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The Economist,不是The Economists。
【經濟學人】只不過是本大眾時政雜誌,並不比【財經】高明。這是一份適合泛讀的閱讀材料,99%的文章不值得精讀。
所以題主不妨想想,自己看不看得懂中文雜誌,如【財經】、【財新】之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你沒有閱讀【經濟學人】的知識缺口。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說明你看不懂【經濟學人】並不是因為語言障礙,需要提高姿勢水平。
還要弄清楚,為什麽讀【經濟學人】?是為了學英語?還是想了解財經時事?還是因為它名氣大,逼格高?還是只是喜歡這本雜誌?除非是第四點原因,否則duck不必非要去讀【經濟學人】,【彭博商業周刊】的檔次不低於【經濟學人】(有不同意見就是你們對),而且有中文版。
要看懂【經濟學人】(其他外語雜誌同理),你需要:
(1)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
(2)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3)以看懂文章為目標,忽略單詞和梗
看雜誌文章的原則是輕詞匯,重句子。看懂句子的關鍵是分離從句和插入語,辨認主語、謂語動詞、賓語(如有,一般很簡單,認準了謂語自然能認準賓語),分清主謂賓,就讀懂了句子。做到這一點,可以在有20%以上生詞的情況下看懂文章(如果參加考試,閱讀理解至少可以答對80%)。 這個能力不需要用英語訓練,學好語文就可以達到。
再來說說詞匯,和大部份人強調的相反,不要用英語詞典, 就用最簡單粗暴的英漢詞典,或只看雙解詞典的中文釋義。 用英漢詞典可以大大節約弄懂單詞的時間。你的目標是看懂文章,不是做轉譯,只要知道單詞在這句話裏的意思就行了。有這閑工夫弄清楚細微的用法,不如把時間花在提高中文閱讀能力上。大部份人讀不懂英語文章,癥結在於語文不好,不是英語不好。語文好的人,才可以做到遇到單詞有所查有所不查。
第三,遇到梗,直接跳過。梗包括抖機靈、用典故、一語雙關等等。你是看文章的,觀其大略而已,不是給它做註,跳過梗完全不影響對文章主旨的把握。【經濟學人】特別喜歡在標題上用梗,事實上它的專欄名稱也充滿了梗,比如梧桐樹,白芝浩,查理曼等, 花時間弄清楚這些梗純屬浪費時間 ,直接看正文就完了。
以上僅限於討論如何看懂【經濟學人】,不討論如何透過讀【經濟學人】學英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