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書房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多大意義?

2021-05-10知識

書房這個話題其實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朋友討論非常多的一個話題,到底現在還需不需要書房也各持己見。其實深究起來,不僅僅是書房作用的問題,也折射出許多現代生活的思考。

一、對紙質書的意義決定了書房的意義

書房,顧名思義,就是放書的地方,書房的意義就是存放書籍。於是,對於電腦特別是互聯網興起之前的時光來說,但凡從事腦力工作的人,家裏都有一塊堆書的空間,書房或者是書架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就是獲取知識和資訊,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腦力工作者賴以生存的 補給站和工具房 ,那個時候承載書籍的書房和書架且不說向外人展示自己博學,就是就工作而言,也是必需品,只是多少不同,同時愛好、生活也多少要依靠書籍。而如今,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看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紙質書逐漸成了收藏作用,大量的知識和資訊得來依靠網絡,電子書占地少,資訊大,便攜帶,開始對書的概念重新書寫,承載紙質書的書房漸漸只剩下名字沒有了實際的作用。而現在還堅持書房具有重要 意義的往往成為了一個興趣圈的存在,就是那些還有這收藏紙質書,喜歡紙質書閱讀感覺的讀者,這些愛好者往往對書籍的愛好有著明確的方向,比如市面上不常見的老書或者某個特定領域發行量不多的專門書類,而非普遍代表,對於廣大閱讀暢銷書籍的讀者來說,一機在手,萬書我有,而對於現在紙質書籍主流的教輔考試類圖書,也似乎沒有上書架保留的價值,基本都是用完就扔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紙質書的看法決定了書房的意義,書房的意義成為了鐘情於紙質書的讀者們的一種精神家園和一種愛好的執著。

二、對私人空間的潛在渴望是書房存在意義的最大動力

就目前來說,與其說書房是為了給書一個家,還不如說為了給人們獨處的空間。如今,工作和生活節奏快,和人共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一個屬於自己、能夠靜靜呆著的私密空間變得越來越多人的渴望。年輕時總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隨著年齡漸長,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沈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這個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叔本華所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漸漸覺得在一天繁忙中找到這麽一個可以獨處的空間,靜靜的思考些事情甚至只是發發呆,都是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看似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物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現在很多朋友的書房都是如此,其實在這裏看書的時間並不多,更多的就是在這裏彈彈鋼琴,用毛筆抄【道德經】之類的古籍,或寫點隨筆。有的這把這方不被打攪空間的獨處當做最好的修行,讓雜亂的大腦從混亂中冷靜下來,重新梳理和思考,以期獲得領悟,洞悉那些浮躁中難以參透的困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房對於現代人的意義不在乎書,更在乎於在喧雜世事中獲得一方私人空間獨處時光的渴望。

三、書房的意義有時成為朋友圈的一個大本營

好幾個朋友由於書多得堆不下,於是在家以外找到了一方專門堆書的小屋,於是書房從家裏走到了家外,而伴隨著書房的搬遷,朋友圈的活動基地也從家裏搬到了家外。自己喜歡什麽,自然書房的書架上,這類書籍就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空間,而同樣愛好的朋友們經常要交流,書成為了愛好的使者,書房也成為了愛好者們常常聚在一起的基地,但凡誰淘到了幾本難得的好書,或者看到了什麽精彩的地方,都會在群裏吼上一嗓子,其他人心裏癢癢,也就自然忍不住紛沓而來,來時不能白來啊,也多帶幾本書,在書房裏你一句我一句,久而久之,有沒有書也不重要了,到了這個時候,不來聚一聚是否就缺點什麽,於是書房成為了不可缺少的興趣相投者的大本營。就像好朋友軍哥,其實最初的想法也就是如此,書多得堆不下,以前去他家裏,哪有什麽書房,整個家就是書房,書多得床上、桌上、窗戶,能看得到的地方都是書,但也是大家的樂園,後來實在堆不下了就找到了鐵路三角道的小屋給眾多珍藏多年的寶貝書籍們安了個家,大家一窩蜂把聚會的基地從他家裏這個大書房變成了鐵路旁的書屋,那個時候誰也想不到如今會成為來重慶必打卡的地方,不過即使現在,不管遊人如織,我們這幫幫人還是喜歡有事沒事跑過去坐著,翻翻書架上新淘來的書,天南海北吹著牛,是最美好的時光。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