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心理師】開始在優酷播出,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心理題材影視作品,圍繞著楊紫飾演的心理咨詢師賀頓展開,我4倍速地看了前3集,來談談裏面的專業與戲劇加工。
01 心理咨詢師與危機幹預
【女心理師】的開始,賀頓在自殺危機幹預中心工作。
自殺的危機幹預是一個非常專門的領域 ,如我等在非醫療性質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中工作的咨詢師並不提供危機幹預服務, 如果遇到需要危機幹預的來訪者,往往會將其轉介到合適的機構獲取危機幹預資源。
更多的心理咨詢師是為處於 非危機狀態 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
02 心理咨詢師與超能力
賀頓具有某些超乎常人的能力,比如異常靈敏的聽力,能夠聽到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
與處於自殺危機中的尤娜通電話,能夠聽到電話中細微的上課鈴聲,從而得知她身在校園,而劇中的人工智能企業楊總是聽不到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而現實中的咨詢師們其實也就是普通人,並不具備此等超能力,我在咨詢中反而不時需要對來訪者說: 不好意思,我剛才沒聽清楚,你能再說一遍嗎?
03 心理咨詢師與福爾摩斯
賀頓,在劇中展現出了超凡的推理能力(回家看到媽媽「暈倒」,略作思考就識破了媽媽只是裝死跟自己開玩笑),堪稱是當代福爾摩斯,在前面的自殺危機幹預中,也有意塑造一種神機妙算、盡在掌握之中的姿態。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但真實的咨詢師雖然也具有正常水平的邏輯推理能力,但絕不是這種「福爾摩斯」式的神機妙算,面對來訪者時,更多是帶著一種 「我不知道/不確定但我很好奇」的心態與來訪者一起去探索其內心世界。
在這個部份多談兩句,自我學習心理學以來,聽過不少類似的對心理學或者心理咨詢師的誤解,似乎學了心理學,或者是個心理咨詢師就能看破人心,知道別人內心的想法或者秘密。
在這個部份,實際上咨詢師比網絡上那些三句話讓別人為ta花了十幾萬的精通人性講師們要「無能」多了。
真正地學習了心理學,成為了一名勝任的心理咨詢師,也聽到了很多來訪者內心的故事, 才懂得內心的復雜、豐富,遠超想象,因此也對於內心/人性有更多的敬畏。
04 心理咨詢師與設定
賀頓,在劇中可是有很多違反心理咨詢設定的行動,比如:
1. 在第一集中,在非咨詢時間,非咨詢室環境,見來訪者的兩個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2. 在第二集中,在非咨詢時間,非咨詢室環境,勸說尤娜不要自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實際上,劇中也有提到, 心理咨詢需要穩定的設定,比如穩定的場地、穩定的時間、穩定的頻率、穩定的收費等,這些多重「穩定」,構成了一個「穩定的咨詢空間」。 這個算是挺專業的科普,點贊。
這個空間的存在對於來訪者,本身已是有療愈作用的。
因此,現實中的咨詢師:
1. 不會在咨詢時間外與來訪者進行溝通討論,不管是面談還是透過網絡溝通;2. 不會在咨詢室外跟來訪者見面或進行咨詢工作;3. 不會同意來訪者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的隨心所欲進行咨詢;4. 不會免費為來訪者提供咨詢,如果來訪者有經濟困難,咨詢師可能會下調費用,甚至象征性的收取費用,但是,免費是絕對木有的。
也因為上述的這些「不會」,咨詢師有時會顯得「不近人情」。但請理解, 這「不近人情」實際包含了維護一個穩定的具有療愈作用的咨詢空間的努力與深情。
05 心理咨詢師與野蠻分析
賀頓一言不合就對身邊的人進行分析,比如穿著什麽衣服象征著什麽性格,這是實實在在的野蠻分析了。現實中的咨詢師一般不幹這個,原因有幾點:
1. 這種分析不專業,比如劇中的例子,穿著黑色衣服象征著防禦之類的,這是一種可能的解釋,註意,是一種可能,很多種可能中的一種, 在缺乏對足夠資訊的了解下進行這種分析跟瞎猜差不了多少;
2. 這種分析很野蠻, 首先沒有尊重別人的邊界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私人的神聖花園,可謂是神聖不可侵犯。
在心理咨詢中, 來訪者邀請咨詢師與自己一起去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 , 咨詢師屬於受邀請的被允許或受歡迎的客人 ,被允許進入這種花園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這種情況,咨詢師依然是 保持著敬畏之心的,小心謹慎不要喧賓奪主,經常提醒自己要客隨主便。
賀頓的野蠻分析,可以算是內心層面的私闖民宅,屬於心理咨詢倫理的違法犯罪了。其次沒有尊重自己的職業邊界。
心理咨詢師的分析應該被局限在咨詢室內,在咨詢室外就應該放下「咨詢師」這個職業面具。 在咨詢室外不胡亂野蠻分析別人,不對沒發出邀請的人進行分析,是尊重自己的職業。
06 心理咨詢師與藥物
賀頓看起來具有很不錯的精神藥物相關知識,能夠了解酒吧中的黑衣男服用了鎮靜劑後過量飲酒導致休克。這一點可以說是勝過很多現實中的心理咨詢同行了,我本人哪怕參加了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提供的藥物小培訓,依然是對於精神科藥物一知半解。
實際上, 心理咨詢師主要是進行基於心理咨詢理論的談話工作,因此也被稱為「談話療法」 。 藥物治療更多是精神科醫生的勝任領域,也只有親愛的精神科醫生們具有處方權。 在遇到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的來訪者,我也會將其轉介到勝任的精神科醫生處獲取幫助。
最後,在每一集中,【女心理師】都有聲明: 「本劇的心理咨詢案例因影視呈現需求進行藝術化加工。如您遇到案例類似情況或其它心理困擾,請尋求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
顯然,觀眾應知道影視作品是經過藝術化加工的,所以呢,僅供娛樂,不要盡信。
在此,並非苛求【女心理師】應該理想/完美地呈現咨詢師的職業狀態與進行科普,僅僅是澄清一下影視呈現與現實的差異而已。
難得有一部能夠出圈的心理咨詢(師)主題影視劇,已是難能可貴,點贊。
文/廣州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 資深咨詢師 梁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