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一個優秀的醫學生應該有哪些好習慣?

2015-07-10知識

求學時候,你們上級會告訴你,貼化驗單很重要,你可以從中間發現很多關於病情的蛛絲馬跡,可他們從來不貼。

輪轉時候,你的上級會說,寫病歷很重要,你可以在書寫病歷的時候梳理你的治療思路,可他們從來不寫。

如果你能清醒的認識到,這些繁瑣的工作對你不會有任何提升,那恭喜你,已經躲開醫學職場PUA的第一步了。

那接下來,就是要知道,如何,才能當一個真正的醫生。

第一步:模仿。

任何學習都是模仿開始的,你的帶教,不管是大牛還是混日子,只要都是在臨床上摸爬滾打了幾年,那都值得你學習。就像楊過成為大俠,也不是上來就和周伯通學的,一開始,江南七怪這種師傅,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最為適宜的。

你要做的,就是模仿他的一言一行,像是醫囑流程、術前談話、出院宣教,就那麽點東西,聰明的一個禮拜,笨點的也就一兩個月。能夠熟練應付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流程,這種時候,你就會看起來,像一個大夫了。

但這僅僅是像而已,接下來,就是要提升你的內核。

也就是第二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這一階段就是註意一些事,為什麽要這麽做。

比如疝氣手術,術後三個月才能正常活動,為啥是三個月?

當時我第一次問我老師的時候,他的回答讓我一知半解,說了很多,又好像啥也沒說。

而我翻遍外科書,也沒有尋找到這個事情的答案。

但直到有一天,我在等麻醉的時候,無聊翻看疝補片的說明書,才知道這個補片,在生物實驗中, 從植入算起,到第62天,才和組織完美切合,然而這個實驗是在老鼠身上做的,考慮到物種差異以及安全起見,推薦患者再90天以後開始正常活動。

這也是我在臨床悟出的一點心得,你的老師也只是普通人,不可能什麽都會,有些東西問你他,如果第一遍他答的很含糊,就不要問第二遍,很可能他也不懂,只是『別人這樣教他的』,

你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而這,是將你和普通人拉開差距的最關鍵因素。

第三:知識的延伸。

書本上知識學完了,科室裏的東西也學差不多了,還應該如何提高自己?

和科室裏醫藥代表搞好關系。

在以前,醫藥代表好像只是和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聯系起來。而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知道,藥品是特殊商品,一個臨床醫生,不可能熟知所有藥品,而醫藥代表會對自己的藥品了如指掌,能對藥品的研發來源、歷史背景、市場發展、藥理作用、臨床效果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方針、管理等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識,

而且他們大部份都是藥學畢業,可以給你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

你別小看他們,他們很多都是藥學出身,每年都要參加很多學術會議,雖然最終目的還是推銷自己的藥物,但業務水平也是足夠的。

你可以從他們那裏學到最全的的知識、拿到最新的指南,甚至遇到疑難雜癥,他還能把別的醫院的宣傳病例ppt來給你做學習參考。

走完這三步,你基本就已經算是一個合格的大夫了。但漫漫長路才剛開始,真正的進階,是在你進修以後,不過這個,我們下期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