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是個二次元痛車就該殺嗎?

2021-12-06知識
本文正選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封面來自粵痛組

mumu丨文

我發現,現在這個時代 想要做到「求同存異」 越來越難了。之所以如此感嘆,是因為前段時間【極限競速 地平線5】的二次元痛車集體舉報事件。

起因是Reddit論壇有人發帖稱,他有個兄弟的遊戲賬號被官方封了8000年,準確來說,是被官方封到了9999年12月31日。

至於這個兄弟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情麽?那倒也沒有,他就是 在遊戲裏做了輛痛車。

給不知道的朋友解釋下。

所謂「痛車」,其實是汽車改裝的一個分支,起源自日本ACG文化,你可以看作是給汽車做二次元的紋身貼紙。

【地平線】系列的自訂系統一直挺牛逼的,自由度很高,雖然操作起來略微繁瑣,但擋不住玩家研究痛車的熱情高漲,社區裏經常能看到優秀的作品。

(這是透過多邊形調色,一個個拼出來的)

而且遊戲裏可以透過搜尋功能,下載別人分享到雲端的塗裝,理論上只要你的「情敵」夠多,你能把所有「老婆」都NTR到自己車上。

這個被封8000年的兄弟也是個人才,他上傳的痛車塗裝實在特殊 ,看完後你就知道為什麽這個倒黴蛋會引起稽核的註意了。

紅白的經典KFC配色,再加上某個你知道的人物,車身上還有些不太和諧的話語,倒也不奇怪為什麽他會被封號。

(手動打碼)

唯一的槽點是,PG官方的反應可能有些過度。一般來說,初犯可以封個2、3天當作是警告,上來就封到9999年實在太不講情理了些。

也因為痛車貼太過搞笑,這件事被多家國外遊戲媒體報道。

最開始人們可能哈哈一笑就過去了,然而遊戲內後續的發展卻始料未及,社區裏 越來越多的玩家因為上傳的塗裝被舉報。

很多人稱,自己只是畫了個動漫美少女的痛車貼圖而已,並沒有真正的色情元素,結果無緣無故被官方下架,事前沒有任何預兆。

遊戲裏做一套精致的全身痛車貼,平均差不多20~40小時。

如果只是舉報下架,那也就白忙活一陣罷了,最怕的是封號,比如下面這幾個痛車貼。圖案說澀也不是太澀,沒到封禁8000年的程度,但就是中招了。

有人猜測,是否跟歐美日趨嚴格的稽核底線和ACG文化間的沖突。

當然,這只是猜測。因為目前缺乏申訴手段,只能先等待官方說法,看有沒有專輯,這件事對於痛車塗裝作者的創作熱情幾乎是致命的打擊。

01

痛車在日本

正好趁這個機會聊聊痛車吧。

「痛車」的叫法本身來自其恥度。就算在動漫大國的日本,ACG依舊是小眾文化,以至於開著上街,會受到路人刺「痛」般的視線洗禮。

素材其實也不限於二次元角色,可以是實際存在的名人、或者偶像圖片制成的車身塗裝都可以算在裏面。甚至把頭文字D的「藤原豆腐店」貼在車上也能算是一種痛車

——嘿,你別說,我最開始玩【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就是因為遊戲裏有AE86這輛車,而且你能用藤原拓海一樣的1.6排量,體驗秋名山車神。

(地平線裏的86)

痛車作為一種汽車改裝文化,最初被認知還是2005年左右的日本,秋葉原電器街、大須商店街、大阪日本橋電器街之類「宅味」比較濃的幾個商業街,經常會有二次元塗裝的車子出沒。

一開始可能只是自己客製的貼紙,到後來是大面積的拉花塗裝,細節點的要改氛圍燈顏色追求一體設計感,久而久之形成特殊亞文化圈子。

(推特上的網圖,時間比較近)

出現專門講痛車的汽車雜誌。當地的汽車美容機構看有利可圖,也開始提供專門的客製服務。甚至後來一些日本本土賽事出現帶著二次元塗裝的痛車車隊。

正好07、08年左右正是NICO禦三家(初音未來、偶像大師、東方系列)最火的時候,日本的同人展漫展經常能見到痛車匯聚的場面,特別是初音未來。

(圖為「GSC 初音未來 AMG 2021 SUPER GTver.」模型,來自官方微博)

當時被國內愛好者戲稱為「奸笑社」的GSC.,旗下有個子公司叫「GOOD SMILE RACING」。本來是做汽車模型手辦的,和賽車本身沒啥關系。

結果他們說服了初音未來的版權方,從2008年開始以車隊贊助的形式加入Super GT賽事,在GT300組別競爭。

因為初音未來的車身拉花太過花哨與吸睛,起初被視作賽場上的一朵奇葩,人稱「色物枠」,類似一點也不墨守成規、花裏胡哨的意思。

(圖為2008年的初音賽車)

(圖為現在的初音賽車)

這支初音車隊拿了幾次冠軍後,逐漸被人所接受,成為日本最知名的痛車車隊。

甚至後來整個GT300組別的比賽也變得二次元濃度爆表,跟著出現過烏賊娘、EVA初號機、涼宮春日等主題痛車參賽。

如今10多年過去,為了應援設計的賽車服MIKU立繪也幾經變化,與最初有了很大不同。

(圖為賽車服初音立繪10年間變化)

以上是痛車在日本流行的基礎。說「流行」其實不太準確,因為跟龐大的汽車改裝群體,始終是一個很小眾的專案。

02

痛車在國內

印象裏(不一定對),國內大規模出現痛車曬貼大概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了。

特別是2014年左右,正好碰上流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機快速普及的時段,二次元開始在年輕人間流行。

當時Love Live國服手遊被盛大引進後,配合動畫形成的迅速傳教……

(這裏就不得不提,當年盛大和上海地鐵合作的痛地鐵了)

這批人不吝嗇於在互聯網上展現自己的愛好,於是有段時間經常能看見網上秀Love Live痛車的貼子。熱潮一直到企劃熱度褪去後,才稍微好轉些。

直到近兩年,玩痛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EVA之類經典動畫角色、Fate為代表的型月宇宙、又或是新晉的國產二次元手遊,明日方舟原神之類……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想想對已經擁有駕照的年輕人來說,買車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麽?

盡管有的人可能已經好幾年搖號未遂,但是心裏的答案大約還是有的——帶女朋友出去兜風。就算你不這麽想,至少父母也大概率也會很樂意。

然而父親母親的期盼和希望,絲毫沒為意外事故留個余地,有個出乎意料的盲點:女朋友不一定非要坐副駕駛座上,也可能跑引擎蓋上。

某寶上訂做痛貼的店很多,通常2000~4000可以設計貼膜一條龍全包。

貼膜材料基本向廣告用的防水3D膜看齊,最便宜的50塊錢/米能解決,好點的一套據說能花掉上萬。區別主要是陽光暴曬下的掉色程度、撕掉後留不留膠等。

當然,在國內玩痛車除了錢,還有各種麻煩的手續。 首先塗裝畫面跟行駛證照片比,差別不能超過整車面積30%,顏色不超過3種是硬性規定。

很多痛車沒備案,其實是屬於非法改裝的範疇。只不過實際操作的時候沒那麽嚴格,開在路上一般也不會有交警閑著來攔人。等年檢的時候,再把車貼撕掉還原就好了。

實際操作的時候,也有一些痛車順利透過行駛證備案的情況,B站微博上時不時也有車主分享。

看當地的情況,沿海城市一般更開放點,比較容易透過。好處是可以合法上路,一般我們都叫「合法痛車」。

雖然還是有概率被攔下檢查(並且概率比平常的車大得多),但因為行駛證照片和實車一致,所以不用擔心罰錢。

時代一直在變,無數的例項告訴我們,男孩子出門也要註意保護自己,沒事就在車裏多放點二次元音樂。視覺上的二次元痛貼卻是比萌系歌曲更下頭的玩意。

因為當你給愛車換上新裝後,再也不是個凡人。人世間的情欲不能再沾半點,如果你動心,痛貼就會時時刻刻提醒對方,要小心二次元。

03

痛車在歐美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當地痛車聚會的組織。 首都的叫京痛部、長三角的叫滬痛組、廣東那片的叫粵痛組,就連成都重慶那片也有渝痛組……不至於寂寞。

這個圈子實在小的很,跑個幾趟活動基本都認識了,想入坑裏面也很容易找到那些專門做痛車貼生意的人(不是打廣告)。

這些還只是原生的宅圈交際。因為疫情的關系,現在出個省都很麻煩,一不小心就把健康碼「染色」了,更不用說遠在國外的朋友了。

於是也有人借助【極限競速:地平線5】這樣的賽車遊戲,透過線上聚會的方式實作車友會/宅友會。

二次元或許和玩賽車的交集不多,但和玩賽車遊戲的交集卻很多。

說到底,國內玩痛車雖然手續麻煩了點,但是優點不少。

首先是人工成本比較便宜,換貼紙不心疼, 其次是輿論環境要比歐美開放的多,只要不是像下面日本R18車貼這麽過分,一般國內也就印個二次元美少女,痛車跑路上真沒多少人管的。

(日本漫展專用的R18痛車貼,極端情況,國內肯定沒人會這麽跑出去)

歐美卻是兒童色情的重災區,老外很忌諱這個,所以那邊的法律和輿論非常錯綜復雜,一不小心就容易觸碰紅線。

ACG這方面本身就是弱勢,很多作品都是以高中校園為舞台。更不用說,歐美有很多無腦討厭動漫的魔怔人,只要看見動畫就Anti。

你看隔壁的Steam,血腥恐怖的R18遊戲多的是,根本沒人管,反倒是人畜無害的日廠AVG遊戲,經常因為角色未成年而被稽核斃掉,哪怕根本不澀。

(圖文無關)

痛車貼作為同人作品,要是有啥侵權問題還好說,只要按版權方的要求下架就完事了。最怕的是,一旦被人扣上煉銅的帽子……

那麽遊戲公司作為「提供煉銅作品上傳的澀情平台」指定沒有好果子吃,這種情況,哪怕是名正言順搞顏色的Pornhub也招架不住輿論攻勢。

像現實裏在歐美見到痛車,可能有人直接就報警了。 反應到遊戲裏,就是最近【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舉報事件。

PG官方的舉報稽核機制很可能圖省事,當一個人被舉報到一定次數就會自動觸發封禁。只要有心人往社區分享的塗裝裏搜一搜,看到前排不爽的動漫塗裝直接舉報,這樣組織幾十上百人一下子集中反饋,很容易觸發機制。

這種封禁還是隨機式的,有的舉報,有的不會舉報。以至於現在首頁做動漫塗裝的玩家一個個都瑟瑟發抖,不敢分享出去。這明顯很不合理,但現在基本無解。

(梗圖吐槽官方該封的不封)

因為官方本來人手就少,遊戲剛開服修BUG都修的焦頭爛額,XGP訂閱又一下子湧入這麽多使用者,每天成千上萬的全新社區塗裝,根本管不過來。

有時候我不得不感嘆一句,現在這個時代 想要做到「求同存異」 越來越難了。不止是對痛車的舉報。如果你玩過這代地平線的話,會發現這代遊戲非常講政治正確。

從進入遊戲開始,捏臉環節的殘疾義肢、到他/她/TA的性別認同,以一種侵入正常玩家遊戲體驗的方式,無處不彰顯著道德價值觀的裹挾——一如手機系統emoji的膚色越來越多,越來越沒必要。

老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也使邊界變得模糊不清,碰撞頻頻。至於痛車……或許只能等集體舉報的人少了,遊戲逐漸穩定,才能安心再做了,倘若這時候制作者還有心情創作的話。

部份圖片來自極限競速地平線相關貼吧、封面來自粵痛組

-END-

歡迎關註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