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化療在美國,門診即可完成,而不需要住院?

2015-01-31知識

首先,關於化療的方案制定,國內的頂尖醫院幾乎都是一樣的,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幾乎都是一句NCCN、ASCO的指南制定的,並且國內的指定的指南也和這兩個相差無幾。同時關於化療物的劑量定量都是透過體面表積來算的,相對於個體來說是有不同的。對此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和美國用的藥都一樣。

要說回答題主的問題,其實一個概念就可以回答了,這個概念是「日間病房」。據我所知最早的記錄是1989年306醫院建立的兒科留觀病房,它大約在90年左右就被用於腫瘤化療病人。說白了就是住院一天,第二天就能夠回家,這也就相當於不住院了。所以我想說的是,題主,其實國內也有這麽搞的。

最後我來講講化療:

化療分為全身化療、局部介入化療、胸腹腔灌註化療等,而全身化療又分為根治性化療和姑息性化療,前面劑量大、副作用明顯,後面劑量小、副作用相對也比較小。

再談談化療副作用:

化療副作用不一而足,最常見還是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及肝腎功能損害,而對於個體而言,化療副作用具有累積效應和個體差異的特點。所謂累積效應,就是隨著化療次數的增多,出現化療副反應的機率也越來越大。所謂個體差異,指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藥反應可以完全不同,這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敏感性,比如A方案用於甲患者可能完全沒引起什麽副反應,但是用於乙患者可能讓乙吐得昏天暗地。

最近有朋友私信問現在腫瘤有什麽副作用較小的療法了嗎?

可以分享下現在比較火爆的免疫腫瘤療法,腫瘤免疫治療是透過啟用人體自身被腫瘤抑制的免疫細胞來消滅腫瘤細胞的,用自身的武器打敗敵人,不用假手他人,那麽再來說說到這種療法的套用。

免疫治療是近幾年新興的治療方法,已經在肺癌在內的特定腫瘤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即「生存拖尾效應」,一旦起效,部份患者就能實作臨床治愈,也就是說長期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

現在也有一些的研究結果對他的療效進行了肯定,比如CheckMate-078研究。它是第一個在中國啟動的PD-1抑制劑臨床研究,90%為中國患者,其主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

圖1 CheckMate-078研究中納武利尤單抗註射液組與化療組總生存期對比

該研究結果顯示,nivolumab在以下五個方面優勢顯著:

1、中位總生存期:nivolumab組12個月,化療組9.6個月(圖1);

2、死亡風險:與化療組比,nivolumab可降低32%的死亡風險和23%的疾病進展風險;

3、 客觀緩解率:nivolumab組17%,化療組4%;

4、 中位持續緩解時間:nivolumab組尚未達到,化療組為5.3個月;

5、安全性:3/4級副作用比例,nivolumab組僅為10%,化療組47%。

研究結果證實,對於經治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與標準治療相比,nivolumab治療有效率更高、生存獲益顯著、且副作用更小。可以看出他的療效是有明顯優勢的。

而且最近nivolumab已經作為首個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PD-1抑制劑在中國上市,如果正在被困擾的人,可以向自己的醫生咨詢,在醫生的指導下,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大家也可以到臨床註冊中心查詢正在進行的相關試驗:

http://www. chictr.org.cn/searchpro j.aspx

現在我要回答問題了:

從網上的很多文章來看,都說在美國做化療副作用很小,做完就可以開車回家或者上班,確實如此嗎?

如前所說,是有這樣的情況的,而且還要看病人是第幾次化療,用的什麽方案。

這是一家美國癌癥中心給患者的規劃:後續事項 |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明確包括住院事項

這是一篇文獻,分析了化療的安全性和容忍度,其中就提到了住院比例。

你看,還是分別有16%、5%、8%的住院超過24小時的比例,所以也不是全是那樣的。
當然這確實比國內的要低,為什麽呢?一是國內患者健康意識普遍不強,這種化療後患者需要定期到社區醫院報道進行檢查的,但是不少患者出院後不會這麽幹,或者住在偏遠山區也不方便這麽幹,還不如讓他一直住在醫院裏。二是萬一出院了之後發生了副反應,以國內的醫患關系,一場醫療糾紛說不定就誕生了,醫院和醫生要賠錢不說,還可能會耽誤患者的治療。

很多朋友對問題的來源表示了興趣,渠道有兩個:
一是:國外的親戚。我母親診斷出來肺癌早期,IB型,中低分化,手術已完成,下周開始化療,方案:順鉑+培美曲塞。美國親戚因為工作原因,接觸過一些化療病人,與當初和在國內對化療的感覺完全不同,他接觸的病人在化療後沒有看出特別的憔悴。他們另外從網上看到很多國內所謂的「過度化療」,於是希望能前往美國做後期的治療。

目前我接觸到的國內患者也有化療後神采熠熠的,也有化療後明明沒有什麽副反應依然很憔悴的,這都是看個人心態的,隨著對化療藥物劑量運用的純熟及化療藥物的革新,現在化療的副反應確實要比前些年好很多了。你親戚對比的國內外的化療患者從時間節點應該都不匹配,不具備可比性啊。另外也要看醫療機構,不得不說,國內的基層醫療確實要差很多,確實存在化療不規範的現象,至於「過度」問題,這都是外行人在說,什麽過度醫療之類的,行業內到底有沒有呢,我想應該是有的,國內如此多的醫院和醫生,全都兢兢業業,按規範做事,這是不可能的。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只有在給我爸媽看病的時候才會過度醫療,基本上做檢查什麽的都很激進,因為我知道沒查出病來我們都會覺得是花錢買放心,而不會覺得是過度醫療。而其他患者,我都是把握確定指征和必須做的檢查才做。

PS 順鉑算是鉑類化療藥物的經典藥物了,其特點就是效果明顯,副作用最大,現在新一代的鉑類副作用都要小很多。

二是:國內專門負責介紹去美國醫療的某中介機構的文章。雖然是中介,但在其提供的資料中,普遍可以看到赴美就醫的患者均表示,在美國的化療副作用較小。

這種機構肯定會告訴你美國看病各種好,國內看病各種差,不然怎麽讓你買他們的服務出國去看病呢?就像我在這個問題:中醫治療腫瘤是否有效,有真實的治療案例嗎? - 刀逼的回答 的回答,裏面那個老中醫舉的例子各個有神效,你敢信麽?雖然該中介應該不會像這個騙子那樣胡編亂造,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化療反應中副反應大、療效不好或者感覺上當受騙的患者是不會上他們的宣傳資料給你們看的。這是可以理解的,擱哪兒都這樣,對於腫瘤患者總不能一天到晚給他講某某某化療效果不好,某某某化療後吐得膽汁都出來了,都是要拿好的例子來給患者講,這樣能夠增加患者自身的信心,有利於治療和延長生存期。

最後的最後,不得不提到心理效應:

選擇出國看病的人,不論什麽原因,他肯定是相信國外就醫各方面都比國內好。在這種心理狀態的作用下,相同的藥物極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且更小的可能引發不適。這就是我時常建議的要去找一個自己相信的醫生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