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青島市博物館中有哪些珍貴的書畫文物?具有怎樣的藝術價值?

2021-05-20知識

青島市博物館館藏書畫文物,歷經數十年的征集積累,透過征集、調撥、個人捐贈,已涵蓋了宋、元、明、清時期的書畫名家如:

趙子昂【攜琴閑步圖軸】、謝時臣【太行晴雪圖】、徐渭行書大中堂、董其昌臨古精品冊、朱耷【荷花蘆雁圖】、四王作品(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翠)、高鳳翰【西亭詩思圖軸】、劉墉行書【容台集】句軸、鄭板橋【墨竹石圖】等。

青島市博物館的書畫藏品還得益於這片土地上的傑出人物,以高鳳翰、法若真、張應召、姜淑齋等為代表的青島籍書畫名家作品,既彰顯了青島文化的地域特色,也使青島博物館的收藏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趙子昂【攜琴閑步圖軸】

【作品解讀】

畫中隔溪的陂岸小路橫貫畫面,秋林疏落兩旁,枝葉繁茂,碩果累累掛滿枝。溪水潺潺微波粼粼,流淌兀石間,近處雜草葳蕤、青苔叢生,景色清曠而平淡。畫面左側的水中,一條帶篷小船,身著藍布衣的艄公,正站立撐桿離岸。岸邊一個剛渡過河下船,身披紅色素邊鬥篷的束髻持杖書生與緊跟其後攜琴白衣書童同時回首,似對艄公話別。畫面的右側是人物要去的方向,而迎面的山只畫了一角,整個山巒在畫面之外,透過岸上兩人行走的方向,點出畫外還有無限的景物,畫似盡而意未盡。此圖作者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人船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石陂陀行筆凝重,蒼逸中含清潤。綠樹、紅衣,設色濃郁中顯清麗,且色不掩筆,醇厚而富於韻致。岸上兩人徐步緩行,回首道別意態生動。

該作品用線勁秀含蓄、渾融古雅,披麻皴柔和而點苔則充滿節奏,流水用細勁含蓄的線條繪成,與溪邊突石連成一片。畫風靜雅樸素、空靈雋秀、簡率清遠,有青綠設色古意,頗有寄情於山水田園的境界,顯然是元畫中的上品之作。據專家鑒定此畫確系元代趙氏畫派,此前被認為是趙子昂所作,近年也有研究認為是出自其子趙雍之晚年手筆,只是後添了趙子昂的偽款。

謝時臣【太行晴雪圖】

【作品解讀】

此圖以巨幀大幅描繪巍峨太行,大雪過後,盤車行旅之景象。整幅構圖飽滿,遠景以淡墨渲染空天水際,中墨勾勒山體輪廓,並以「留白」手法所表現的皚皚白雪襯托山形,呈現清冷蕭索之山相。皴擦之法多施於山體下端,加之淡墨烘托,令其與山岡雪地互相關照。中景山間雜樹相生,樓閣掩映,山路曲回處一隊行旅擔貨驅驢而行,坡岸茅店中三五旅人飲酒取暖。近景左側水波虛實相濟,雪澗狹隙處牛車、旅人涉水爭渡;右側水口湧波,江岸烏篷小船內人物的野逸之態與之形成對照,意趣橫生。由題跋可知,此圖為謝時臣六十四歲時所作,畫家既能從大處著眼,以全景式的飽滿構圖,彰顯雪中太行山險峻巍峨的氣勢,畫面通透空靈;又從細節入手,表現雪江渡口商隊行旅的繁忙百態,給觀者以磅礴、堅韌、溫情等多重心理照應,可謂氣象萬千之作。「太行晴雪」之題,更以一個「晴」字,化解風雪苦旅的黯然,使奔忙的旅人與蕭索的雪冬形成一種平衡,反映了畫家俯仰天地、淡泊寧靜的曠達心境與情懷。

董其昌臨古精品冊
朱耷【荷花蘆雁圖】

【作品解讀】

此圖繪蘆雁荷花相映成趣的夏日景象。蘆雁是朱耷常見的繪畫題材,作為畫面主體的四只蘆雁飛鳴聚止在岸石之上,或落地收翅,或含頸梳理,或展翅鳴叫,卻都是一副白眼朝天的神情。畫面頂端崖下懸垂三朵紅色荷花,搭配旁邊的數枝折蘆,迎風搖曳。

該作灑脫淡泊,意蘊生發。用筆簡樸豪放、蒼勁率意,寥寥數筆將蘆雁受欺卻不屈的情態刻畫的出神入化。不僅展現了朱耷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也體現了其應目會心、遊刃有余的藝術功力。

王時敏設色仿黃子久浮巒暖翠圖軸

【作品解讀】

以全景式構圖畫峰巒層疊,翠岡疊石,村舍溪流,脈理井然。山下巖壑間叢林蓊郁,掩映著幽靜的茅舍、草亭。右邊半山坳中水磨在轉動,其下便是瀑布高懸的峭崖,左邊台地上屋瓦村舍臨溪而築、田疇人家倚山而耕,清幽靜謐。極遠望去,山嵐浮雲、峰聚石攢,遠山如黛。

整圖筆勢雄偉,山石多用披麻,橫筆點苔,少施赭石,石綠,使之蒼翠秀潤,所畫樹種繁多,勾圈點簇,頗得神態。此圖深得大癡畫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特點,用筆蒼郁沈厚中透出秀潤。

高鳳翰【西亭詩思圖軸】

【作品解讀】

此畫以人物為創作中心,輔以風景描繪。中景所繪男子為畫家高鳳翰。他頭戴竹笠,雙目溫和地平視前方,左手微提潔白袷衣,有欲輕輕邁步向前之意;右手持一根纖細的竹杖,呈現出穩健、安詳的姿態。前景中雨後幽綠的草地上橫臥著一塊長有點點青苔的奇石,呼應著遠處靜謐的西亭之景;兩尊巨大的柱石分立畫家兩側,豐茂的梧桐覆蓋石頂,另有濃麗的芭蕉和清雅的竹子依伴在左側巨石之旁。

圖中的高鳳翰小照為其好友畫家黃鈺所作,由高鳳翰本人後補景而成。「西亭」位於高鳳翰膠州故居的「西園」,那裏曾是他苦修多年的地方,園內的梧桐、竹、芭蕉、奇石都是他無法忘懷的老朋友。高鳳翰作此畫時年52歲,當年他正遠離家鄉,在泰州任縣丞兼管鹽務,而於此之前,他在官場派系鬥爭中受誣入獄,雖得昭雪,但已對仕途心冷,所以,作品中的畫與詩就展現出畫家對家鄉美好生活的追憶,自然地流露出深深的思鄉之情。同時,整幅畫中所散發出的清冷之韻也表征了畫家孤獨的內心所持守的高風亮節。

此幅由黃鈺和高鳳翰合作而成的作品,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堪稱珍貴。首先,高鳳翰素有「詩書畫印」四絕之稱,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文,著有【南阜山人詩集】;他的篆刻力追秦漢風格,以金石銘刻,磚瓦印文制印,用刀如筆。此作集合了高鳳翰的詩、書、畫、印之美,對研究高鳳翰的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黃為高作小照是寫實,而高筆下的「西亭」之景源於他的記憶,借如此的「虛」配「實」,拓展了畫面時空,增添了些許浪漫色彩。第三,畫面氛圍雖顯靜寂,但仿似馬上就要移步向前的人物、飽含生機的苔蘚、濃淡變幻交織的樹木、靈動流轉的雨氣和石氣,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氣息,好像畫家剛從雨中尋詩而歸,帶著幾分愉悅和未盡的雅興走向我們,而周圍的景物也作出了附和。更為重要的是,物象的傳神描寫與畫家師友的題記都透露出清代文人雅士的精神與生活資訊,這讓此作成為了研究中國古代文人風尚的寶貴資料。

劉墉行書【容台集】句軸
鄭板橋【墨竹石圖】

具有怎樣的藝術價值?

在世界美術領域中,中國畫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自成體系。它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講求筆墨、氣韻、意境、格調為標準,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文化藝術。

明、清兩代,秉承宋元畫風,文人寫意畫日臻成熟,畫家林立,名家輩出,流派眾多。

像明代,出現了不少地域性的名家及流派,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

清代畫壇派系更加紛繁,繼承水墨寫意的傳統技法,並將書法、篆刻的用筆融入繪畫中,各種藝術思潮十分活躍。傳世的繪畫作品則是幾千年文化凝聚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