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的微博擁有400萬的粉絲,在簡介中他寫下了兩個標簽:
「喜歡足球的人」、「美食家」。
在這兩個歲月靜好的標簽旁邊,就是那條讓他陷入了爭議深淵的微博。
置頂二字默然挺立。在「已編輯」的標簽下,曾經的9張配圖被刪到了只剩5張,那突兀的排列讓這番操作更顯尷尬。
似乎在李鐵的世界裏,一切都定格在了國足與澳洲的賽後,一切都定格在了11月17日下午的15點04分。
一切都靜悄悄的。
若是一不小心觸碰到了評論區的按鍵,對話方塊仿佛是一道另一個世界的閘門,彈開的一瞬口水如海嘯般洶湧而出,一段段文字穿過了視覺的阻礙,直逼觀看者的耳膜,讓人間穿越回24年前那個並不溫暖的下午。
那時的李鐵才20歲,臉上還充滿著稚嫩,濃密的頭發下延伸出一撮油亮的劉海。
他努力的奔跑著,想用這種方式掩蓋自己的緊張。
誰知對手突然間的一個逼迫,讓他失去了方寸,一腳傳球重重的打在了對手的身彈出了界外。他沒有覺得這次失誤有什麽異常,緩了緩神,向著自己場上的站位跑去。
突然,他覺得看台上的數萬球迷在有節奏的喊著什麽,這聲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刺耳,排山倒海,震耳欲聾。
是他的名字!
他懵了。盡管仍在接球傳球,傳球接球,但他的大腦越來越空白,動作越來越機械,他被這叫喊聲震撼到只剩下了一副軀殼。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這每一分每一秒對他來說仿佛都是幾個世紀。
那帶有他名字的口號聲從模糊變清晰,又從清晰變模糊。猛然間,一個熟悉的喊聲從紛亂中脫穎而出:
「李鐵,換你呢!」
轉眼間,24年過去。
這24年間,足球比賽從噪點充斥的模擬訊號,變成了高畫質高速的1080藍光;足球新聞從洋洋灑灑的報紙鉛字,變成了數十萬自媒體的震驚利好;足球記者也從上海埂的八千兄弟,變成了互聯網上的微博大V。
唯一沒變的,只有那三個字——換李鐵。
執
「跟他做朋友,那……老沒意思了,一點也不好玩。他小時候踢球挺虎的,敢玩命,長大了還那樣。他這人吧,做事太認真,有點自虐。」
這是遼小虎之一的曲樂恒對李鐵的評價。
李鐵的身上,確實有種常人難得的執著。
他對足球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翻看李鐵過往的微博,經常能夠看到他在年終歲尾之時,稱自己這一年只休息了八九天,其余時間都在工作。
.css-19xugg7{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50px);} < style data-emotion-css="12cv0pi"> .css-12cv0pi{box-sizing:border-box;margin:0;min-width:0;height:100px;-webkit-box-pack:center;-webkit-justify-content:center;-ms-flex-pack:center;justify-content:center;display:-webkit-box;display:-webkit-flex;display:-ms-flexbox;display:flex;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50px);}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