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克服自己過於在意別人想法的心理?

2020-06-05知識

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或許有點「過於在意別人」,心裏卻總有自己不得不這麽做的原因。

要調整的話,總體上會有三個大方向:

一、 理解自己是怎麽在意別人的

一邊先不想著「克服」自己的想法,而是讓想法更多呈現。同時觀察自己的想法有哪些規律:

  • 自己更在意別人的哪些想法 ——因為人沒辦法在意別人所有的想法,通常會有一類別人的想法顯得特別重要。這些想法通常和自己心裏沒解決的問題有關,很多會讓人感覺到威脅。比如有性創傷的人可能會非常在意別人性方面對自己的看法。先要找到目標,然後等自己發展出面對問題的能力之後,有些別人的想法就不再那麽重要了。在這之前,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問題對自己的影響。
  • 自己在人際關系的對自己的感覺是怎麽樣的 ——如果覺得自己很差勁,就會特別在意別人能力方面的評價;如果覺得自己不值得喜歡,就會特別在意別人的回應。人會根據自己對自己的感覺加工別人的想法,那些自己心裏也認同的東西才是更難回避的。如果能註意到自己的反應,很多時候也更容易發現問題的重點可能不在別人。
  • 感覺別人或者別人的想法背後是怎麽樣的 ——外界的影響很多時候不是直接作用於自身,而是會經過自己的加工。就好像收到喜歡的人的情書會開心,不是因為這張紙有什麽了不起的,更多在於對這個人投入的感情;年羹堯會因為「夕惕朝乾」被殺,不是因為他周易學得不好,而是因為這句話反映了他和皇帝的關系。我們心裏也會給別人設計很多模型,讓人能更快做出反應,然後根據後來的互動加工這些模型。但是別人並不等同於這些模型,這也是我們可以不那麽在意別人想法的基礎。
  • 別人和自己會產生怎麽樣的聯系/感情 ——有人會感覺到恐懼,「一旦自己陷入痛苦就沒人可以依靠」;會感到憤怒「一旦遇到權威就一定會被剝削」。那些「一定」「就」開頭的句子後面往往會有可以思考的地方。有些事情雖然讓自己很難受,但是它不是一定發生的,也可以有其他和它相處的方式。
  • 自己又是怎麽面對這些問題的 ——很多時候人的感受是外界刺激和內在應對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人總會回避自身的攻擊性,會把「我討厭你」當成「你會傷害我」。這樣自己就會一直處於受害者的位置,也無法反思自己為什麽要那麽討厭別人。
  • 二、 重建自我評價體系

    很多時候我們會過度在意別人,有一部份也是因為 自我評價體系的缺失,所以總想靠別人來確定自己是怎麽樣的 。有了自己的評價體系之後,人才能越來越不需要那麽在意別人。很多時候可以更在意怎麽樣的生活方式對自己更有意義、更能實作真正的自我。雖然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對自己的感受、經驗保持開放 ——感受是形成自我評價體系的原材料,在更真誠和開放的關系裏,人更容易註意到自己的感覺是什麽(穩定的關系,團體咨詢、個體咨詢什麽的都有類似的效果),面對自己很多僵化的想法也更容易發現問題。也能更清楚地看到內在和外在的現實,而不是被自己的一部份感覺決定。

    之後逐漸 知道自己哪些事情能成功,也知道自己的有限 。之後,人才更能清楚哪些事情是確定的,也更能接受人和人之間的不確定性。這樣就能逐漸把註意力放在對的地方,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更接近內心和現實。

    三、 心智化

    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能力 ,理解是什麽導致一個人會做出對應的行動,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這種能力不好教,更多是從人們心智化失敗的地方開始, 註意到自己整個理解、感受、體驗的過程有哪些問題之後,逐漸學會理解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 。也是心理咨詢裏咨詢師常用的方法。

    最常見的問題有兩種:

  • 精神等同性——人們容易把內心的現實當成外界的現實,優點就是人可以對自己的想法無比確定,缺點是這些想法會缺乏和現實的互動。這種狀態下,人們描述自己的內心活動的內容會很少,卻對別人的內心狀態看起來很確定,熱衷於描述一些細節,卻沒辦法像自己確定的那樣,完整的描述別人做事的動機。很容易過度擔心一些不需要考慮人想法的事情,像社會問題、規則問題什麽的。
  • 偽裝模式——前面是把內心的想法看得過於真實,這裏是自己的想法和外界好像很難聯系起來。很容易假裝成任何別人期待的樣子,可以學著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卻很容易讓聽的人感受到空洞和無意義。對自己和別人的預測會顯得特別沒有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