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自梳】截圖
當「不婚不育」成為如今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等老了以後怎麽辦」也就常被父母們掛在嘴邊催婚催生。
而大約在70年前,有這麽一群「先鋒」女性,她們選擇一起建一座房子共度余生。這群女性有個響亮的稱號叫「自梳女」。
圖/順德釋出
01.
自梳女,一個常被影視作品渲染出傳奇色彩的女性群體,在百年前的封建語境下,她們將頭發像已婚婦女那樣盤成發髻,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
「結婚有什麽好」
「睇到男人憎到但死(看到男人就覺得討厭)」。
1984年紀錄片【自梳女】
當一個女子選擇自梳,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將是否「嫁人」的主動權拉回到自己手中,而其背後是女性對封建禮法壓迫的不屈抗爭。
關於自梳女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彼時,封建禮法對女性的要求達到了極致,例如女性纏足進入興盛時期,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能讀書識字,家庭和社會地位低下,身心完全沒有自由,時時處處需要依附男人。
但真正形成一股潮流,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當時,珠三角地區繅絲業興盛,國際貿易的發展,讓手工蠶絲業興起,形成了大量的女性勞工缺口。
當地女性因此可以自食其力,女子開始有了不依附男人獨身生活的條件,也獲得了結婚嫁人之外的另一個選擇:自梳。資料顯示,抗戰前,佛山市西樵鎮有個簡村,連續8年沒有出嫁過一個女子。
然而,「自梳」也並不意味著一條完美的出路。
對於百年前的自梳女們而言,選擇自梳只是一個開端,梳起後,她們同樣需要面對關於生老病死的恐懼和挑戰。其中兩個最嚴峻的困境:一是無人養老,二是牌位無處供奉。
因此有了「姑婆屋」。
廣東地區將上了年紀的女性稱為姑婆,自梳女們集體生活的場所,也被稱作姑婆屋。
大部份姑婆屋由當地的自梳女集資建立,想搬入養老的姑婆需要先交一筆錢或者賒一件首飾,換取一個屬於自己的床位,以及過世後得到供奉的牌位。
02.
在廣東順德均安鎮沙頭村,狹窄的村巷中隱藏著一座安靜的建築,從低矮的小門進入,屋前綠樹成蔭,青磚舊屋上寫著"鶴嶺靜安舍",仿佛是座寺廟,推門而入,香煙繚繞,佛龕在上,三座主體建築呈「冂」形結構,正面南洋風格的拱門上寫著「冰玉堂」三個字。
冰玉堂,始建於1950年,是由下南洋的400百位自梳女及留在均安沙頭村的100多位自梳女籌資建造,是當前最有名氣且保留最完整的姑婆屋,存留著自梳女活動墨點的建築。
冰玉堂不大,建築面積426平方米,中間為佛堂,兩側為兩層小樓,互不相同,各有一座木制樓梯。樓梯及二樓地板均為木制,已經經歷了70年的滄桑。
1970年代,返鄉自梳女漸多,很多便住進了冰玉堂。考慮到醫療、養老等問題,當地政府還曾幫助部份自梳女恢復中國國籍。冰玉堂最多時曾入住了70多位自梳女。
自梳女的生活極其簡單,大多不過一張木床、一個瓷枕、一套被單、一個木櫃、一張木桌,人稱「姑婆台」,幾套換洗衣物。她們的日常不過是做做女紅,拜拜觀音,在簡樸與寂寥中度過她們漫長的一生。
盡管自梳女們辛勞一生,但清心寡欲、簡樸至極的生活反而令她們普遍長壽。如今冰玉堂只剩下一位自梳女,也已經94歲的高齡了。
冰玉堂,這座鮮為人知的建築,代表著一段女性獨立覺醒的往事。 早在2001年,仍在世的十多位自梳女就立下集體遺囑,全體姊妹百年之後,將冰玉堂交給沙頭福利委員會保管,不得拆毀。
如今雨打風吹花落去,這個叫做「自梳女」的群體已經所剩無幾,再過幾年,這個群體將永遠地結束歷史舞台,空余下一座寂寥的建築留存著一代人的音容笑貌。
座標:廣東順德均安鎮沙頭村
開放時間: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END·
【作者:走吧網;公眾號:走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