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心理咨詢會成癮嗎?

2015-09-07知識

題主所說的渴望愛又難以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系的來訪者,做心理咨詢可以獲取的幫助之一,是學會怎麽與他人健康的相處。咨訪關系有其示範作用,身為心理咨詢師想要幫到來訪者,首先要能做到在咨訪關系中與來訪者健康的相處。

健康的互動,是不會讓來訪者成癮。能讓來訪者離得開這段關系,是心理咨詢師從業必須受訓和被督導的內容,有時會體現在長期培訓、督導的結束部份。培訓的講師和督導會做下處理分離的情緒處理。而透過做心理咨詢進行自我探索或許會讓人感到「上癮」,但這也只表現在有興趣了解更多,遠遠不及心理「成癮」的程度。

來訪者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從心理咨詢師處得到積極的關註、支持性的回應和對方的共情,確實吸引人,甚至具有誘惑性。相應的,心理咨詢師想要與來訪者保持健康的互動,可能會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比較考驗心理咨詢師從業的基本素養、受訓方面的專業性和周邊支持。處理的火候,我個人認為可以用Heinz Kohut所說的「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來概括。

做心理咨詢的療效,部份體現大體上會讓來訪者感到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去應對周遭,過得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越做越感到虛弱、無助和迷茫,需要依賴心理咨詢師和這段咨訪關系。

透過做心理咨詢,也包括一些涉及情感的日常交流,面對的這個人和這段關系,讓自己感到離不開,這才成問題,關系不健康了。通常這類情況涉及心理操控、精神虐待和情感剝削等因素在內。由於之前在國內學習心理學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群體裏遇到過這類人,受到過傷害,當時得到的心理專業建議是遠離這類人,試下來確實有效。這幾年陸續有其他尋求心理專業幫助的人們跟我提及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所獲悉的幫助訊息也是被建議,盡可能的遠離。

接下來開啟吐槽模式。以目前國內缺乏監管、亂紛紛的心理咨詢市場,當來訪者是場冒險。絕大多數來訪者,都吐槽過自己遇到過不靠譜的心理咨詢師,就連受訓背景也不能作為檢驗心理咨詢師靠譜與否的標準。資歷看上去再漂亮,咨詢能做成什麽樣,期間會不會違反咨詢倫理,還要具體看人。個人的心性和品行、咨訪關系的良好與否,是心理咨詢做得能否避免傷害,起效多少的基礎。

與來訪者發生情愛關系這類屬於心理咨詢倫理踩紅線的事,是什麽受訓背景的都幹過啊。精神操控、精神虐待和情感剝削來訪者,讓他們離不開自己和這段關系,相比踩紅線的違規情況更為普遍。歧視和羞辱來訪者也不少見。連當心理咨詢師的都提過,自己在咨詢室裏遇到過拐彎抹角、理直氣壯辱罵ta的心理咨詢師。也不想想,按這樓裏的說辭可以把部份的(潛在)來訪者定性為Monster,那進了咨詢室還能怎麽給人好好地進行心理咨詢/治療?下意識的反應和情緒流露,是很難靠培訓和督導來規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