外的羅馬」,「東方的龐貝」,這裏現在是一個旅遊勝地。

讓我們在衛星遙感照片上看看傑拉什的倩影

這條」羅馬大道「,正是傑拉什古城的東大街。
大劇院的舞台,也正是東南偏東28度左右

意大利諾爾巴古城

另據都靈理工大學的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教授考證,龐貝古城,維也納古城,也都是這樣的斜向布局

  • 【The Ancient Norba and the Solstices】 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 都靈理工大學
  • 【The Town Planning of Pompeii and Herculaneum Having Streets Aligned Along Sunrise on Summer Solstice 】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 都靈理工大學
  • 【Wien and the Winter Solstice】 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 都靈理工大學
  • 最後,再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岸邊的納西裏耶,這裏有世界最古老的城市遺址,距今7000年的烏爾城(被稱為人類第一座城市),納西裏耶至今也是一個繁華的城市,是僅次於巴格達、巴士拉和摩蘇爾的伊拉克第四大城市,第四城啊!讓我們看看納西裏耶的街道布局吧: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四周沒有山,也沒有東北風,這座緯度和成都相同的伊拉克城市奇跡般的和成都使用了同樣的街道朝向,東南偏東28度半!實在不敢稱此僅僅為巧合。

    為何世界範圍內有這麽多相同朝向的城市?難道城市規劃還有個國際標準?!別開玩笑了,那可是兩千年前!

    您別說,還真有。

    當然世界各地的城市規劃師沒可能湊在一起開個國際學術交流會,指引他們做出同樣選擇的,原因就是前面所提到過的:萬物生長靠太陽,城市定位也要靠太陽。這些城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朝向冬至地平線上的太陽!為何如此?遠古人類走出非洲,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發現了天空的奧秘,在那個時候他們就知道如何依靠日月星辰辨別方向,然後掌握了天文知識的古人再次向四面八方散開去,這些人群都攜帶了同一個根源,在東方和西方都同樣把太陽當作信仰。

    是的,太陽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崇拜。

    成都的街道朝向是東南偏東28.5度,在成都的西郊,金沙遺址的中間,有一個被稱作古蜀大社的祭台遺跡,其朝向也正是東南偏東28.5度。不用說,在金沙時代,太陽正是從這個方向冉冉升起。 說到這裏,2009年曾出現一篇報紙報道【金沙遺址祭台對著天上星?】,聲稱金沙祭台朝向為23.5度,「楊振宇大膽地設想,在每年春分(3月22日前後),初升的太陽正好和祭台的朝向是一條直線」,這篇文章犯了很二的天文常識錯誤,懷疑是記者胡亂寫的,天文學家楊振宇躺著中槍。但這樣一篇謬文卻被前面兩個論文作者所摘引,風水說的那位專家不加懷疑的引證此文,另一位持雪山說的愛好者雖然察覺有誤,卻因此對金沙的天文因素完全否認,甚至否認金箔就是太陽神鳥,進而否認世界宗教崇拜太陽,這又是被小記者帶到溝裏去了。

    為什麽是28.5度?口說無憑,上stellarium模擬唄!stellarium是強大的天文模擬軟件,我們用它來了解地球章動對日出方位的影響,得出三千年前真正的日出方位:

    在金沙遺址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陽神鳥和九柱明堂遺跡,太陽神鳥自不用說,這是很清楚明白告知我們金沙時代至高無上的太陽崇拜。而九柱明堂,則默默的向我們講述了成都三千年來從未改變過的建城史:在世界範圍內那麽多古城,能將太陽崇拜深深烙入肌理化作大街小巷一直延續了三千年的, 只有成都。

    關於成都的建城史,很多研究表明始於先秦,盡管有金沙的發現,但金沙與現今的內環範圍的成都老城還是被視為兩座城池,連成都的斜城布局也被認為是由張儀築龜城而來。但九柱明堂卻明明白白的顯示:成都並非是和金沙完全獨立的城市,這龜城,完全是金沙城制的拓展 ,連街道朝向都原封不動 ,用現在的話來說金沙是老城,龜城是向東向南發展的開發區新城。

    2002年12月,考古團隊在金沙遺址祭祀區東部發現了一個建築基址,建築已不復存在,但萬幸仍然幸存9個柱洞,雖然2個柱洞在機械施工時遭到破壞,但整體布局一日清晰可辨。建築遺跡平面呈長方形,與其北面的河流方向一致,修建於商代晚期,距今3000余年。著名的太陽神鳥金箔便出土就在九柱洞的附近。

    這九個柱洞,據社科院楊鴻勛研究員考察,應該就是古籍中「黃帝明堂」在蜀地的復制品,據楊的考證,這種類別的明堂,為「幹欄」式建築,「幹欄」二字的音轉,便是「昆侖」,昆者,「丨」也,讀作gun,亦即桿也,棍也,侖者,「侖」也,從字形來看,就是一個頂上有茅草篷的高腳亭而已。而「高」「亭」「京」等字,甲骨文的字形非常相近,原意也就是高台,高腳屋的意思,在金沙出土的九柱洞,正是這個高腳屋的地基。這個被稱作古蜀大社的「黃帝明堂」,就是「京」。被用來擔任國家大祭的明堂,其朝向自有講究,作為有深刻太陽崇拜的金沙王國,自然會和世界優秀民族同樣,選擇朝向太陽的方向。

    我們說這種高腳亭的明堂就是「京」,自然,金沙遺址就是王京了。在古蜀大地上曾經崛起過眾多史前城池,只有到了金沙時代,蜀文化才真正發展成不從屬於其他王權的獨立王國。這一事實,同樣在古蜀諸城的城建標準上可見一斑。(又是一個國際標準?!)

    眾所周知,輝煌的古蜀大地上還有一座輝煌的遺跡,三星堆。這同樣是一座城池。考古人員發掘出三星堆的城墻後發現,這座城果然還是歪的。歪多少呢?東南偏東35度。郫縣,也有座古城遺址,就在現在的「古城鎮」。果然也是歪的, 歪多少呢?東南偏東35度。在成都北大門曾有座雄偉的羊子山土台,被推測是「靈台」在古蜀的復制品,它也是歪的, 東南偏東35度。而我們說到的金沙明堂和成都街道偏多少呢?東南偏東28.5度。

    WTF?!什麽鬼?!竟然有這麽大的偏差!這!不!科!學!

    有專家也曾專門著文來論證古蜀國利用了並存的兩種方位系統,四正與四維,並大筆一揮,將前述幾座城池的朝向給改成了45度,還給出了一個「一般允許在5°以內」誤差標準,以此論證成都斜城「接近45°」,來自於先民對風水山川的豐富認知。殊不知,這是在南轅北轍的斜路上被帶的越走越遠了。

    專家說的數據不一定正確,讓我們自己測量一下吧:

    羊子山土台:

    郫縣古城:

    三星堆古城:

    古蜀地存在有那麽多城池建築有非常精密相同的朝向,卻也和嚴格朝日的金沙不相容,這看起來也不想是隨意為之,那究竟是什麽神秘的原因?!

    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些城池也是遵循了同一個建城標準。這種情況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少見。古羅馬常常到處擴充套件, 意大利的研究者就指出,他們的殖民地都遵循了當地冬至日出這樣城建準線。那麽,古蜀地的哪些城池是否也是某個政權發展到西南的殖民地?遵循的是政權王京的建築準線?

  • 【Roman Towns Oriented to Sunrise and Sunset on Solstices】 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 都靈理工大學
  • 東南偏東35度,這是神秘的35度。會是那個都城的冬至日出?如果是一望無際的原野,只有在北緯48度才能見到東南偏東35度的日出。放到中國,已經是哈爾濱附近了,這裏會有什麽王京?

    但如果有山呢?

    果不其然,在金沙遺址重見天日後三年,在某一個都城遺址發掘出一個令人震驚的重大發現。

    這就是陶寺觀象台。考古人員發掘出一個四千七百年前的天!文!台!為什麽說是天文台呢?因為在這裏發現了十二個定標點,分別可以定位一年內從冬至到夏至的二十個日出

    陶寺觀象台其實在北緯35附近,這個北緯35其實是巧合,按理說不應該看到地平線上東南偏東35度的日出。但是,觀象台以東是崇山,山有些高,等到日出從山頭冒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東南偏東35度了。

    陶寺觀象台是在什麽位置呢?

    這個厲害了,陶寺觀象台就坐落在被考古屆大膽猜想為堯都的陶寺遺址。

    陶寺是否「堯都」?學術界其實還存在爭議,但共識已經形成:從擁有大型天文台,擁有大型宮殿、墓葬、大面積城址來看,它表明距今4300年之前,陶寺很可能已經形成一個早於夏王朝的政治權力中心。

    在陶寺之後,如果這個政權往西南方開拓殖民地的話,正好是四千年前寶墩古城群建設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水災嚴重,城池興廢交接,夏末商初時於三星堆建了一座大城(據考證三星堆其實存在兩套城墻,一套城墻(西墻)傾斜同於陶寺日出,另一套,東墻,則同於偃師商城)。於商末時再毀於馬牧河泛濫。

    這些城池,似乎都還是臣服於中原王朝的殖民地式諸侯邦國。所以在城市建設上,也沿用了陶寺古都的日出方位,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國際標準」吧。

    而在商末周初時,金沙這個地方已經崛起了一個獨立的王國,有可能是為了宣示自己能夠自己給自己定個標準,他們的建築使用了一個本地日出方位,當然也有可能是別的原因,總之,金沙人已經認認真真的修建了一座延續三千年都未改變朝向的城池,作為正式的蜀國,矗立千年,直到秦國大軍壓境,張儀再築龜城也無法改變這座城市對太陽的向往。東,偏南28.5度。

    蜀都大道盡頭的日出,攝於2017年12月10日
    蜀都大道盡頭的日出,攝於2017年12月18日

    冬至的日出影片哦

    又過了兩千多年,世界上其他崇拜太陽的城市已經被黃沙淹沒,只有成都,世界上唯有成都,才是如此完整的保持了三千年前的城建規劃,這太陽神鳥的市徽,還能有比成都更合適的麽?

    等等,還沒完~

    來,讓我們把東大街保持朝向,延伸280千米。

    來到了重慶。

    重慶的街道七斜八歪的,有什麽好看?!

    還真有:我們來解放碑看看吧,解放碑,半島最高點,當年築成都龜城的張儀也在此地築江州城,當時的江州城基本上是從朝天門到解放碑,在遙感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小什字和解放碑附近的十字形道路也是保持斜向布局。同樣,解放碑的街道也是正對冬至日出。

    當然,重慶的指向並不是成都的28.5度,而是30度多。無他,此地有山,山頭日出朝向自然偏南一點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