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45 歲中年男人潛入「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QQ群」,開導尋死青少年,你怎麽看這種行為?

2021-05-07知識

是不是只有用悲劇,刺痛自己,才能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徐世海用失去親生兒子的代價明白,看到接納孩子的「痛苦脆弱」,比要求孩子 「開朗樂觀」更重要。

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徐世海提到2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點:

絕大多數「不想活」的青少年都善良、懂事,被人稱贊 「省心」,他們習慣性把壓力埋在心底,對家長報喜不報憂。
當孩子想表達脆弱痛苦時,父母老師覺得ta 「衣食無憂,無病呻吟」。

在很多孩子的世界裏,他們認為「我不能表達負面情緒」、「脆弱和無助是不被允的」、「我必須是積極的、樂觀的」。

他們只被允許陽光積極,所以只能壓抑自己的陰暗與痛苦。

當這份 「痛苦」被積壓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釀成悲劇。

這讓我想起電影【陽光普照】的男主角阿豪。

在父母的眼裏,他是個優秀陽光的懂事孩子,可最終他也選擇了跳樓自殺。

他太好了!他太懂事了!

電影裏講了這樣一個細節:

媽媽的弟媳明天產檢,媽媽自己沒空,爸爸不願意陪。

她發愁地站在竈台前抽煙,不知道該怎麽辦。

正好回家的阿豪,詢問發愁的媽媽,主動攬下責任。

他多孝順、多懂事啊!

阿豪的女同學評價他說: 他對人很好,有時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甚至是在跳樓前,也把房間整理幹幹凈凈、衣物爭氣地疊放好。

阿豪真如別人所看到的這樣積極陽光麽?

人永遠是一體兩面的,有陽光的一面,必有陰暗的一面。

阿豪曾給同伴講了司馬光砸缸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司馬光拿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並沒有流出水來,在水缸底部的陰暗處,坐著一個小男孩,看著缸外。

這個小男孩就是阿豪,在他內心深處的角落裏住著一個脆弱、無助、迷茫的小男孩,期待著被看見與接納。

可這個脆弱的小男孩從來都不被允許看見。

在自殺前幾天,他發了一組簡訊說:

我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我好希望和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我環顧四周,我弟、我媽,所有人都能找到一個陰暗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不間斷。

阿豪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壓抑了內心陰暗痛苦的一面,僅僅把陽光的一面示人。

當陽光再也掩蓋不住陰暗時,陰暗裏的痛苦、脆弱、無助便沖出壓抑的枷鎖。

承受不住這份巨大的痛苦,阿豪最終選擇了結束生命。

徐世海的孩子和阿豪很像。可直到孩子死亡,徐世海才幡然醒悟: 允許孩子有痛苦、悲傷的陰暗面,和允許他快樂陽光同樣重要。

這份接納和允許,會讓他們在遭遇生活的挫折和打擊時,不僅僅是堅強地撐著痛苦,而是能接納允許自己的脆弱、痛苦,尋求別人的幫助支持,度過艱難的時光,不會因此輕易選擇死亡。

唉......如果這樣的道理在悲劇發生前就能了解,或許就不需要用一個個 「鮮活的生命」帶給我們警示了。

歡迎關註 @壹心理 ,我們願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人性的愛與溫度,陪伴你的心靈成長

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