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什麽是知識的詛咒?

2015-11-18知識

大概就是,容易被知識本身,限制想象力吧。

我有時候就會做這樣的思想實驗:如何想象自己不會說中文,但是發現自己做不到,當我的眼睛看到漢字的時候,我就自動的理解了它的意思,這個過程是如此的自然,快速,下意識,而我又知道,自己的思維又絕對會受我的母語的影響,想到這裏,我就會覺得,知識有點像潑出去的水,學會了,就再也體會不到不會的時候,理解它的那種感覺了。

我的感覺是,在不了解一個東西的時候,嘗試去了解的時候,思維是最容易發散的,而了解了這個東西之後,思維就收斂了,思維一旦收斂,就容易固化。

原來有個科幻作家,講解了它的一些寫作的竅門,他說,試著把你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常識」打破,然後去推演它會發生什麽,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一定程度上打破知識詛咒的方式。

知識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知識本身會限制我們產出更多的,背離常識的想法,就像,生物學教會了我們人體的結構,我們有兩個腿,兩個手,我們便很少再思考,除了這種結構,還可以怎樣?

事實上現實世界,關於幾乎任何問題的解空間都是巨大的,而如果你的知識是 」最佳實踐「,那這個知識會阻礙你理解」為什麽這個實踐是最佳的,它一定是最佳的嗎?「

仔細想一下發現,我們學到的太多的所謂的知識,其實都是」最佳實踐「,哪怕我們學數學,裏面也會有很多的解題技巧,這可能是後人為我們總結的,經過改進後最好的解法,我們只是學會了這個解法,而少了嘗試其它解法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思考更多可能性的機會,在這個最佳實踐固化在大腦中後,這種突破思維牢籠的概率又會變得更小,這便是知識帶來的詛咒之一。

學會騎車後,就再也找不到」不會騎車「是什麽感受了,可是」不會騎車「也恰恰是一種感受,一種經歷,所以我們在得到知識和技能的時候,其實也在失去一些東西。

不管是我們的樣子,我們說的語言,我們的社會形態,我們的道德觀,都有無數多種可能,而對日常的一切習以為常,習慣了,就再也不覺得驚訝。

有的時候真的有這種感覺,知識越多,方法論越多,真正的思考,反而少了,因為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知識和方法論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從最本質出發,去思考所有的可能性,每次想到這裏,就有些難過。

想到一個很好的詞來形容這種感覺,我覺得知識就像是「劇透」,你要看一個電影,肯定不想劇透,但知識就在劇透,本來你有無數新鮮想法,無數的聯想,劇透了之後,那種感覺便蕩然無存了。

未知和神秘是很寶貴的,可是有時候知識在破壞這種神秘感,帶來一種情感上的失落和缺失,我覺得也算是詛咒之一。

而怎麽打破這種知識的詛咒,我覺得可以學習所謂的「第一性原理」,從最本質的基礎假設出發進行推演,然後對當前事物進行重構,這是一種抵抗知識詛咒的很好方法,除此之外,去接觸一個新領域,去認識新的人,去新的地方,都能緩解這種詛咒。

我希望我能忘掉一些知識,然後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