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知乎上很多醫生覺得太苦太累勸不要學醫,實際生活中的醫二代卻不少?

2015-04-28知識

在中國,尤其是體制內的行業,子承父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 。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施行之後,家長為了保證自己的資源能夠不被「浪費」,在子女的工作選擇上會傾向於讓他進入自己的行業,能夠少走彎路,並且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這種關系也會有各類變種,比如父母做生意,會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錢把子女送進銀行等等。

同樣, 醫生作為在中國的一個體制內行業,也逃不過這樣的規律


根據我認識的子女已經讀大學的醫生們來看(樣本量200+,包括20+省份),子女兩條路最多, 能出國的都出國了,不能出國留國內的大多學醫了 。不學醫的大多又是因為醫生的另一半有著更好的資源。

當然這個樣本量放到全國肯定是很小的,不過我想也能反映一些問題。至於很多知名大醫院都已經淪為二代拼爹場這個就不想吐槽了。


上面這句話我曾經在知乎說過,不過很快被噴的生活不能自理……然後看了看,一堆醫學生和住院醫義正言辭地哭訴自己多麽苦逼,將來有小孩一定不讓他/她學醫不然打斷腿!

有點忍不住想說,您好歹先去生個孩子等他/她進小學了再考慮他/她大學專業好嗎?


很多人也拿出了那個丁香園的80%醫生不讓子女學醫的調查。不過想想就知道,這種調查投票的基本都是醫學生、年輕醫生。 而真正到了子女高考的時候醫生們普遍是45-50歲 ,基本都已經到達了帶組的位置,有了豐厚的收入和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而這部份人……我是不太相信有幾個會跑到網上來投這種票的。

所以嘛,這種就是典型的資料來源偏差。同時也是基層年輕人對當前現狀不滿的吐槽。我相信如果你在知乎做一個各行各業版本的「讓不讓自己孩子學自己專業」,得到的都會是類似的否定答案。


最後,醫生在當前中國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職業,尤其在有家庭資源加持的情況下, 擁有極其穩定且相對不錯的投入回報比 。在父母考慮子女專業的時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公務員銀行等體制內行業為何擠破頭?

同樣,父母是醫生, 業內地位和殷實家境能夠輕松幫子女撐過前期最窮苦的那幾年。

總結下, 真正到了給孩子選專業的年齡,自然會成熟地考慮各方面優劣條件。而在當前中國,子女學醫,利用自身資源送其占據更好的位置,可能會是相當多醫生所傾向的選擇。


坐等折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