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城管開啟數碼機場無人機智能監管模式
作者/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編輯/ 潘少穎 孫妍
4月23日9:00,一陣春雨剛停,在位於上海浦東三林的一處「數碼機場」內,一架無人機緩緩從艙內升起,螺旋槳開始轉動。這架無人機要飛往2公裏之外的一個別墅區,從高空「監測」是否有違章建築。無人機起飛的同時,它的「蹤跡」就出現在浦東新區城管執法局的大屏上,幾分鐘之後,它就到達了別墅區上空,高度從100多米將至六七十米,根據既定航線,無人機對別墅區內的30余棟別墅逐一拍照。差不多20分鐘後,這架無人機返回艙內充電,準備迎接下一個任務。此時,浦東城管執法局的工作人員在資訊指揮中心收到了無人機傳回的照片,透過AI和底圖進行比對,判斷是否發生違章行為。
從無人機出發到返航,整個過程無需人工介入,這是浦東城管執法局探索出的一條無人機智能監管套用之路,建設無人機數碼機場,構建無人機自動巡航、數據自動傳輸、違法行為智能辨識、非現場執法監管新模式。
【 IT時報】記者從浦東城管執法局了解到,目前已在花木、張江、金橋等街鎮部署了16個無人機場,覆蓋了浦東新區80%的適航區域,總計850平方公裏,輻射浦東「東西南北中」,初步形成了「星羅式分布,網格化管理」數碼機場格局。「浦東在數碼機場建設規模和監管區域等方面,在上海都是排名靠前的。」浦東城管執法局資訊指揮中心副大隊長劉健平說。
到點自動起飛
作業完畢自動返航
早在2022年12月,浦東城管執法局的第一座無人機場就落地花木投入測試使用,經過反復測試、實地論證、機場選址,為後續機場的擴建積累經驗。2023年12月,浦東的16個無人機場正式營運。
「全天候無人值守,全流程自動作業」是無人機智能監管的兩大亮點。前期,浦東城管執法局對16個機場的無人機規劃了監管航線,制定飛行航班,到點無人機就會自動起飛,根據資訊指揮中心下達的巡航任務指令,在預設的航線上自動調整飛行姿態、雲台角度等,飛往目標區域進行巡查,巡查完畢自動返航充電,等待執行下次任務,全程無需人工即時操作,大大減少了對人工操作的依賴。
無人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天吃飯」,每次飛行前,裝載在無人機身上的傳感器會對風力、雨點進行測試,如果不適宜飛行,本次任務會自動取消或延遲,這樣的模式就像民航客機。
每天早上7點左右,每個機場的無人機就開啟一天的巡查工作,大約要進行到半夜。「監管物件確定了無人機智能監管的數碼底座,根據監管要求、行業特性、分類分級、綜合監管,設定每周或每月巡航的監管頻次,現在有‘常態巡航’‘計劃申航’和‘處突急航’三大巡航模式,實作全天候、全時段、全自動的智能化監管。」劉健平告訴【IT時報】記者,比如對於位置固定且可采用固定頻次進行監管的物件,采用「常態巡航」模式。而像一些正在動工的工地,可能每天都會發生違規行為,因此無人機每天要進行巡查。
交通、房管、市容、規土、生態是浦東城管執法局無人機智能監管的五大領域,設定了612個固定監管物件和46個監管事項。比如,在市容領域,要巡查18家出土工地和10家裝修垃圾中轉站。在房管領域,要巡查41處歷史保護建築和144個別墅區。「違法搭建、工地夜間施工、渣土車違規運輸等事項在城管執法領域屬於群眾投訴多、社會影響大、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利用無人機智能監管更易於發現判斷。」劉健平說。
逃不過高空「千裏眼」
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裸土未覆蓋、違章搭建、夜間無證施工……在無人機的高空視角下,這一切都逃不過它的「千裏眼」。
1月29日,金橋機場無人機對金橋鎮某別墅小區開展每周一次的常態化巡檢,所拍攝采集的照片經AI辨識比對後,抓取到小區一別墅房屋的現場照片與底圖不同,疑似存在頂樓搭建新增違建的情況。經研判、稽核後,金橋城管中隊立即趕至現場核實,釘選了違建事實,在這棟別墅四樓東側天台部位搭建有彩鋼結構的房屋,面積約為19.8平方米,而當事人無法提供相關行政特許。
「這個工地燈火通明,疑似無證夜間施工。」3月19日將近24:00,浦東城管執法局無人機飛控中心的巡屏人員對在建工地開展夜間巡查時發現,川沙機場無人機即時回傳的畫面顯示,某工地機器正在執行,工人正在施工作業,立即對現場進行多角度全方位拍攝取證,確定是夜間施工後,川沙城管中隊隊員立即赴現場核實處置。
截至2024年3月底,無人機智能監管已在新增違法建築、夜間施工、應急處置等多個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工單總量達到280個。
在浦東城管執法局資訊指揮中心,【IT時報】記者看到三林機場無人機傳回的照片,有的照片上部份內容用紅框圈出,「透過比對,AI會圈出和底圖不一樣的部份,再進行人工比對。」浦東城管執法局資訊指揮中心資訊科科長王建鋒向【IT時報】記者介紹。
AI辨識、人工巡屏和圖頻比對是浦東城管執法局采用的三種研判模式,透過AI技術對影像和影片中的內容進行自動檢測,讓電腦像人一樣理解和分析資訊,並對特定的違法行為進行抓拍和訊息推播。
同時,無人機可搭載多樣傳感器,進行遠端高質素數據回傳,實時分析城市管理相關的數據。例如,環境監測依托無人機搭載氣體傳感器等器材,定期或持續監測大氣汙染物、水域水質、雜訊汙染等環境指標,及時發現環境汙染源,為生態環境管理和執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空天地協同
套用場景不斷擴大
無人機擁有城管隊員所沒有的高空視角,發揮「全方位、無死角、即拍即取證」的優勢,極大提升了浦東城管的監管頻次和單次巡檢範圍,從過去依靠人力及車巡的二維巡檢模式,轉變為「空天地協同」的「三維立體」監管新格局,解決了違法行為隱蔽難發現、取證條件受限等問題,增強了問題發現的高效性和精準性。
在劉健平看來,人工巡查方式缺乏抓早抓小的能力,「無人機透過高強度的監管頻次,盡可能把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有利於降低違法當事人的經濟損失,提高執法配合度。」劉健平說,無人機不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還能實作無感知巡查,減少人為幹預的因素,及時固定證據,提升巡查效率。
比如新增違法建築,以往多依靠信訪投訴、物業上報、隊員巡查發現,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如今利用無人機高空航拍的優勢,讓隱蔽性較高的違法搭建無處遁形,無人機從起飛到發現、確認違法行為,僅需15分鐘,與傳統的處置方法相比,有早發現、早介入、快處理的優勢。從數據進入平台,直到事件處理完畢,均在後台高效自動化處理和流轉。
未來的趨勢是無人機智能監管適用的範圍會逐步擴大,除了擴充套件最佳化數據庫構建、監管事項和頻次、飛行路線和航次之外,浦東城管執法局還將增強無人機智能監管的研判能力,最佳化發現機制,提高甄別判斷的效率。「實作‘非現場執法’是無人機智能監管的重要目標之一,透過深度學習,不斷叠代升級智能演算法,實作自動分析、處理大量的現場數據,辨識違法行為,不僅能為執法人員提供精準的目標定位和證據收集,日後罰單也會自動推播給當事人,就像現在的交通違法單一樣。」劉健平說。
遵循「成熟一個,推廣一個」的原則,浦東城管執法局致力於打造無人機超級套用場景,推動城市管理向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向發展。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IT時報 采訪物件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