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邢曉婧】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舞台新作【澳門2049】近日在澳門美獅美高梅劇院開演,展現了西北花兒、蒙古呼麥、苗族古歌、京劇、北方秧歌、彜族彜聲、中華舞獅、陜北說書共8種中國非遺文化,為非遺提供了一個世界級展示視窗,也為澳門打造「演藝之都」、發展文旅產業註入新動能。
何超瓊在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接受媒體采訪。 邢曉婧 攝
【澳門2049】出品人、全國政協常委、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澳門的包容性很強,我們希望將中西文化融合到舞台演出當中,經由澳門這座城市,把演出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是澳門回歸祖國的見證者、參與者,甚至可以說是澳門社會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獲益者之一,享受到了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蓬勃的轉變與發展。」何超瓊說,在諸多產業中,文旅是澳門的「金名片」,推廣這張「金名片」需要一些好抓手,讓澳門文旅更加「生活化」「IP化」。
「保利美高梅」遇到圓明園「四大獸首」
何超瓊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澳門2049】開演前不久,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正式開幕,圓明園「四大獸首」震撼展出。【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4件銅像分立於玻璃展櫃中,展櫃後方和兩側是巨型LED螢幕,點點星光從四周匯聚而來,文物與科技的融合為觀眾帶來全感官的藝術文化體驗。
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坐落於澳門美高梅二樓,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按照國家一級文物展陳標準建造。首展「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圍繞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展開。此次首展與近20家國有博物館及國際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展出共184組、228件珍貴文物館藏及國內外著名當代藝術珍品,除圓明園「四大獸首」銅像外,還展出了近30件國家一級文物。
在展廳參觀時,博物館利用科技讓文物「可旋轉」「能觸碰」「會說話」等特質讓【環球時報】記者印象深刻。以元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為例,該展品被放置於一個透明OLED屏互動展示櫃中,與定向音箱系統結合。觀眾手觸螢幕,即可放大、縮小、移動、旋轉文物,利用科技將文物與數碼內容有機融合。
何超瓊對【環球時報】等媒體介紹說,為了進一步豐富澳門的旅遊元素,保利文化與美高梅攜手,以國家一級文物展示的標準打造保利美高梅博物館。這是澳門首個「國家級」博物館,將國家力量和本地企業結合。展望未來,這裏將不僅是一座博物館,還將圍繞文化產業繼續延伸,填補澳門文旅方面的空白部份,逐步實作適度多元化的目標。
「澳門處於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占據獨特位置。」何超瓊稱,澳門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講好澳門故事。她對澳門回歸祖國後轉型升級高質素發展的成果和前景充滿信心,「這得益於澳門回歸後有更大市場,也得益於國家支持澳門發展的底氣,非常值得驕傲。」
享受回歸紅利,也要讓民眾擁抱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澳門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強大的動力,提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不斷拓展休閑旅遊、濱海旅遊、文化旅遊、美食旅遊、研學旅遊等多元旅遊產品,以及會展旅遊、醫療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澳門要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何超瓊用一組讓她本人印象深刻的數碼說明澳門回歸祖國後旅遊業取得的成果:回歸前澳門每年僅有300多萬遊客,回歸後遊客數量曾創造一年逼近4000萬人次的記錄。澳門世界級的酒店數量,若以人均計算排名「全球之冠」,一個陸地面積只有33.3平方公裏、人口不到70萬的城市,取得這樣的成績令人自豪,「澳門作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國際旅遊勝地,除美食與精彩的演出外,我們更需為遊客提供多元化的體驗,延長他們的駐足時光。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受、讓他們親身領略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勃勃生機至關重要。」
為實作這個目標,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何超瓊表示,博物館文旅體驗的持續性更強,比如在此次策展的短暫時間中,已經培訓了一批具備專業資質的工作人員,進入博物館從事相關工作。「作為持續性的專案,更令人振奮的是,到訪外國嘉賓提出可以依托博物館合作打造遊學專案,精心設定課程,讓外國學生來澳門親身感受和學習中華文化,中國學生也可透過專案去海外學習交流,由此成就一種新的文化交流生態。」
她進一步介紹,未來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尋找合作機遇,目前已有法國、意大利等國文化部門代表參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後,表示願意圍繞中外文化交流共同搭建更多不同形式的平台和論壇。何超瓊強調說:「我們享受到回歸後的紅利,我們要更突出企業責任,也讓民眾擁抱機遇。」
何超瓊還稱:「我們衷心希望,遊客們能與這座博物館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紐帶,每年都能如約而至,無論是欣賞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品味精湛的工藝藝術,都能在這裏找到心靈的共鳴。以此提升澳門形象,增進澳門文旅的吸重力。這不僅是澳門的一張‘金名片’,更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和提升的寶貴資源。」
「回頭客仍然是需要著力培養的」
在2023年兩會期間,何超瓊的一句「我是大灣區人」引發眾多網民共鳴。在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果,以及蘊含其中的澳門機會時,何超瓊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港珠澳大橋的正式營運大大縮短了香港、澳門和珠海之間的時空距離,使三地之間的交通更便捷高效,形成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香港市民喜愛「北上」消費,而澳門打造「演藝之都」也是背靠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客源。
「走大橋、遊大橋」成為大灣區旅遊新風尚,圍繞其打造的「一程多站」式旅遊產品熱度不斷升溫,為大灣區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台。何超瓊認為,「一程多站」是大灣區的有利因素,遊客在一次旅行過程中可以到訪多個城市或景點。大灣區裏有五個主要機場,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網絡為海外遊客從澳門進入大灣區其他城市提供便利。也可以澳門為視窗,吸引更多外國遊客。
那麽,香港、澳門及大灣區其他城市應該如何加強文旅領域的合作?「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議題。」何超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可以預見並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合作。」
她舉例說,前文提及的「一程多站」,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遊覽不同地方,也可以是由幾座城市共同舉辦一場大型活動或慶典。想象一下,舉辦一場跨越不同城市的大型慶典,基本上就能吸引國際遊客前來,這樣他們一次旅行就能遊覽多個地方,這將是推動和發展澳門國際旅遊的一種極具吸重力的方式。
「回頭客仍然是需要著力培養的。」何超瓊稱,想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如何確保這個地方在遊客心中占據重要位置,成為他們制定假期計劃時會考慮的目的地,這就需要設定一些有趣的推動因素,藝術和文化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吸重力。很多人都希望環遊世界,體驗不同的文化。
「我們擁有獨特的嶺南文化,豐富多元,獨具特色。此外,大灣區內便捷的交通也為此提供了助力。所以,大灣區內各城市應攜手朝著這個目標共同努力。」何超瓊這樣說道。
在采訪中,何超瓊表示,回歸後的澳門,以經濟騰飛為翼,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實作社會穩定和諧,區域合作成果豐碩,正以嶄新姿態在世界舞台綻放獨特光彩。在此過程中,澳門人獲得的滿足感無以言表。「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澳門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中,成為大灣區乃至世界舞台上持續閃耀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