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讀了那麽多東坡詞和易安詞,還是第一次想到他倆認不認識這個問題。
花了幾個小時考證,最終的結論是有可能見過,但是可能性不高。
首先來看蘇軾和李清照兩人的生卒年月。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
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時間是1084-1101年,也就是蘇軾49-66歲,李清照出生到18歲的時間。
然後我去翻出了兩個人這段時間的年表。
首先是蘇軾的
1084年49歲,元豐七年。4月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團練副使。4月遊覽廬山,寫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本年寫詩【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紅燭照紅妝)、【次荊公韻四絕】(從公已覺十年遲)。寫詞【滿庭芳】(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裏家在岷峨)、【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寫文【石鐘山記】。7月28日金陵舟中幺兒蘇遁夭折,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到常州居住。與王安石相見金陵蔣山,寫詩(從公已覺十年遲)。。本年曾到高郵,與秦觀共遊。
1085年50歲,元豐八年。3月5日宋神宗去世,在位19年,終年38歲。兒子宋哲宗趙煦十歲即位,高太皇太後(宋英宗皇後)垂簾聽政。4月到常州宜興荊溪陽羨買田,寫詩【歸宜興留題竹西寺】(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5月6日出任登州知州七品(任期1085年10月15日至20日,五天)。9月18日升任禮部郎中。12月18日升任起居舍人六品。本年寫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寫贈別詩【送楊傑】(天門夜上賓出日,萬裏紅波半天赤)、【登州海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
1086年51歲,元祐元年。王安石(1021-1086)去世,終年66歲。3月14日升任中書舍人四品。9月1日宰相司馬光(1019-1086)去世。9月12日升任翰林學士、知制誥三品。弟弟蘇轍任禦史中丞。
1087年52歲,元祐二年。8月任經筵侍講(宋哲宗老師)。弟弟蘇轍任尚書右丞。本年寫詩【書李世南所畫秋景】(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寫詞【水調歌頭】(呢呢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1088年53歲,元祐三年。蜀洛黨爭。知禮部貢舉。寫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
1089年54歲,元祐四年。3月11日蘇軾自求外調,出任杭州太守,充浙西路兵馬軍州事(任期1089年7月3日至1091年3月9日)。本年8月16日弟弟蘇轍出使遼。寫詩【送子由使契丹】(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1090年55歲,元祐五年。疏浚西湖,修建蘇堤,開辦傳染病醫院。本年寫詩【寄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1091年56歲,元祐六年。寫詞【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召回任吏部尚書。不久外放,八月到任潁州太守6月。
1092年57歲,元祐七年。召回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不久外放揚州太守。寫文【潮州韓文公廟碑】。
1093年58歲,元祐八年癸酉。8月1日妻子王閏之汴梁去世,夫妻26年,終年46歲。9月3日高太皇太後去世。宋哲宗親政。蘇軾外放定州太守(1093年8月-1094年閏4月)。「兩年閱三州」。
1094年59歲,紹聖元年。4月12日改元紹聖,章惇為相。蘇軾發配嶺南,4月貶英州。6月再貶惠州。10月2日到惠州(謫居惠州1094年10月至1097年4月)。11月寫詩【朝雲詩】(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1095年60歲,紹聖二年。本年惠州寫詩【荔枝嘆】(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寫詞【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涼)。本年沈括鎮江去世,終年64歲。
1096年61歲,紹聖三年丙子。7月5日侍妾王朝雲惠州去世,夫妻相伴23年,終年34歲。本年寫詩【縱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10月寫詞【西江月】(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1097年62歲,紹聖四年。4月蘇軾三貶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6月11日渡海到海南島儋州謫居,1097年7月至1100年6月)。幼子蘇過陪伴。蘇轍貶雷州。本年寫詞【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1098年63歲,元符元年。9月12日寫文(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
1099年64歲,元符二年。教育黎子雲、姜唐佐等。寫春夢婆故事。寫完和陶詩。寫詩【被酒獨行】(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縱筆】(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1100年65歲,元符三年。1月9日宋哲宗去世,在位17年,終年25歲。弟弟端王宋徽宗趙佶即位。向太後垂簾聽政。蘇軾調廉州安置。6月20日離開海南,寫詩【儋耳】(垂天雌霓雲天下,快意雄風海上來)、【澄邁驛通潮閣】(杳杳天低鶻回處,青山一發是中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悔,茲遊奇絕冠平生)。月末藤州與弟子秦觀見面。7月20日到達廉州。7月29日改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11月改提舉成都玉局觀,外軍州任便居住。寫文【答謝民師書】(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1101年66歲,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正月過大庾嶺。五月南京,六月常州。6月1日真州生病,7月18日常州遺言「吾生不惡,死必不墜」。7月28日(公歷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顧塘橋藤花舊館孫氏屋(今常州東坡公園)。葬於汝州郟城縣釣台鄉上瑞裏嵩陽峨眉山(今河南嵩山南郟縣茨芭鄉蘇墳村)。時三子送終,蘇邁43歲,蘇迨31歲,蘇過29歲。弟弟蘇轍撰墓誌銘。本年寫詩【題李公麟畫自像】(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然後是李清照的年表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
李清照出生於明水。
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狀元王拱辰孫女,亦善文。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
李清照2歲,居明水。
是年三月,神宗崩,哲宗繼位。
是年九月十三日,李格非為已故「同裏人」、明水西三裏之廉家坡著名隱士廉復
撰【廉先生序】(道光【章丘縣誌金石誌】)。
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
李清照3歲,居明水。
李格非官太學錄。
宋哲宗元四年(1089年)
李清照6歲,隨父母居京師。
李格非官太學正,得屋於汴京經衢之西,名其堂曰「有竹」。
宋哲宗元六年(1091年)
李清照8歲。
李格非官太學博士。是年十月庚午,哲宗幸太學。十二月,李格非奉命撰文記哲
宗幸太學君臣唱和始末。
年末,李格非作館職。
宋哲宗元七年(1092年)
李清照9歲。
是年正月十四日,李格非撰【哲宗幸太學君臣唱和詩】碑文成。
宋哲宗元八年(1093年)
李清照10歲。
正月甲申,蔡確死於貶所,李格非有詩挽之。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
李清照11歲。
是年,章為相,請編【元?諸臣章疏】,召李格非為檢討,不就,遂被降職通
判廣信軍(今河北徐水遂城西)。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
李清照12歲。
李格非召為校書郎,撰【洛陽名園記】。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
李清照17歲。
正月乙卯,哲宗死,弟趙佶立,是為徽宗。
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
是年,李清照得見【讀中興頌碑】詩,後曾作詩和之。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李清照18歲。
是年,李清照與趙明誠在汴京成婚。趙明誠21歲,尚在太學作學生。
是年,李格非仍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為吏部侍郎。
之前看到
@三種不同的紅色的回答中提到李清照16歲赴開封,但是我查閱的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