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台南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2015-06-18知識

在深夜的昏沈裏看到這個題,整個人打了個激靈,然而,不勝困意( ̄o ̄) . z Z

今早起來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啦~\(≧▽≦)/~

————————————————分割線——————————————————

2014/2/14-2014/6/30我的座標為台南,一百多天,這座城市在我生命裏刻下了無可磨滅的墨點。

(一)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我沒讀過葉石濤的書,這句話是在孔廟旁邊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門口看到的。

深以為然。

這是一個不會迷失自己的城市。

她有一種獨立於世的傲氣,在古早味的招牌裏,在繁復的寺廟裏,在平常的巷陌人家裏。

時光悠揚,現世安穩。

這裏是府城,台灣歷史在這裏濃墨重彩。

400年的古墻,滄海桑田,海戰的回憶還留在你厚實的身軀裏。

——安平古堡

歲月綿長,靜靜生長。時光老去,你的生命無人能擋。

——安平樹屋

荷蘭的普羅民遮城上,清朝的建築風格。歷史是這樣堆疊起來,交融生生不息。

——赤崁樓

飛揚的檐角帶著韌性的柔美。

——赤崁樓

在這裏看到白崇禧的題字很驚喜。戰將的內心,隔著幾百年滄桑,是否仍有一樣的搏動。

——延平郡王府

這靜默的建築,過去有怎樣的喧囂浮華。

——台南公會堂

在台南,對傳統文化似乎並不需要用到」堅守「這樣硬邦邦的充滿抗爭意識的詞。 潤物無聲,它在心裏自然生長,廟宇是寄托心意的場所。

似乎台灣的廟宇裝飾都十分繁復(只是個人感覺並無考據過),上照片感受一下。

去七股鹽山路過的寺廟。

裊裊青煙,平安順遂。

——天後宮(「一」字牌匾很獨特)

學甲慈濟宮。

回到大陸後在【妙手華章——潮汕建築與嵌瓷】這本書的132頁看到這樣一段話,說的是潮汕嵌瓷名家何翔雲名揚台灣的故事,裏面就說到了台南學甲慈濟宮。

我對這些廟宇的親切感,便是來源於它們與家鄉的相似吧。

心性浮躁的時候,去看看孔廟朱紅的外墻,聽老人們唱古老的曲調,似乎世界就這樣安靜下來了。

台南也是以吃聞名的城市。不過我並不算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吃貨,談論食物的口味也不是我擅長的,何況對口味的感受不同地區不同個體差別實在太大,沒太大借鑒意義(不過還是要說一句,作為一個潮汕人我覺得台灣的很多東西都好好吃)。我更想說的是,對食物的追求(突然逼格高了一點點)。

在台南,可以為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清晨四點多開始排隊,可以為了一種傳統的味道穿行層層巷道,找尋裏心意滿足。

懶散如我,從到台南的時候就下決心要半夜起來去排隊喝六千牛肉湯,結果四個多月都沒有做到orz……所以不能提供六千牛肉湯門口的排隊勝狀圖,但阿明豬心冬粉的還是可以讓大家看看。

您所看到的雙腳著地的人全都在排中間那家阿明豬心冬粉,兩邊的店家估計要煩死了。當時我騎著單車在周圍晃蕩,第一次路過他們家,說是時間沒到還沒開,我就在周邊轉了一圈,也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裏,這樣的場景就華莉莉地粗線了……

誒,既然都說到食物了,不上食物圖好像也是有點過意不去的樣子呢。

這就是阿明豬心冬粉。

肉圓。

傳說中的蠔仔煎。

阿松割包。

同記安平黑豆豆花。

度小月擔仔面。

棺材板。

富盛號碗粿。

藝豐阿川冬瓜茶。

莉莉水果店的水果冰。

鹽水銀鋒冰果室的招牌紅豆月見冰,中間是生蛋黃哦~它還有一段故事呢。

雖然這故事跟我吃冰一點關系都沒有orz……

其實台南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像江水號、金得春卷,還有各夜市上各種好吃的。但我覺得最最難得的是,即便是百年老店,揚名台灣,價格依舊公道。覺得這座城市是沈靜的,踏踏實實,做吃的,做生意的,都那麽實在。

(二)「一個城市的遠見在於讓美好的事物持續發生的意誌。」

第一次關註海安路,是因為被YouTube上面一個影片【海安家+9 佈展隨行記錄】(連結為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5UsO2W1vZzk

,如果可以開啟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後來又幸運地聽到海安路改造的主要負責人杜小姐的分享,給我很大震撼。

台南這座古城並不僅僅活在過去的光華裏。

破敗街區的改造,台南走出了創意無限的道路。

這裏參照豆瓣上的一段介紹:

用藝術重生--台南海安路藝術街

簡單而言,透過與街區居民的協調,讓藝術家在破舊的房子上進行創作,而讓整個街區重煥生機。渴望展示自身的藝術家們傾盡全力不計報酬日夜趕工,街區居民主動配合,剝落的墻體上開出了新生。藝術作品壞了會有新的作品更替。由此營造的藝術氛圍也吸引了創意工作者、街頭藝人、歌手,原本死氣沈沈的街區活力四射。

我記得當時杜小姐說,他們透過很多次到街區裏開說明會,耐心地解釋,幫居民分析利弊,才最終勸動大部份的居民參與改造。但是改造一開始,居民就看到了驚喜的改變,支持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不過,去年我剛到台南不久,就在網上看到海安路標誌性的藍曬圖被拆了,這個專案在去年我在台南的時間裏也是處於停滯狀態的,我不知道其中原因。但它迸發的能量讓人看到了舊街改造的可能方向。。

貼上幾張我在那邊拍的照片,攝於2014年4月25日。

在台灣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城市規劃師做不到,也不應該總是親力親為,規劃師的重要職責是搭建起一個協作的平台,讓各領域的專業人才都能發揮其最大的積極性去讓城市更美好。

杜小姐說這個街區改造的專案花費的資金並不多。很多藝術家沒有報酬,但他們追求的是展現自我的舞台;居民們原本的房屋老舊,很醜,但是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改變了形象,甚至出租都更搶手了,他們當然也樂意支持。這就是各方利益契合點的準確把握帶來的效益吧。

(三)如果你問我願不願意在這座城市定居……

假設行政邊界的問題不存在,我是否願意一直生活在台南呢?

不。

在台南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機車,公車路線不多又難等。我騎個單車到處轉,在夏天無比毒辣的太陽下簡直要曬脫水。

深夜騎車可以隨意穿過任何紅燈路口,甚至平時路上闖紅燈也是見怪不怪,本地人的在地親切感卻造成外地人眼中的混亂。

作為學生我會發現,大牛大神的講座好多都在台北,台北的大學多,圖書館資源利用起來也比南部更方便。誒演唱會也多在台北,高雄都不多,更別說台南。

雖然台北壓力大物價高,但資源多機會多,在發展的這個方面台南當然完全比不上。

這是俗套的「大城市小城市」論調啦,僅僅取決於個人選擇吧。

在台南的四個多月我過得特別滿足,因為,我終究以外人的眼光看著那片土地,所以對所有不完善都有極大的包容。我可以發現很多美麗動人的細節,可是對問題一笑而過,因為我終究不屬於那裏。

我也終於明白,故土是你會為它的不足而神傷,會試圖為她思考,試圖為她尋求出路的地方,盡管自己力量多微薄。

———————————————— 分割線——————————————————

用整個早上和中午的時間答完這道題,雖然後面有些跑偏……

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說的也只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已。

文中有些內容是從我在自己QQ空間寫的遊記裏面搬出來的。

表達不準確、不專業的地方還望指正。

照片原圖比較多,拍照技術也爛,望包涵。

其實我現在ddl纏身,只是內心傲嬌寫不下去作業。20多天後等我打敗了全部ddl,想起來還有補充的話再補充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