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就是王小波【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中的外甥。快20年了,作為一個被教育成功轉行的老搖滾青年我一直被這麽參照。現在我可以說點十幾年前的新鮮八卦
小學到高中一直練習古典樂器。提琴到銅管。在交響樂團幹了幾年。接觸搖滾樂就是在交響樂團去外地演出賓館裏,一位木管大哥扔給我個walkman磁帶隨身聽,從崔健開始搖滾之旅。那年13歲。15歲學吉他。93年從midi學校畢業後做了四年樂隊,成員散夥。1997年也就是王小波去世那年夏天,是我大學第四個年頭。 個人電腦逐步普及。當時自己鼓搗了一年MIDI 。MIDI好處是個人制作音樂方便。用個人電腦,一塊帶軟音源音效卡,一套音樂制作軟件(那時候是cakewalk),就能在家創作。不用一堆人搞樂隊才能配器完整。
那時清華比較特殊,需要5年才畢業(後來大部份院系已廢除變為4年畢業)。5年畢業壞處顯而易見,好處讓人多了一年準備擇業。由於接受了舅舅的教誨,且家境也不富裕,大四就得開始考慮擇業事宜。那時候還在考慮是不是以音樂為職業(不算是單純搞搖滾樂隊,算是搞音樂制作吧,畢竟那時候也有九寸釘,Portishead 這種比較制作向的形式)。畢竟搖滾樂範圍很寬,而且搖滾樂也只是喜歡的音樂形式之一。只不過隔行如隔山,也沒有今天的互聯網傳媒平台,並不太知道如何入行。
幸好當時認識了一位學長。是國內第一個致力於推行MIDI電腦制作的先鋒。他的工作就是給國內需要MIDI制作的人提供服務。器材,售後之類。PC電腦在96-97年可不像20年後的今天這麽普及與易用。要裝配好一套可以正常使用的MIDI系統,還是頗費勁的。尤其對於當時的音樂制作者。
他說既然這樣不如跟著他去跑一跑,了解一下行業。 我跟著他走了幾家音樂制作人的家。看他為這些制作者偵錯器材。也聽了幾位專業制作者的作品。他們有的是給唱片專輯配器,有的是寫作品賣。總之都是靠音樂制作生活的人。算是這個行當裏不那麽資深(資深的都有唱片公司的專業制作器材,不用自己在家搭PC)的從業者。
首先我感到了和在清華一樣的感覺。清華是天才太多。進去就會被從IQ上虐成狗。和從業者比,我感覺自己的準備與才能都遠遠不夠。之前一直是業余愛好玩耍,真和從業者比起來,自然差得太遠。其次是,發現了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那就是,因為盜版,中國唱片業永遠也起不來。因為進入CD介質後,數碼內容拷貝變得零成本。盜版一多,帶來一個問題,靠音樂制作,販賣內容的音樂制作從業者,吃什麽?我嚓的... 那時候互聯網已經開始,發展了幾年之後,連賣盜版CD的都下崗了。。。
而音樂制作怎麽收錢,一首歌賣掉收幾千塊,沒名聲的,也就這樣吧。也就是說,本質上,中國沒有唱片業,有的只是演出業。音樂內容本身是賣不出錢的,只能靠其他形式收費。比如演出,廣告,唱片公司打包版權賣騰訊網易這種。
所以,結合王小波的教誨,經過理性的思考,形成了一個結論: 才能不夠到能在發展這麽小的行業裏不痛苦的活下去 。為了不讓自己的痛苦成為別人創作的源泉,我還是沒選擇職業搞音樂。
前面已經有比較好的回答了,興趣熱愛是個基礎。如果要做職業規劃,還得考慮現實。哪怕不是物質的現實,也得考慮同行競爭的現實。簡單一句話, 在講究天分才能的音樂行業裏,你才能夠麽 ?這可不是1%的靈感+100%汗水的行業。你看得到的人,都是100%的天才+100%的勤奮+100%的運氣才出現在你視野裏。 如果文字感受不深,建議找一下槍花成名前在某個小酒吧裏用把木吉他彈唱Don't Cry 的影片。LA靠近好萊塢街道的小賣部裏,搬汽水箱子的小工都帥到男女垂涎,那是不斷去試鏡的未來演員。大多數終身默默無聞。無數這種才華橫溢的人在和你一樣從0到1的使勁。。。王小波放棄正經職業專職寫作,因為他有作品,有信心。他已經很了解自己可以比一般人做得好。即便這樣,他也一直在被「我行麽」這個疑問拷問得心力憔悴。
所以, 去了解別人,大環境和社會,然後了解自己,最後決定 。別人的說法,都只是有益的參考。 這和年少的激情與狂熱並不沖突 。誰能越早成熟,但是越持久保持激情,誰突破蕓蕓眾生平庸的概率就越大
--------------分割------------
2022-4
補充個我的一個關於搖滾樂的深層看法……
搖滾樂有點被妖魔化。這東西就類似美國民族歌曲。 咱們有總政文工團發展了幾十年的民歌新唱。人家也有發展了70多年的ROCK AND ROLL流行歌兒。搖滾也是從爵士,BLUES,美國農村民歌兒,R&B 串兒來的。國外唱片業發展那麽久,作為音樂人和藝人,對自己定位都很專業。我就是來做東西娛樂大家得。我自己爽,也讓你們爽。你們好買我的CD 買我的門票。早期中國能借助打口帶接觸到的大部份歐美音樂,在那邊也都是高度娛樂化商業化的娛樂產品。 哪怕是某個小國的黑金死金,都要花力氣維護營運自己一票粉絲來買他們音樂。得以順利生存繼續做自己喜歡東西。這個模式很成熟。大家都是雙贏。 你喜歡我的創作就付費聽。這種模式和什麽「商業化」「主流化「」藝術沾上銅臭就俗了「沒有半毛錢關系。這就是一種淳樸到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模式而已。再正常不過的事,到了中國就擰巴(原因也有就是太長不說了)。搖滾到了中國真的變成一種精神反叛形式了,挺奇怪的。在國外,路邊,或者大學活動,不少樂隊隨性表演。怎麽能說一拿起吉他咣咣開了失真搞幾下,就變成要反叛什麽了呢。極為詭異。 人家從民族音樂發展而來的近現代流行樂的一種,非要裝上很多帽子。所以才有一說,中國人玩搖滾內核都是在搞PUNK 。 當然,反叛也沒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包括我。只不過性手槍真沒少賺錢。反叛也是經過包裝的。有市場才有發展。我喜歡陰三兒喜歡雲母逼,我也喜歡陳綺貞 陳粒 張懸。都是娛樂的一種。但中國還有個最致命問題。 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其他國家搖滾也好流行也好反叛也好怎麽都好,大家都知道給內容付費,知道盜版是犯罪。在中國,呵呵呵。說了半天,最基礎層面的東西都沒有。談上層次的文化,藝術,娛樂,發展,反叛,主流,都是瞎扯。憑著自己熱情和興趣,加上年輕,自然可以任性為所欲為。這非常好。但這些都只會是一個人生命裏,以及一個沒有起碼IP規則的社會裏,一顆顆小小的水花而已。
這些年中國迫於創新壓力,開始保護知識產權了。希望能持續。只不過搖滾樂在全球都已經是個小眾娛樂化的形式。很普通,自己也沒有太多前進演化。在中國逐漸普及,雖然仍比較小眾。當然藝術性稍強的東西都必然小眾。現在是大眾娛樂的時代。全球唱片發行公司只做內容的也都市值縮減大半。互聯網徹底改變了內容產業。網紅時代內容只是一種襯托網紅的工具。看看南韓人大眾只聽三個流行樂公司制造的口水音樂,看著全部整得一個模樣的男男女女。也這麽過了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