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群雄逐鹿,八王之亂,自然災害頻發,中原大地,民眾苦不堪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客家先民,背井離鄉,從漢魏洛陽城出發,踏上漫漫征程。
由此開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在古代,只有士以上階層的人才能戴冠。
因此衣冠一詞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成為中原政權和中原文明的代稱。
也因此,以家族為單位開展的南遷,代表了中原地區先進生產力的大遷徙,為一度號稱「南蠻」之地的發展奠定文化、人才、物質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中國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民系---客家人。
如今,全球客家人超過了1億。客家男人在外打拼,客家女人照顧家庭,客家成就了太多的財富傳奇。
而到了今天,當年衣冠南渡引發的家國情懷,也正在觸動著當今社會下許多類似的遷徙、奮鬥故事。
歲月變遷,中原士族南遷並沒有太多史料記載,誰是衣冠南渡第一家,誰是客家客家第一姓,一直沒有定論。
梳理歷史脈絡,我們發現:羅姓南遷時間,遠遠早於衣冠南渡時期。羅姓,是客家第一姓。
羅姓,約有人口1200萬,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
羅姓,祝融氏後裔,後人尊稱祝融公為開宗始祖。
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
羅氏的先祖先為羋姓,是穴熊氏的一個支系。
夏王朝建立後,劃定九州。
羅氏族先祖陸終跟隨大禹治水有功,他的第六子季連被分封到了羅地(今河南信陽羅山縣境內)。
時間發展到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羅氏先人追隨周武王伐商建立了功業,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建立了羅國。
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王室後裔逃難四方,他們為不忘故國,以國為氏,因此有了羅氏一脈。
【羅氏宗譜】中記載:周武王三年,羅氏第一世鄶公匡正孝公次子,因為軍功獲封宜城侯,封地位於羅水之陽,因此國號為羅,子孫以羅為氏。
羅國滅亡後,一部份羅國人向西越過神農架,定居在四川東部閬中;
一部份融入今湖南西部土家族;
一部份遷入貴州東南部,與於越、揚越融合為布依族;
一部份深入湄公河下遊,建立了羅斛國,繼而發展成為暹羅國,也就是今天泰國的一部份。
羅姓最重要的一支東遷豫章,始祖為羅珠。
羅珠,秦始皇二年(前245年)生,自幼在潭州(今長沙市)讀書。
民國【江西通誌】記載:漢惠帝初,羅珠出守九江郡,在潁陰侯灌嬰的支持下,在今江西南昌市修建豫章城,在城內遍植豫章樹(即香樟樹)。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卒,享年九十一歲,葬於江西新建縣太平鄉西面大嶺山九節蜈蚣形。
珠公及其後裔奠定了羅氏豫章郡望的基礎,羅珠是「豫章羅氏」 的鼻祖。
如今,我們經常能看到「豫章堂」的牌匾,均為羅珠一脈。
民國學者羅元鯤認為:羅珠「實為羅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