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剛剛牽回來的脫韁的思緒)
1. 為了轉化,為了幫我們準備好走入另一種空間、時間和角色。
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用「liminality」解釋過儀式,這個詞的詞源意味」門檻「(threshold)。在Turner的論述中,儀式意味著人從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轉化的過渡階段、中間狀態。
從時間維度的角度最容易理解儀式的作用。比如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割禮,透過物理的(割除包皮)到象征的(穿著正式、念念有詞的拉比或阿訇,塞到嘴裏的大雞蛋,圍觀的群眾),向世界宣布一個新的(男)人的生命正式開始了,或視具體施禮時間的不同,也可能是這個男人已經成年了,可以結婚了。再比如現在國內也開始流行的bachelor party,則透過狂歡和(象征性或實質性的)放縱表示,一個時代結束了,我以後就是一夫一妻制的信徒了。或是小學上課時鈴聲一響,「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坐下」,意味著一個時代結束了,接下來四十五分鐘你就別想玩了。
而在空間角度來看,讓我們假設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