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選題,比如說我對註意這個東西比較感興趣。
你就選擇註意這個大方向。然後再分小方向,比如說註意偏向。我現在想研究正常人群和抑郁人群對負性面孔刺激(比如說悲傷等)的註意偏向(指的是個體會主動將註意分配到威脅刺激或相關刺激中),想看看是不是抑郁人群會主動地且優先將註意分配到負性刺激當中去從而導致該群體的癥狀長期得不到緩解。
具體方向確定之後查文獻研究,經過大量的文獻閱讀之後,發現抑郁癥個體會展現出對負性面孔的註意偏向。但也有一部份研究並未發現該群體對負性面孔的註意偏向。於是你就分析原因,比如說研究者使用的負性面孔類別不同,這種不同是否會導致結果的不同。這就是你的選題了,即不同負性面孔對抑郁癥個體負性註意偏向的影響。
然後就是找相關的問卷篩選被試,比如說使用貝克抑郁來判斷被試是否有抑郁(或抑郁情緒)。但也要排除額外變量,比如說研究發現狀態焦慮者也會有註意偏向,假如沒有排除狀態焦慮者,這時候你的實驗結果就不能說明你的假設,即無法說明是不同面孔帶來的註意偏向還是狀態焦慮患者本身就有註意偏向。
選好被試之後就可以聯系他們然後收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存在主效應互動作用這些。
這就是一整個心理學實驗研究的過程(僅限於實驗法)。
具體可以看看舒華老師的多因素實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