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探春有值得欽佩的地方,也有可笑可鄙之處。
她值得欽佩是很有膽色,打了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這種事情怕是大觀園裏哪個小姐都做不出。畢竟所有人都要顧及一下邢夫人的臉面,甚至連王熙鳳也不例外。但探春不怕得罪邢夫人,她站出來勇敢維護自己丫鬟的名聲,丫鬟偷竊她就是第一個窩主。邢夫人怪罪下來也是先找探春,探春擋著駕,不把責任推給下人,有擔當,丫鬟自然腰桿硬。從這裏可以看出凡事無能為力的迎春,出了事堅決和丫鬟撇清關系的惜春遠遠不出探春。
【三國演義】中孫權嫁妹的詭計被吳國太發覺後,把責任一股腦兒推到下屬周瑜身上。從這點看,孫權的擔當方面還不如賈探春。
同樣是三春,迎春諸事不問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個無能之輩,出了問題自有能人去料理,也就不管賈府的事情。惜春諸事不問是因為她冷漠,只想遠著可能連累她的人,對家族毫無責任心。賈探春和姐妹們不同,她對賈府的前景很擔憂,也很想在理家的時候有一番作為。但是以她的局限性看,探春所做的也不過是拿著瓢從下沈的船上舀水,大窟窿不堵上,光舀水能有多大作用?探春看得出這個問題,只可惜也無能為力,除了加快速度,換個大瓢她也沒有什麽辦法。
才自精明誌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她有看出危險的眼光,但是窟窿已經大到沒救了。身逢即將沈沒的最後時刻,也只能這麽著聽天由命了。她的遠嫁亦是掙紮之後的失敗,我努力了,盡力了,失敗了,只能認了。
探春可憐可鄙之處是她不能正視人的出身是不容選擇的,她討厭生母趙姨娘,喜歡貼近王夫人這個嫡母。探春心中應該十分懊惱為什麽沒托生到太太子宮裏,可她似乎從沒想過,假如趙姨娘托生到金陵王家,那麽也用不著像現在這樣在賈府受窩囊氣了。趙姨娘選擇不了出身,探春同樣選擇不了。就算你托生太太肚子裏,你接下來就要埋怨怎麽沒托生第一胎,這樣就能進宮當貴妃了。若你真進了宮,你又覺得自己怎麽沒托生到皇後母親肚子裏。人哪,哪有知足的時候? 別忘了要不是趙姨娘自己爭氣哄住了賈政,探春可就是純粹的奴才女兒了。她會是什麽命運?不過是大觀園裏一個丫頭罷了。 她所瞧不上的庶出小姐,說不定還會成為她的主子。所以說,才自精明誌自高,姑娘的心真是比天高啊……
探春最可笑的一點是在處理舅舅趙國基喪事銀兩的問題上和趙姨娘說那個王夫人的親哥哥王子騰(任京營節度使、九省統制、九省都檢點、內閣大學士)才是自己的舅舅,她何曾有過趙國基(陪伴賈環上學的男仆)這麽個舅舅?雖然禮法上王子騰算探春的舅舅,但是王子騰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賈探春一門心思想攀高枝,認王子騰做舅舅,但是王子騰怎麽會認她?認這個妹妹家一個小妾的庶出女兒為外甥女?這樣的出身,這樣的沒血緣,誰認你是外甥女呢?
看到一個稀圖富貴不認血親的、與自己毫無血緣僅僅是名義上的外甥女,王子騰內心只怕也是充滿了鄙視——小妾養的就是和我妹子生的貴妃不能比。
從王夫人的角度,這個小妾養的女孩不和親媽好反而一直舔著我和我兒子,還現巴巴做鞋給我兒子,我如何不樂?趙姨娘見了不高興,我更樂得接受—— 賈探春的存在對我和我兒子寶玉有利!
從趙姨娘的角度看,賈探春不是個孝女。趙姨娘的想法雖然小市民,但是卻是人之常情,她其實並沒有什麽過分的要求。賈探春在趙國基的事情上多給一點銀子,雖然不合制度,但符合人情,別人也不該過分苛責。雖說鐵面無私是政治正確,但是不在人情社會中浸淫,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趙姨娘這個人其實很好打發的,一點物質上的小恩小惠她就滿足了。趙姨娘一輩子做妾被人看扁,辛辛苦苦養出個出息的姑娘,想跟著女兒揚眉吐氣,完全是合理合情的。但是賈探春一次次讓自己的母親失望。
賈探春想立威,為的終究是自己在賈府的體面和利益。探春拿趙姨娘作法的時候,似乎也不會考慮仆人們看到此時孤立無援的趙姨娘,以後會更加作踐她。趙姨娘為人討厭,賈探春是有份的。更何況探春也沒有什麽既能立威,又能維護弱勢母親在深似海的侯門撐下去的力量,這個姑娘終究還是個凡人。
事情倒黴就倒黴在探春知道人家都盯著她看是不是偏袒趙家,所以她急於證實自己的鐵面無私,趙姨娘沒有沾探春什麽光,反倒要做探春大公無私的牌坊給人看,心裏怎麽能痛快?眼瞧著探春給大太太的兒子做鞋不給親弟弟做,任何一個母親都不會高興。你若真是公平,那就都做一雙,要麽一雙也別做,明擺著的偏袒誰也不能接受。更何況你是抱著攀高枝的心態往正房嫡出那窩人裏湊,自家人自然寒心。
雖說趙姨娘做事不體面是個很大的原因,但是探春這麽上趕子要認一個都夠嗆知道她存在的王子騰為舅舅來看,把責任都推給趙姨娘是不公平的。探春在趙姨娘身上沒起到什麽好作用,她並沒有把生母往好的地方耐心引導,只想著明裏暗裏讓人們忘記趙姨娘是她的生母。 可笑的是,你越這麽做,大家越記得清清楚楚,你是小妾生養的。
這裏我應該說的明白些:論理還是論禮,都是王子騰認賈探春為外甥女合理,他不認也是他的權利,但沒有賈探春上趕子說王子騰是她舅舅的理或禮。 王子騰認賈探春那叫屈尊,賈探春喊王子騰舅舅那叫高攀。王子騰心裏的外甥女兒,恐怕只有賈元春貴妃娘娘才算 。就像賈母叫元春得叫「貴妃娘娘」,可不敢叫「孫女兒」,王熙鳳可以叫板兒「侄兒」,沒有劉姥姥對王熙鳳說「板兒是你侄兒」的禮。賈母一高興管劉姥姥叫「老親家」,劉姥姥敢不敢也這麽稱呼賈母?閏土是魯迅發小兒,可他長大後只敢說‘老爺’,只有魯迅有資格說咱們之間還客氣什麽,哪有閏土說這話的理?
賈環也犯了一個毛病,太在意自己是庶出,張口就是「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他自己要不是這麽在意,恐怕別人也根本沒有怎麽太註意「你不是太太養的」。也難怪趙姨娘罵他「誰讓你揀高枝去的?」
【紅樓夢】中妾室所生的人甚多,可大家似乎很難想起賈迎春也是庶出。為什麽?因為迎春是「二木頭」,壓根沒把庶出這件事放在心上,也從不想著和人比個高低,活得輕松沒那麽累。賈惜春也很低調不招搖,你想個好一會兒才想起,哦,惜春是嫡出(賈珍胞妹)。
你越恐懼別人註意你的出身,別人還真就因為你的窘態而註意。你不在意什麽,別人也不會留意,因為你沒把這種情緒寫在臉上。賈探春讓我想起【大宅門】裏那個白佳麗(母親是白七爺的妾,窯姐出身),她千方百計想與生母撇清關系,大家反而記得最清楚 你是婊子養的,不,婊子生的 。
賈探春親近王夫人你以為別人就忘了你是庶出?就像白佳麗是二奶奶帶大,別人就不記得你是楊九紅生的了?連你的父親都說你是個不懂事的。
程高本【紅樓夢】續書中探春遠嫁,趙姨娘不悲反喜,巴不得探春和迎春一樣被家暴。由此可見,趙姨娘對探春是何等徹底的失望,我想這恐怕更符合這對母女的實際情況。央視版【紅樓夢】【黛玉傳】都換了個劇情,讓遠嫁前的探春和趙姨娘感念母女情而擁抱大哭,雖然符合觀眾的一廂情願,但我只是呵呵這段白日夢做得真是荒誕。【大宅門】劇本裏白佳麗臨去台灣前和母親楊九紅擁抱大哭,最終在電視劇裏她僅僅在楊九紅的窗外站了一會兒,母女之情僅此而已。
賈探春,你真的會在遠嫁前會和母親擁抱麽?像央視版【紅樓夢】那樣?你不會。你會退一步,像【黛玉傳】那樣在趙姨娘窗外磕個頭麽?或許能吧。但我想你像白佳麗一樣站在生母窗外沈默更符合你的人設,招呼一聲「姨娘」,恐怕都是奢望。
說探春可笑,是因為她一輩子努力想讓別人忘記她是庶出,最後她遠嫁到海外,證明了大家對她庶出的身份記得根深蒂固——終究是個被看扁了的人。 你一輩子的抗爭,就此宣告徹底失敗,所以你進了薄命司。 此時的探春,只怕最恨的就是趙姨娘了吧?
賈探春這輩子要強,想掌握自己的命運,最終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只無所依憑、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孤零零的斷線風箏。
【紅樓夢】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願,可是誰也沒達成自己的理想,幾乎個個都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探春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卒。金陵十二釵中,賈探春是我喜歡的角色,但她是我最不同情的一位。
相關連結:
情詩千載的紅樓
雲緋【文學名著評析】
文學影視公眾號:芳緋文學(fangfeiw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