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坡縣」這個詞是中國人來到新加坡之後起的,主要是形容地方和一個縣差不多小,不算貶義詞,不過新加坡的本地人不喜歡這個詞。
要講生活水平,我們就按題目的說吧,僅僅指「一般老百姓」,指的是「中國人在中國」對比「新加坡人在新加坡」。要講生活水平,就從幾個方面來講:
0.為什麽是「坡縣「
「坡縣」這個詞只有中國人和中國新來的移民會說。
第一是面積。 新加坡面積約是廣州全市面積的十分之一,約等於廣州市中心的大小。而廣州共11個區,一個新加坡約等於廣州一個區/縣級的平均面積。直觀感受下同樣比例尺下的新加坡和廣州
第二是高樓密度。 在我們印象中,國際金融城市的住宅應該是香港這樣的:
實際上新加坡多數的樓房是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當然,如果看個別圖片確實有失偏頗,我們看衛星圖。
放眼全坡,是這樣的
雖然新加坡的住宅比起香港感覺要」土「些,居住樓高度都不超百米,但我卻認為這恰恰是新加坡居住環境優於香港的原因。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和香港是幾乎一樣的,得益於新加坡政府強有力的規劃和管控,在新加坡生活要比在香港感覺寬松得多。
1.總體經濟
想知道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新加坡生活水平跟大陸比如何?我們來看看新加坡歷年GDP。目前新加坡人均GDP為6.4萬美元,我們中國2019年才突破人均一萬美元,而新加坡突破人均一萬美元是什麽時候?看看下圖,是1989年。
也就是說,從經濟角度,新加坡30年前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糊現在中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註意,這裏說的是「從經濟角度」和「平均」。
如果只拿發達城市來說,深圳在2019年人均是29498美元,也就是新加坡2005年水平。當然,由於二八法則在一線城市開始顯現,會有估摸兩成人感覺到國內一線城市的生活水平會比新加坡好。我也認為北上廣深的生活水平很高,雖然基建方面比新加坡好,但雖然人均GDP還在新加坡十五年前水平。
而且我們北上廣深人口加起來不到一億,占全國不到1/14。且中國目前城市化率為60%,也就是還有近一半人是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水平的。
當然人均GDP未必代表人均手頭寬裕,但新加坡是典型的藏富於民的社會。
根據瑞士信貸的最新報告,新加坡百萬富翁有20.7萬人,也就是每100個新加坡人裏就有3人以上是百萬富翁(美元)。
當然,平均收入很容易被個別富豪拉高,畢竟你看海底撈老板就來新加坡拉高平均了。所以我們看看中位數。新加坡居民收入普通居民月收入中位數為4437新幣(約2.2萬人民幣),2018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3733新幣(約1.9萬人民幣)。公積金,新加坡40歲左右居民公積金的存款中位數是11萬100新幣(約57萬人民幣)。如果結合下一節住房來看,就會覺得,新加坡人真是住得輕松。
2.住房
說住宅,那就和國內的城市比較吧。
首先說私人住宅,外國人在新加坡只能買私人住宅。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年回報率在3%-4%之間。而國內一線城市1.5%左右的回報率而言。
然後說說80%新加坡的人都選擇的組屋。2019年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組屋的價格中位數為40萬新元,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則為8萬7000新元,房價收入比是4.6倍。而且首付只要10%。這個價格是絕大部份新加坡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而同樣是金融城市,香港的房價收入比為20.9。當然,我們也不要嘲笑香港,這個數碼深圳最高達36.1。
住宅這方面,新加坡人不僅比中國輕松得多人,也比世界上多數城市的人輕松得多,新加坡實作了居者有其屋,在住房這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看看下面這個影片,李顯龍提到新加坡對比香港和台灣的成功時,抑制不住自己的笑容。
3.生活便利度
這方面我覺得中國一線城市還是比新加坡好些的。我們中國的互聯網思維深入每一個角落,我們的物流及其發達,中國網購非常便利,次日達是常態,一千公裏外發的貨,一般兩三天就能到。而新加坡原生的網購,從新加坡本地發貨,快的話也得兩三天。這點是我在新加坡生活時感到不適的,太慢了,有時急用的東西我都直接聯系賣家線下交易。中國的移動支付非常發達,連地攤都能手機支付,而在新加坡,就沒這麽方便了,不僅紙幣使用頻率很高,找零還全是硬幣。2017新加坡的部長存取中國後,覺得自己像鄉巴佬。不過到現在2020年了,新加坡的移動支付發展還是很慢。
雖然在互聯網新加坡和中國無法比,不過新加坡可以說是家長型政府,為什麽這麽說呢?新加坡對新加坡人的照顧已經是細化到日常衣食住行了。細化到什麽程度呢?例如政府在全島建立了兩百多公裏的遮雨走道,能讓你從家門到車站的路上都不用被日曬雨淋。
4.公共管理程度。
李光耀是難得一見的世紀級人才,和我們鄧公一樣,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帶入富強。順便一提,新加坡河畔也有鄧公雕像,表達了李光耀和鄧公之間英雄惺惺相惜的情誼。
新加坡廉政方面是做得是全球最好的國家之一。為了打造高效廉潔的政府,新加坡設計了一套「市場指導定價」的公務員薪酬體系,也就是我們說的高薪養廉。
對於反腐,新加坡毫不手軟。例如鄭章遠,是李光耀年輕時一起與他打天下的弟兄,在內閣中,李光耀提拔他擔任國家發展部部長。1986年,貪汙調查局懷疑鄭章遠用批地權從房地產開發商處撈取好處,總計達100萬新元。就在案件調查僵持時,鄭章遠托人給李光耀帶話,要求見李光耀一面,李光耀回復他說:「在調查結束前我不能見你,否則我將變成證人之一。」一周後,鄭章遠自殺了,並留下一封給總理的信。鄭章遠的信只有幾句話:「過去兩周我深感沮喪。我對於發生這樣的事情應該承擔全部責任。作為一個有尊嚴的東方紳士,我覺得只有用高的懲罰來贖罪才是正確的舉動。」
城市方面:不僅鄧公在存取新加坡後回深圳劃了一個圈,而且在城市建設方面也挺像。新加坡也是深圳借鑒的物件之一。想起剛來新加坡時,在東海岸公路上會有一種回到深圳深南大道的感覺。
不過,新加坡政府管理水平雖然高,但也不是完全沒失誤的。2020年新加坡的最大失誤就是忽視了外國勞工的居住環境,造成全新加坡560萬居民裏感染了四萬多人,其中90%以上是外國勞工,多數是孟加拉人。這點是讓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國人很無語的,因為二月初時幾萬人在網上請願(其中多數是中國人),要求新加坡政府禁止大型集會,呼籲大家戴口罩,而新加坡到四月才行動。能理解2月份口罩資源不足,但禁止集會這點還是可以做的吧。
不過,新加坡也算幸運,有著亞洲頂尖的醫療,加上感染的客工年輕人居多,所以目前四萬多人感染了,死亡人數只有二十多,在全球來說,死亡率非常低。
5.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成就非凡,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雙刃劍,常被批評。
首先講成就。 20年就把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百分比(25歲以上)從21%提到70%。
新加坡每年出生約4萬多人,參加A-level(相當於國內高考)的大約有一萬多人每年(雖然拿出生人口和比較有點怪,但只是為了大概了解多少比例的人能參加高考)。A-level是英聯邦級別的高考,不僅能申請新加坡的大學,還可以用來申請英國和澳洲的大學。所以新加坡人均享受到的大學教育資源也挺多。NUS和NTU每年加起來錄取原生的本科生,減去國際生,也有近萬人。
新加坡2019年的本科畢業生數量是18,997,理工學院(約等於中國的大專)畢業生的數量是24,239,即使減去20%的國際生比例,加起來比2018年在新加坡出生的公民總數(約3.2萬人)還多。
而這些本科生有多少能就讀於名校呢?而新加坡國立大學每年錄取約7000人,NTU每年600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的A-level成績在中位數以上,就很大概率(不保證錄取,看專業)能讀到這兩所世界排名前幾十的學校(QS給排到第11,但這太虛了咱們不提),雖然在知乎上NUS和NTU常常被說「排名太水」,但起碼能比得過985平均水平的的。而我當年高考排全省4%,也沒考到985。
雖然我很酸,人家咋這麽輕松就能讀到好大學,但新加坡學生的學業水平還是很好的,無論是小學組還是中學組,數學和科學表現排名全球第一(前面幾名基本被亞洲包攬)。不過如果把中國分區域和新加坡比,長三角地區的數理成績比新加坡成績好。
然後講弊端。 被批評的最多的是分流制度。成績好的學生往後被分到的資源越來越好。分流開始得有多早呢?
分流從小學就開始了。三年級就開始分流。每個學校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個智商測驗。那些成績好的會被分到「名校」就讀天才班。這些孩子的課程更難,學的更多,老師更好,資源更好。六年級再次分流,離校考試把最優秀的分配到直通車學校(全新加坡最好的學校才提供的課程)。如果小學畢業時沒考到好學校,很大概率就會最後畢業就要讀技校(ITE)或者理工學院(polytechnic)讀中學後,還要面臨-N水準、O水準和A水準考試多重大山。
所以最後有機會參加A水準的人不多,每年出生四萬人左右,只有一萬多人參加A水準。這也是為啥前面大學錄取數據看起來好看的原因。而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大約1500-2000萬,高考人數約900-950萬每年,約一半學生能參加到高考。我們能參加高考的人數比例要比新加坡多些,雖然我們在升學過程中也會面臨有形或者無形的教學分流,但比起新加坡的分流,國內還是留了足夠的機會給後發的學生的。
雖然現在中國頂尖的大學正在趕超,或者已經超過新加坡的大學, 但就平均水平來說 ,新加坡老百姓能受到的教育的機會還是要比中國多些。
總結:
雖然新加坡是小國,但依然是小龍,雖然沒有中國這種國際地位,但對比起其面積和人口,新加坡的成就和經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雖然在硬件上,中國的成就舉世矚目,也使得我們在自信心上大大增強,但在「軟」的方面,新加坡還是有很多世界頂尖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