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眼鏡的【細節】,幹貨!

2022-03-09知識

大叔希望本文從一個個眼鏡的細節角度出發,把自己腦中能想到的眼鏡方面細節一個個羅列出來,和大家分享哪些配鏡細節應該註意,從而朝著配出無限接近完美的眼鏡的目標努力。同時也是自己工作質素的提升總結。

1)我們日常測量的瞳距一般都是遠用瞳距,看近時人眼正常情況下有調節和內聚,所以近用瞳距更小。比如看遠是64瞳距、看近一般是60瞳距。專門看近的眼鏡該做近用瞳距。

2)我們說的瞳距都是左右總計的瞳距,部份人的左右瞳距是不同的,比如瞳距64,可能右眼是31,左眼是33。我們應該按不同的單眼瞳距去測量和加工才會更加準確,特別是高度近視和功能鏡片。

3)瞳高:對於專門看遠的眼鏡,應該把實際加工瞳高做到實際遠用瞳高上。對於專門看近的眼鏡瞳高一點會偏低更多,甚至低於框高1/2處才是最理想的。但是對於日常通用的眼鏡,需要同時看遠、中、近處,那麽我們就需要都照顧到、做取舍和權衡。一般我認為應該把光心定在遠用瞳高下3-5毫米。具體還要考慮鏡眼距的大小。更小的鏡眼距可以少下移,鏡眼距大的眼鏡更容易掃描到最下部份訂單鏡片,有時候不得不下移5毫米,讓中距離更好,那麽看遠和看近也就還可以了。否則直接按遠用瞳高做的話,看近就麻煩了。這是互相取舍、權衡利弊,也是相對比較科學的辦法。當然類似蔡司智銳、依視路愛贊等高端鏡片,都是按實際瞳高制作,因為已經在鏡片設計中考慮了遠中近。

4)交叉圓柱鏡精準測量散光軸位和散光度數時,球鏡應該足矯或稍微過矯,也就是看紅綠應該做到紅綠等清或綠稍清,讓最小彌散圈落在視網膜上,滿足這個前提才能正確測量。否則看似很認真、很專業,其實結果都是錯的。

5)綜合驗光儀上的牛眼(肺頭)必須保持水平,氣泡在準確的位置,測量的散光軸位才會準。如果儀器本身就是歪的,散光軸位就偏了。高度散光的人傷害很大。

6)電腦客觀驗光的時候,應該先來回看看左右眼是否水平了,測完右眼轉到左眼的時候應該無需上下調整。這樣測量出來的電腦散光軸位才是更加可靠的參考數據。怕就怕不會交叉柱鏡精確測量軸位,連電腦參考值都是歪的。當然,如果後面反正需要精調的話,歪一點也無所謂。

7)矯正到1.0並不代表足矯,很可能還是欠矯狀態,應該把每只眼的最低度數的最佳矯正視力先驗出來,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再給出具體的配鏡數據。比如我碰到一個顧客右眼-2.00看到1.0,左眼-2.00看到2.0,-1.50看到1.0。這個案例最佳方案是看遠配右眼-2.00,左眼-1.50。看近雙眼-2.00。如果看遠也用雙眼-2.00,雙眼視力差2行,可能導致相對模糊的右眼抑制。看遠清晰度要平衡,看近調節要平衡。

8)散光必須足矯。有時候-0.25的效果等同於-0.50散光(等效球鏡),比如-1.25的清晰度和-1.00-0.50很接近,部份驗光師直接給配了-1.25是不對的。有散光原則上必須矯正,然後再看球鏡。 不矯散光沒有好焦點、調節不穩定,處於離焦狀態,不夠清晰、成像變形(大腦會修正),對比視力差,調節反應波動,集合不穩定。造成視疲勞,所以近視加深。無法持久看近。

9)測老花,前提是遠用處方足矯或顧客認為的足夠清晰的光度,再根據年齡估算、FCC、等辦法測出粗略Add。粗略Add的前提下測量NRA、PRA來精調Add,再加減Add確保最清晰距離在最近清晰距離和最遠清晰距離的中間,然後試戴確定處方。可惜很多門店只做了第一步。

10)高度遠視/老花的毛坯直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鏡片厚度和重量。測量顧客實際瞳距,透過選擇合適的鏡框,計算做到實際瞳距的最小毛坯直徑,客製鏡片可以盡量做薄做輕鏡片。可惜很多門店不了解,一味的叫顧客加錢升級折射率,往往效果也不好。而近視的毛坯直徑對於厚度無影響。

11)近視離焦等近視防控鏡片必須球鏡、柱鏡足矯,軸位精確,鏡框必須穩定不下滑,單眼瞳距、瞳高精準。鏡片理想高度在30-40之間,移心量最好小於3毫米。這樣配出來的眼鏡防控效果才會好,同時每天戶外時間至少2小時,嚴格控制看近時間,每看近20分鐘就需要看6米外20秒,看近姿勢正確,台燈不閃,亮度在700-800LUX最佳,安卓使用者可以下載「光強儀」App測量亮度。每3-6個月復查一次。小孩子調節振幅AMP必須查,小於最低調節振幅異常馬上訓練調節振幅,公式是「15-0.25*年齡」,而且雙眼差距不大於2D。小孩子一般一周就可以提升調節振幅。訓練效果好,只要調節振幅大了,眼睛就「強壯」了,自然不容易漲度數。還有遠、近眼位必須在正常範圍,還有集合近點。

12)理想的老視漸進多焦點鏡框應該是:S鼻托、鈦材料、單樁頭、全框、移心量不大於3毫米。鼻梁寬度越小越好,框高在26-40之間。

13)漸進通道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預設選擇短通道,如果遠視初戴、中距離多、近距離少、Add比較高可以考慮長通道。短通道的優點是近用範圍比較大,符合現代人看近比較多的情況。短通道的優點就是長通道的缺點,長通道的優點就是短通道的缺點。通道不應該由框高來決定,可惜大部份門店還是這樣認為,是錯誤的。而應該由實際用途、眼睛下旋能力、是否屈光參差等來決定。應該先確定通道,再選擇合適的鏡框。

14)冬天馬上要來了,加上佩戴口罩眼鏡很容易起霧,很多人選擇了依視路防霧鏡片,配合防霧鏡布使用,的確效果很好。但是很多門店不告訴消費者的是防霧鏡片並不防紫外線。

15)正常的前傾角在8度左右,實際上這是為了照顧看遠又看近的需要。如果單純看遠的眼鏡,前傾角0最理想(鏡片與水平面垂直),讓視線和鏡片垂直射入是最理想的(更精確的應該是88-89度看遠的時候還是會稍稍偏下一點點)。如果單純看近的眼鏡前傾角就可以到15度左右,盡量接近90度的角度閱讀,效果會更好。

16)鏡眼距實際上在碰不到睫毛的前提下越近越好,這樣才能減小像差,眼睛也不容易掃描到成像不好的邊緣部份,減小棱鏡,提升舒適度。特別是屈光參差的人群,強烈建議佩戴板材小框,不等像會相對減小,雙眼得棱鏡量差距小,才會比較舒適。

17)面彎稍微彎一些,也會提升舒適度,其實也就是框面彎大一些,眼睛不容易看到邊緣,與上條同理。但是小孩子佩戴防控鏡片盡量讓面彎為0,框平一些,防控效果會更好。因為離焦區看不到也就沒有了該有的效果。鼻側下方的離焦區域作用是最大的,人眼看近是內旋的,所以移心量要小,否則把這個區域磨掉了,防控效果就差了。

18)應力的危害:鏡片裝到鏡框裏去不能太緊,否則鏡片被擠壓變形後會產生應力(如下圖左鏡片),佩戴者會感覺特別暈。這個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磨小了鏡片容易掉出來就需要更換鏡片,產生額外的費用,部份門店就寧願做大點,於是。。。金屬全框的螺絲必須完全閉合才算是加工合適。如果鏡片大了,螺絲不能完全閉合,又必須固定好給顧客,於是鏡框和鏡片互相擠壓,應力就產生了。短時間內改小一點可逆,如果變形3-4天就不可逆了。也有可能剛配的時候是OK的。冬天室內室外溫差大,熱脹冷縮導致應力。

應力

19)感謝Dddrop點評區提出板材鏡框+高度近視的時候,讓凸面靠近鏡片後側,讓鏡片往外凸一點,可以在視覺上更美觀。這是加工細節。

20)測量瞳高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裝上鏡片後,眼鏡前面的重量增加,眼鏡或多或少會有下滑一點。應該有意的壓一壓眼鏡框看瞳高的變化,這樣測量的瞳高才是真正的瞳高,特別是高度近視人群。還需要在先調整好鏡框後測量瞳高,包括佩戴有高低、一前一後,或整體往一邊斜,鏡框腳套可以穩穩地勾住耳朵不下滑,還需要保證舒適。部份人耳位有高低,左右側的臉也不太對稱,需要把鏡框調歪,戴臉上才是正。這就要求商家調整鏡框的技術了。

21)近視度數偏低選擇1.56鏡片的時候,不應該選擇半框,因為1.56的材料比較脆,很容易受力就下沿、上沿、鼻側的鏡片邊緣崩變,不美觀,鏡片不穩。我們門店碰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建議顧客選擇1.6,如果堅持選擇1.56那就換全框。無框那就更加不適合了。而高度遠視/老花移心量小的時候反而可以考慮半框,因為邊緣厚。

22)大叔實際工作中發現,不少人不會比較紅綠,那麽可以采用遠用井字視標,內建+-0.50交叉柱鏡來一起判斷。如果視標距離小於3米,紅綠等清度數會偏低,井字視標會偏高,可以取2者的平均值,或者直接點,度數試著減減看,模糊就不減,一樣清晰必須減。遠視相反,正鏡能加就加。

23)超高度近視選擇小框,如果顧客的瞳距特別大,需要光心外移,鼻側的鏡片反而比聶側厚,鼻側的厚度會頂住鼻托下方,在加工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讓鏡片往前凸一些,再把鏡片做個倒邊、拋光,調整下鼻托,一般也就能裝上了。加工完再把鼻托調整到合適即可。板材鏡框有時候沒辦法,只能把鼻側的厚度切去很多才能裝進去,那就顯得特別難看,不切的話整個鏡框會受力變歪。再選擇鏡框的時候就該預測到。派麗蒙7820就是典型。

24)很多人戴眼鏡一只眼模糊了也不管,是很傷害視力健康的。如果右眼欠矯-0.50,看近的時候右眼會少0.5D的調節,雙眼調節是由一個神經中樞控制的,人眼總是「懶」的,會選擇更低的調節,左眼也會同樣的少0.5D的調節,右眼就會處於遠視離焦狀態,右眼漲。

25)計算移心量的時候,請忽略鏡框(雖然是鏡框決定了2鏡片之間的距離),本質上我們應該測量的是 右鏡片的鼻側邊緣到左鏡片的聶側邊緣的距離即為鏡框的瞳距,也就是2鏡片幾何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而且需要在瞳高所在的水平線上測量。碰到金屬鏡框還好,如果板材鏡框比較粗的材料部份新人測量錯誤的話,那麽每次加工的瞳距都不對了,再好的機器都是枉然。

26)鏡框非常不建議選擇中梁部件很軟的,特別是頭大的人,戴上後鏡腿外擴撐開,給框一個外翻的力,這樣導致眼睛很容易掃到邊緣部份,暈啊,晃動啊,變形啊都出現了。如下圖。

27)高度近視眼鏡的重量來源主要是鏡片,不必太糾結於鏡框的重量。應該重點放在如何減輕鏡片的厚度和重量上。如果鏡框的選擇了極端輕的(比如某樂)往往材料很細,鏡腿很細,鏡片安裝上後很容易「頭重腳輕」往下滑,戴不穩,非常苦惱。而且非常不利於視力的穩定。

28)調節反應BCC檢查中,必須關閉近用燈,保留室內燈,半暗室檢查的結果才會準確。如果開燈,瞳孔縮小,檢查誤差就大了。檢查必須快速,詢問的是第一秒看到的,內建+-0.50交叉柱鏡,橫線清晰加+0.25,豎線清晰加-0.25,直到橫線清晰變豎線清晰,或豎線變橫線清晰,變化量就是結果,帶+-號。正常範圍是+0.25到+0.75,說明正常人都有一點小滯後。+1.00的話眼睛會比較累,0或負號就是調節超前,更加容易累。

29)很多人單手摘戴眼鏡,長期下來會一只鏡腿外張腳過大(如下圖)。導致右鏡片更加貼臉,左鏡片遠離臉,右鏡片近視度數會變深,遠視鏡片會減低,左鏡片反之。造成看遠清晰度不同,看近調節不同,集合不同,亂七八糟了。外張角大了同時容易下滑戴不穩,也是傷損視力。不知不覺中漲度數。

30)清洗眼鏡最科學辦法:常溫水沖洗後,加稀釋後的洗潔精抹到鏡片上,再沖洗後用鏡布輕輕地順一個方面把水吸幹即可。沖洗的目的是把附著在鏡片上的顆粒沖掉,以劃傷鏡片。拿蔡司擦鏡紙其實也不科學,因為沒有沖洗,顆粒還在鏡片上,一擦就劃傷鏡片了,日積月累就很多細紋了。

31)鏡片片型很圓的時候,如果有散光必須把散光軸位對準,再把鏡片裝進去。有時候機器出來是不跑軸的,裝的時候沒對準就裝進去了,而且部份門店加工完也不檢測,發現不了錯誤,結果交到了顧客手裏。結果人家戴了好幾年!

32)如果左右鏡片片型很接近的時候,部份新人加工師也沒有按「先右後左」的習慣去做,兩鏡片都磨出來後再裝到鏡框上,可能會把左右眼鏡片搞亂,結果。。。度數差距大的話顧客還能發現,差距小的時候有些顧客不明顯還發現不了。結果度數反了,瞳距從60變到了72!戴了好幾年!

(31、32 兩條說明:加工後必須檢查數據。)

33)矮塌鼻梁必須選擇S鼻托,否則很難把眼鏡戴穩,時不時就得推一下眼鏡。哪怕再好的調整技術也無法挽救本就不合適的搭配。消費者在試戴的時候沒有鏡片,感覺不下滑,裝上鏡片就麻煩了,這個細節需要專業人士提前預知。

34)1.74藍光片,蔡司和依視路二選一的時候必須選蔡司。因為依視路1.74A4和1.74X6都是客製片,價格很高,60000左右。而蔡司1.74藍光,絕對不比依視路差,原價才4280。有些門店知道或不知道這點,結果選了依視路1.74藍光片,花了更多的錢,結果鏡片單檔次並沒有提升。花了冤枉錢。

35)了解舊眼鏡的視力情況的時候,分別遮擋單眼的時候,很多人拿遮擋板直接壓住右鏡片,左鏡片就離眼睛遠了,近視有效度數會偏低,遠視有效度數會偏高。這就了解不到客觀情況了,給新眼鏡配鏡帶來了誤導作用,結果度數出來偏高了。要說正常流程後續還能糾正,偏偏不註重細節的人往往驗光流程也不科學,就這麽度數配高了。

36)對比左右眼清晰度,應該采用偏光分離法(加P鏡),或棱鏡分離法(可能感覺不舒適),而遮蓋法比較有爭議。基本確定度數後,應該雙眼同時霧視到0.8左右,再對比清晰度,調整到一致後,再增加球鏡到所需要的視力。因為假如-2.00矯正到1.0,再加-0.25沒有提高視力,也沒有變模糊,其實導致了調節,晶體緊張凸起又把視網膜後的焦點拉回到視網膜,一樣清晰,但會感覺更亮了,可能顧客會說更清晰了。有散光度數會導致偏暗。不少人認為暗就是模糊,亮就是清晰,其實我們應該明確告訴顧客對比的是清晰度,不是明暗度。

37)調節平衡非常重要!雙眼調節力平衡時,視疲勞大大下降,如雙眼調節力不同,近視力就不同,其中一只眼就會發生近視加深,幾年後就變成了屈光參差。雙眼度數差距大的成因之一。

37)當視力平衡和調節平衡沖突的時候,相差在0.25D時建議以清晰度為準,當相差大於0.50D時,建議以調節平衡。如果雙眼看遠視力差2行,建議一副眼鏡看遠保證清晰度平衡,一副眼鏡看近保證調節平衡。否則可能導致單眼抑制。

38)當交叉圓柱鏡精準測量散光軸位的時候,雖然是按正規的流程操作應該沒問題,但是不太放心的時候,比如測得軸位是180,但是舊鏡軸位在165,咱們可以把軸位定在15做JCC,慢慢靠近目標。再把軸位定在150,慢慢靠近目標。不是所有顧客都會比較清晰度,這樣反復求證,才能確保給出的軸位是正確的,自己心裏也會特別踏實,顧客也會聽驗光師口氣堅定而更加信任。還有一個細節就是跟顧客應該說「比較哪一面圓點中心點的邊緣更加清晰?」。顧客可能誤以為哪面更亮就說哪面更清晰。

39)當一只眼軸位在180,另外一只眼大概率也會在180+-20內。當一只眼90,另外一只眼大概率在90+-20內。當一只眼120,另外一只眼大概率在120或60+-30內,當一只眼160,另一只眼大概率30或160+-30內。以上概率在80%左右。如果出現超出範圍,我們需要再次確認才能放心。

40)裂隙片驗光時,先矯正球鏡到0.7,(必須是小霧視狀態,紅清),加上裂隙片後轉動裂隙片,假如180軸時最清晰,加球鏡到最大正鏡的最清晰,+-90,到90軸,視力會下降,繼續加球鏡,變化量就是散光度數,軸位就是180。

(180軸的散光,實際屈光力在90軸)

41)怕驗光時有調節參與的時候,我們需要做「霧視」,首先要求散光需要矯正,允許50度散光偏差。降低球鏡單眼看到0.2,雙眼看到0.3,需要看5米外的動態物體。比如馬路上的汽車、行人。霧視完之後再慢慢增加負鏡直到達到最佳視力最小負鏡度。再根據實際情況給出合適的配鏡數據

42)遠視驗光,絕對不可以像近視驗光一樣慢慢增加正鏡,這樣的話,焦點在視網膜後面必然產生不必要的調節。結果是錯的。而是應該直接大振幅加上+3.00,甚至更多,看視力看到0.2,這時狀態跟近視欠矯一樣,焦點是視網膜之前,再慢慢一點點降低正鏡,直到達到最清晰狀態的最大正鏡結束。

43)鏡片產品知識的學習絕對不亞於驗光技術的學習,比如依視路愛贊分有下加光但是數碼生活和愛贊高畫質適界。數碼生活適合內隱斜的人群,而高畫質適界是單光鏡片,適合所有人。如果一個外隱斜的人還給有下加光的鏡片,那麽眼位就更加外斜了,如同醫生必須懂藥才能開藥方。

44)顧客的眼鏡如果整體往右偏,總體上辦法是2鏡腿都往右調整。可以自己做個實驗,把一個爛鏡框故意2鏡腿往左偏很大,戴自己臉上,就知道鏡框整體是往右偏的。怎麽調很清晰了,就是把2鏡腿都往右調回來。換個角度去思考,顧客戴臉上後,偏右,給鏡框一個向左的力,可以回正,這時候臉會給鏡腿一個反作用力,只要消除了這個力,鏡框也就正了。

45)做遠視力雙眼平衡時,最好的辦法是偏振法判斷(加P鏡),遮擋法靠記憶,錯誤率高。棱鏡分離法顧客會不舒服。我門店的投影機是右眼看到2,3行,左眼看到1,2行。雙眼偏振法看的時候,雙眼可以同時看到第二行,所以第二行是最亮、最清晰的。降低-0.50DS進行小霧視,小霧視的目的是排除焦點跑到視網膜後,再叫顧客比較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清晰度即可。註意交代顧客比較的是清晰度,二不說亮度。有散光的那只眼亮度會降低,部份顧客不理解亮度不代表清晰度,結果驗光就出現錯誤了。

46)屈光參差(雙眼度數差距大),除了需要保證:1)清晰度盡量接近,2)雙眼調節盡量接近,3)度數盡量接近。也不能忽略了左右「鏡眼距」帶來的有效光度的變化不同。今天一個顧客右眼325,左眼650,留意了1,2,3點,也希望板材鏡框鏡眼距小一些,眼睛不容易看到邊緣部份更舒適,鏡眼距小一些,相差差距小一些,也會提升舒適度。但是卻忽略了板材鏡框鏡眼距小,650的有效光度影響過大,導致稍微有點過矯。而325影響很小。

47)變色片要變灰還是變茶時,往往都是以個人喜好來選擇,這顯得簡單粗暴了。

其實,選變灰還是變茶 有講究的。

如果是50歲以下的人群。更加推薦用變灰色,灰色不會改變原來的顏色,僅僅是降低了亮度。如果是50歲以上人群,更加推薦用變茶。因為黃色有「 增視 」的作用,可以提高老年人清晰度,特別是白內障術後人群特別適合。大家看過黃色駕駛鏡,也是這個原理。

48)待更新

(更新中、關註大叔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