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什麽?

2015-03-19知識

來了,哲學心理學的內容嘛這不是。

一、從哲學心理學看人類心理問題根源

一般人容易把心理咨詢與治療想象成純粹實踐性的學問,但事實上,心理咨詢與治療不僅基於 科學基礎 ,亦涉及一些重要的 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把心理咨詢與治療中涉及的哲學問題大略歸納為三個方面,那麽第一個問題就是: 人類心理困擾的基本原因。

這裏所說的人類,是 作為一個類存在的人類整體,不是個體 。人類存在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們帶著特定的生物規定性出生,落入一個既存的歷史文化環境之中。每個人類個體都要在這個特定環境中適應和發展。

那麽問題就產生了:人類的生物規定性是數百萬年前進演化的結果,它相對穩定,而歷史文化環境卻發生著急劇變化。 人類的生物規定效能夠適應變化的歷史文化環境嗎?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回答。

1.人類的生物本性和現代文明的基本矛盾是當代人心理適應困難的根本原因

啟蒙運動以來,一直有思想家和學者從工業文明與人性的調適角度探討現代人適應和發展困難的原因。他們認為,工業文明和人類本性之間存在基本的沖突,正是這種沖突導致了精神官能症和各種心理障礙。

盧梭、弗洛伊德及當代一些存在主義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有這樣的看法。他們認為:人類個體與生俱來就有一些先天的心理傾向,此即人的生物本性。這種本性是人類在漫長的前進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它與人類早期的生活環境相適應。

到了現代,人類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大踏步前進造成了一個與傳統生活條件面目迥異的生活環境,而人的生物學前進演化卻幾乎停滯不變。這就使得今天的人類要用相對「原始」的生物本性來應付大大改變了的生活環境。

在這些學者看來, 人的本性和現代文明的基本矛盾是當代人心理適應困難的根本原因。 而且,由於文明的進步無法逆轉,人的生物學前進演化又不可能加速,因此,指望這種調適矛盾出現轉機是不可能的,人類精神生活的前景一片暗淡。

2.人類心理困難的原因,在於物質文化加速發展導致的整個文化的結構性失調

另有一批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不同意上述論點。他們認為 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 人的生物本性必然不能適應現代條件或文化的改變(此觀點的代表性人物是奧格本與本尼迪克特)。

當代人心理困難的原因不在人性而在文化,在於物質文化的加速發展造成了整個文化的結構性失調。

用奧格本的話說,是由於當代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落後於物質文化。一方面,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向現代人提出了適應挑戰,另一方面,社會文化中還沒有來得及發展出支持個體適應新的生活條件的體制。 人的先天素質中並不缺乏適應的潛能,人所缺少的是獲得適應能力的環境條件。

二、從社會層面看心理困擾的根源——陷入適應困境的現代人

讓我們將目光從人類整體轉向個體。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面臨兩個終生的課題,即 適應和發展 。適應和發展體現著人(也是任何一種生物)存在的基本規定性,是不能選擇的。

在心理學中,「適應」是指 有機體以行為改變為手段對環境條件的順應。 任何人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必承受許多先定的、個人無法選擇的生活條件(環境),例如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種族等等。而且任何人終其一生,始終都是在一個受限制的環境中生存,在一個有限的舞台上演出。所謂適應,其實是盡可能地利用受限的生存條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同時也使個人的生命盡可能豐滿和有意義。

20及21世紀是產生了廣泛社會文化變遷的世紀,變化範圍之廣、振幅之大、速度之疾為文明史上所僅見。這種社會環境的變革,使當代人的心理適應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比如:工作的專業分工愈來愈細,造成人的心理機能片面使用和發展。尤其對於現代人來說,工作所占比重逐漸高於個人生活,但工作並不那麽需要一個人的情感寄托、思想發展;與此同時,家庭的結構和功能也在發生變化,家庭的心理保健功能下降,穩定性下降。

家庭生活與個人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家庭歷來具有雙重作用,好的家庭關系支持、維護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不良家庭關系引起沖突和壓力,造成心理困擾。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家庭的積極作用仍大於消極作用,但作用成分卻發生著變化:家庭保護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下降,引起困擾的作用在上升。

說到家庭,就很難繞開原生家庭的話題。而這其實也與社會層面的價值觀變化有關,比如老一輩的「棍棒出孝子」的養育觀念,和現在的養育觀念之差。 價值觀的演變是演變著的實際社會生活的反應。這裏不討論當代價值觀轉變的方向及其好壞 ,但社會價值取向的速度和深刻程度,和現代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相關。

舉個例子,為何丁真的出名會使一些人感到非常憤怒和無法理解,是因他們覺得,有些人的外貌作用竟然大於自己數十年苦讀的努力,「只是長得好看就備受喜愛,還因此獲得了編制內工作」「寒窗苦讀比不上別人長得好,我這麽多年努力是為了什麽?」,這種想法與自己「勞動才能致富,教育才能興國」的觀念產生沖擊,這種價值觀的碰撞讓他們產生無法接受現實落差。

而老一輩的重男輕女想法,與現在的男女平等觀念,同樣也是價值觀的沖突。

在近幾十年裏,世界各大文化中都發生了巨大的價值危機和價值嬗變。社會近數十年裏的價值轉變更時時使人覺「今是而昨非」或「今非而昨是」。在一個價值尺度變動不已,價值取向從單一走向多元的社會裏,個人內部和人際間的價值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個體價值觀作為個性因素之一,對其認知、體驗和行動有重大影響,價值沖突和混亂必然造成心理困擾。

除此之外,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視個性和諧發展;人際直接交往減少,情感聯系淡化;人口密度增加,人際沖突增加等社會變化,都為現代人的心理適應提出了挑戰。

三、醫學上的補充:精神疾病與生理影響

有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生理影響有關。

比如 身體器質性病變導致出現精神癥狀和心理問題 。例如: 乳糜瀉人群 食用小麥制品可能會出現妄想、精神分裂、抑郁等精神癥狀;肝性腦病,就是肝部病變導致精神癥狀出現,並且最主要的精神癥狀就是 人格改變 ,等等。

這兩個例子可以參考這個回答:醫學科普書中學到過最令人震驚的知識是怎樣的?

我在裏面詳細地敘述了肝性腦病和乳糜瀉的案例,自認為寫得還是很有趣的。

另外,這個 生理影響並不局限於身體本身的變化,環境也會影響人的生理狀態 。比如季節性抑郁癥是以與特定季節(特別是冬季)有關的抑郁為特征的一種心境障礙,往往和 光照不足 有關,它的一個有效防治方法,就是 光照治療法

總之,人類就是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