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於謙的功力造詣能捧馬三立嗎?

2021-02-17知識

事先聲明,我要是說謙兒哥捧哏不好,那我是在胡說八道。

我是想說,他的捧哏方式不太適合老先生,或者說,不太適合馬派相聲、傳統先生。

壹·馬派相聲捧哏之特色

關於這一點,我們看馬誌明談他不喜歡楊少華給他捧哏的時候,透露了一些玄機。

馬誌明回憶當年返鄉回城之後,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捧哏搭檔。那時楊少華去到我們家說,我給你捧吧,我這歲數,這活底子都瓷實。我一想也都是熟人就應下來了。結成搭檔之後,楊少華的人事關系也從軋鋼一廠調到了天津市曲藝團。我們倆合作的第一段相聲就是【戒煙】,反映抽煙有害健康的段子,效果還可以。後來又合作了一段傳統活【地理圖】,前面墊話做了很大改動,半新不舊的也算能跟上時代。 在跟楊少華搭夥這段時間我就發現他在台上太愛鬥機靈,把觀眾的註意力吸引到捧哏這邊。經常影響我這邊入活,有時搶完一個包袱反倒「酥粘兒」了。

所以,馬誌明和楊少華給電台錄音,特地挑選【地理圖】,就因為這是「一頭沈」的活,不讓捧哏多說話。

(馬誌明楊少華【地理圖】,聽得出楊少華就沒兩句台詞。)

我們再來聽一段被認為正宗馬派相聲傳人、青年相聲演員郝夢春、趙明軒的作品。

據說,這倆人的活,深受馬誌明先生喜愛,並且親自傳授了好多東西。礙於相聲界輩分的原因,馬誌明沒有收郝夢春,但讓兒子馬六甲收了郝夢春。

(這塊活在2021年大年初二天津文藝台的【相聲大會】上也使過,可惜網上找不到,別這段還要規矩。)

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馬派相聲捧哏的,都比較規矩。

這和馬三立的相聲風格有關,馬三爺被譽為「 中國相聲界最後一個死綱死口 」的相聲演員。永遠一個字兒都不帶差的。

我記得另外有一檔節目,是裘英俊主持的,他現場拿著本子對照馬三立先生的演出錄音,真正一個字不差。

我記得比較清楚,當時本子上「你看我這雙鞋、你看我這雙鞋、你看我這雙鞋。」出現了三次,馬三爺就說了三次。

裘英俊也算是青年相聲演員中傑出代表了,他說到這裏,臉上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抱歉,這段影片我找不到了。

那麽,問題來了。

我說了那麽多老先生,老先生就一定好嗎?

於謙敢於創新,超過老先生,就不對嗎?

這個問題,我經常被問道。我很少解答,因為比較復雜,涉及到很多東西。

正好趁這個機會,從捧哏這個角度稍微解釋一下。

貳·解讀於謙相聲和傳統相聲捧哏的捧哏

首先一句話,相聲一百年,在劉偉馮鞏出來之前,除了個別子母哏的活兒意外,捧哏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一百多年沒變過,有他的合理性。

我說幾條和喜歡相聲的大夥兒探討。

第一、捧哏抖機靈,會打斷節奏,破壞節目的完整性。

熟悉郭德綱於謙相聲的,對郭德綱這句話一定很有印象

-你最好照詞兒說。

我覺得,郭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是情緒、節奏被打斷時候的一句遮蓋的話。

為了更好的說明問題,我摘取較長的一段。

郭:我也沒在博士前面待過,也沒在博士後面待過
於:凈在旁邊了(暗示自己是博士)
(觀眾反應一秒,開始部份笑,全部笑)
郭:你凈胡說有意思嗎?
於:大夥不就是聽胡說來的嗎?
郭:你不能這個樣子

這裏於謙抖了個機靈(博士旁),應該是上台前對詞兒沒有的。明顯打亂了郭德綱的節奏,以至於他甚至說出了「你不能這個樣子」這樣尷尬的話。

整個節奏,甚至逗哏的情緒都被打斷了。

(以上只是舉例,熟悉郭於的應該知道有很多)

郭德綱的相聲好是好,就是有一個特點:整體不太完整,尤其是出名之後,於大爺放開了扔包袱之後,就越來越明顯了,東一塊兒西一塊兒,郭德綱除了要繼續抖自己的包袱外,還給給旁邊的謙兒哥膩縫兒。

這個,大部份觀眾都看不出來。

一來是因為郭大爺的舞台經驗的確豐富

二來是郭於二人的明星光環,他倆在台上隨便說啥,都能賣。

這要是我逗哏,遇上這麽一個捧哏,沒量段兒就被被台下轟下去了。

這種情況,如果碰上死綱死口的馬三立,他能在台上吃了謙兒哥。

人家可是真的「照詞兒說」的。

二、捧哏的包袱太響,逗哏接不住了,但是對口相聲主體必須跟著逗哏走。

「一個進的去球,一個進不去球。」

「郭德綱,你胡說八道不要連累我們!」

這些現掛(第二個應該是事先商量好的。)特別響,相信很多熟悉郭德綱的都記憶猶新。

但是,哪怕是現場看完回家路上咂摸,也只記住這幾句,想不起來整個活兒是什麽東西、出自哪裏?

見樹木不見森林。

其實,於謙好多包袱、現掛,都和節目關系不大。

捧哏的包袱響了,逗哏的包袱就有可能後面接不上。

而觀眾呢,很長一段時間裏,會沈浸在捧哏的包袱兒裏,不關心逗哏再說什麽,把逗哏涼那兒了,等觀眾從你的包袱兒裏緩過來,就不知道逗哏說到哪兒了。

後面逗哏如果三翻四抖,觀眾會懵。

畢竟對口相聲翻包袱的主要在逗哏,後面還有好長的東西要翻呢。

再舉個例子,這個例子來自知乎網友@呆維Joy

【婚姻與家庭】返場聊天
郭:我30多,他40多,你看你們(觀眾)不信!
於:真是。
郭:你們老以為我跟他父親怎麽著似的其實..
於:誰說的!
郭:其實是不怎麽著。他尊敬我那單說。
於:壓根兒也沒有!三十四十這是真事。
郭:我三十七了,他七十三於:活在坎上了我。
郭:他41了,一晃都41了。我認識他那會兒還那樣呢。
於:哪樣啊?
郭:現在跟中年婦女似的。
於:您還是不了解我,我一直跟中年婦女似的,哈哈哈。
郭:我們倆走街上凈有朋友問「這是伯母啊」
於:那是我跟你爸爸有點什麽。
現場效果爆炸,老郭和於大爺都樂瘋了。
郭:今天我們娘倆給你們...
於(還在笑)
郭:你看這多可樂,咱們這節目都能參賽去。
於:沒聽說過
郭:非讓人打出去不可哈哈哈。一說一樂的事啊,你以後不許再樂了啊。
於:哈哈哈哈

作者:呆維Joy
連結:( 有哪些於謙捧哏現掛的經典包袱?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這個例子,就是於謙包袱太響,大夥兒包括逗哏的情緒,都停在這個地方進行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你逗哏說什麽,觀眾都不會關心。

這種情況其實在郭於倆人的相聲當中還挺常見的。

三、在許多對口相聲中,一塊活兒裏面,捧哏都有一個固定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

即便是在子母哏裏面,比如劉偉馮鞏、董建春李丁,他們在某一塊活兒裏,人物形象是固定的。或者是傻、或者是被愚弄、或者是旁觀者清。

於謙在所有的相聲、或者說成名之後大部份節目裏,於謙的舞台性格都不太明顯,因為個人性格太明顯。

比如郭德綱那於謙家人砸掛,按照傳統相聲的作品表現,捧哏應該有憤怒、委屈、著急等情緒來帶動一個被侮辱的人物形象。

這樣的話,有幾個好處,第一能讓相聲形象化、更豐滿;其次觀眾記得住;第三、刺激逗哏、造成沖突、便於逗哏翻包袱;第四,便於傳承。

很多傳統相聲聽一遍你就能記住這個相聲,無論誰來表演,你都是記住了這個相聲,甚至會忽略表演者。

郭於的相聲,你聽300段,你聽到的還是郭德綱於謙。

這也是郭德綱於謙的徒弟遠遠不如老師的原因。因為這種演員性格大於舞台性格的東西,你沒法教給徒弟。

你總不能讓你的徒弟都活成郭德綱於謙吧?

此前有一個公案,就是濟南演出,嶽雲鵬把孫越給罵的真生氣了。

到底是不是?

我個人覺得,這個沒必要爭論,無論真生氣還是假生氣。

說明了一點,孫越是帶著舞台性格上去的。

就算真生氣,也是孫越表演的人物生氣了。

我們再回到馬派相聲,體會一下郝夢春趙明軒的那段作品。趙明軒的舞台人物性格把握的很好,他先是不著急,因為郝夢春那邊問題還不大,也就幾萬塊錢的事兒。情緒比較平靜,然後隨著郝夢春說的事情越來越嚴重、甚至家裏都死人了,趙明軒的情緒就頂上去了,最後在沖突最高潮結束。

熟悉於謙的可以試想一下,把趙明軒換成於謙,那就會太好玩了。

於謙在人物中跳進跳出,一會兒生氣、一會兒冷嘲熱諷、情緒也是穩定,忽冷忽熱,期間冷不丁砸一句。

旁邊的郝夢春能被他弄到忘詞。

最少會被於謙的情緒帶走了。

由此,你可以推斷謙兒哥給馬三爺捧的現場效果。

三·傳統相聲裏面捧哏的功能和界限

總結一下。

傳統相聲「三分逗七分捧」,不是說捧哏的也能翻包袱、逗觀眾了。

恰恰相反,七分捧的價值,在於讓逗哏的包袱更可樂!

捧哏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烘托逗哏的表演,放大逗哏的笑料。 它的作用有點像廣告公司,自己不生產產品,但是呢,他要讓人覺得這個產品比它本身更好、比你了解的情況更好。

2、調動觀眾的情緒。我們 知道現在電視台綜藝節目都會有一個領笑員或者領掌員,就是告訴觀眾:你該鼓掌了啊、你該笑了哈!

捧哏就相當於這樣的作用,當然他不是直接告訴你,而是透過自己的情緒和一兩句話來暗示觀眾。(當然,也有直接說的,比如我們經常能聽到捧哏的說:「大家給鼓鼓掌、讓他唱一段,你們看怎麽樣?」這種就比較陋逼了。)

3、把握節奏、控制逗哏的臨場狀況 。逗哏演員因為現場話比較多,有時候只註意自己,不註意觀眾,捧哏的需要在表演的時候,註意觀眾的情況,適當暗示逗哏一些東西,比如加快節奏、換個包袱之類的。

此外,逗哏演員容易受現場氣氛影響,演出狀態會產生變化,變得很high或者很low,那麽捧哏需要幫著調整到正常狀態。當然,這個要求比較難。

方法呢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聲音放大一點、小一點、情緒激烈一點、或者像於謙那樣抓一個現掛,也是可以的。

但總體上,一定要知道,他的作用是讓觀眾更聚焦逗哏。

電視台絕對不會允許領掌員出現在鏡頭裏。道理一樣。

當然啦,謙兒哥我還是非常非常認同的。

我的觀點太老套,

時代不同了

藝術不藝術的已經不重要了。

我這種動不動就提老先生、拿不拿就拿傳統相聲來說事兒的相聲愛好者,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你呢,要是不滿意,就拉黑我,還請嘴下留德,維護知乎的友善討論環境。

+++更新2月24日+++

感謝大家捧場。

我就是一個相聲愛好者,不是行家,說我外行,也行!因為這篇文章肯定有疏漏之處,或者說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這些疏漏就能證明我是外行,那我還真沒法爭辯。

所以讓您見笑了。

大家的評論我每一條都看了,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真不是客氣話。

雖然有幾個語言表達超出了我的接受範圍,但對我還是有幫助的。

我根據大家的意見,稍作修改。

另外,我想說兩點想法,算是回答一些質疑吧。

第一還是關於捧哏

一段相聲行話叫一塊活。關鍵是這個「塊」字,它表現了一種整體感,不漏不潵。

用京劇行話來形容可能更容易理解。

京劇叫「一顆菜」,

緊緊團在一起。所有的葉子都朝一個方向使勁兒,才能結結實實。

捧哏是菜葉,逗哏是菜心。不往菜心裏面使勁兒,這菜就蔫了。

第二是關於新相聲和傳統相聲好不好的問題

這個爭議比較大。

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挺矛盾。

我其實並不是一定就喜歡傳統相聲,新相聲比較炸,速度比較快。我也特別喜歡。

比如這次【金牌喜劇班】第一期吳南言的相聲,我就特別喜歡。評選當時說他們太卯了,不松弛。

但是我就覺得比他倆平時松弛狀態下的可樂。

當初第一次接觸郭德綱的相聲,也是被他這些時代元素吸引。

為什麽呢?

聽膩了傳統節目,笑不起來。

現在又回歸傳統了,因為都是郭派相聲,聽著也笑不起來了。

反正都笑不起來了,那聽傳統的,起碼我還聽個味兒,聽個明白。

相聲,目前狀況來看,他還是一種文藝形式,還沒有到藝術的高度。

他要真成為了藝術,聽的人也就少了。

這個問題我另外有一個回答談過,這裏就不細說了。

總之,有人喜歡上台倆人想說啥就說啥,有人喜歡一顆菜。

我說我的,您留言,只要小管家不刪,我肯定不刪。

不多說了。總之,謝謝大家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