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什麽樣的餐廳,坐著最多的i人?
在當下流行的十六型人格(MBTI)測試裏,i指的是註意力內傾,i人們更擅長獨處、更能夠從自己的內心獲取能量。它也可以被簡單理解為:社恐。
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i人時代。此前,【中國青年報】曾面向全國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在每日人物的作者裏,i人比例也極高,她們的答案也十分一致——麥當勞,永遠的i人天堂。
當社會越來越原子化,對於內向的i人們來說,麥當勞就像永遠矗立在街頭的快樂老家,沒什麽新意,但足夠安全,從布局到選單都萬年不變,熟悉到你閉著眼睛點單都不會出錯,避免了大部份尷尬對話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在這裏,大家都如同過客,一個人 呆 著絕對不會顯得奇怪。
但如果不想吃快餐,而是想好好吃頓飯呢?對此,i人朋友又分為兩派,一群人選擇自己下廚,另一群人則很幹脆:外賣,古希臘掌管i人吃飯的神。
她們的一個相同困惑是,在這個餐廳越來越強調服務,喜歡流量,且越來越強調網紅內容的時代,要找到一家能讓i人安靜又安全地吃頓飯的地方,太難了。
於是,就有了這麽一期策劃——在北京,尋找一家i人餐廳。
文 | 饒桐語
編輯 | 易方興
營運 | 虎鯨
「當e人來到i人主場」
🍳 面館: 23 坐
💰 人均價格:50元
我首先請教了北漂多年的i人朋友,對方表示跟我聊天有些壓力:
▲ 讓i人朋友推薦餐廳是這樣的。圖 / 微信截圖
而談到北京的i人餐廳時,一家名叫23坐的拉面館必定榜上有名。
原因無他,這家店的主打概念就是「一個人吃飯」。走進店裏,你會看到23個座位分成兩列,再由一塊塊擋板隔開,像進了一個洞穴。
上菜時,食客們面前的簾子掀開,服務員火速端出一碗面,又迅速把簾子合上,仿佛生怕你多看了他一眼。
▲ 服務員把面前的簾子拉開上菜。圖 / 每日人物攝
這種布局,參照了日本的「一蘭拉面」,也會讓人想起韓劇裏的深夜自習室,當然,還有一部份朋友形容它像在「吃牢飯」。
最角落的23號座位,坐著食客小顧。他是一位「i指數高達90%的極度i人」。小顧說,這裏隧道一樣的空間包裹性極佳。他喜歡嗦面的爽感,但在開放式餐廳裏,他實在是不敢大聲嗦面,影響到別人,但在這裏,就可以盡情嗦面。
小顧很快鉆回了自己的擋板,果然,不多久,就傳來了巨大的嗦面聲。
對一家合格的i人餐廳來說,服務絕對不能太熱情。在這一賽道,海底撈堪稱恐怖。海底撈主打一個情感濃度極高,往往我的需求還沒產生,服務就已經開始了,更不用說圍著唱生日歌這種令i人絕望的操作了。i人們還常常不好意思拒絕,這個疲憊感,不亞於加班。
23坐就方便很多,每個座位上設定了按鈕,不需要喊,服務員就能前來幫忙;椅背上帶有缺口,不需要手足無措地四處尋找掛包的地方;座位上的打光很好,能夠讓每一個不好意思拿出手機拍照的i人,好好找角度拍一張美食照片。
不多久,我的面也上來了。和我原先設想的「網紅日本拉面」不一樣,面條是蘭州風味,料足,湯汁鮮美,味道竟然很不錯——唯一缺點是有點鹹。
▲ 「吃牢飯」式嗦面 。圖 / 每日人物攝
在這裏吃飯,跟前不久在麻六記這種典型的e人餐廳吃飯的體驗,形成了鮮明對比。
比如,麻六記的裝修主色調是大紅色,看上去就熱情、瘋狂,透明的玻璃,隨時把烏泱泱的排隊人群變成一種景觀。被迫瘋狂分泌的多巴胺,濃郁到讓我恐慌。
身處其中的感覺,「就像在張蘭的直播間,跟這位性格張揚的老板娘面對面」。
不過,作為一個i人,23坐餐廳並不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i人餐廳。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店裏排隊等位的椅子,竟然就在我的背後!
你能想象我在吃面,身後很近的距離,就坐了一排等位置的人的那種感受嗎?我的體驗是「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仿佛被身後人的視線射穿了。
到了飯點,人越來越多,我背後都坐滿了人。他們能看到我吃的什麽,眼神好的甚至都能看到我的手機螢幕。那一刻,我只想趕緊吃完面溜走。
更為奇葩的是,我以為來這裏吃飯的都是i人,結果在我的訪談過程中,身後的兩位男士聽到我的問題,臉色瞬間明亮起來——那是一種對於聊天的渴望,其中一位很快雀躍回答:「我是e人。」
我正陷入語塞時,另一位也興奮接話,「我也是e人,你要問什麽?」那一刻我知道了,這裏已經被一部份好奇心強的e人占領了。
看我面露尷尬,他竟然更開心了。那個瞬間,我好像明白了那個網絡熱梗的奧義:尷尬的i人,就是e人的興奮劑。
▲ 坐在用餐者們身後等位,局促又不失禮貌 。圖 / 每日人物攝
最後,我針對心中這些問題,與23坐的店長打了一通電話。電話另一頭,店長的語氣頗為社恐,客氣地拒絕了我的訪談需求,但為了怕我尷尬,還是主動加了我的微信,承諾以後有機會再聊,「下次一定」。
「真是一位體面的i人啊。」我想。
「服務員也要有邊界感」
🍳 烤肉: 吾妻の烤肉
💰 人均價格:70~100元
23坐的選址在三裏屯的小胡同裏,那麽,在人聲嘈雜的商場,能夠找到一家i人餐廳嗎?
工作日的晚上,我來到了一家同樣主打一人食的日式烤肉店。這家店開在西城區的一家商場裏——講真的,當腳步踏入西城區的地界,我的心理壓力就已經小了不少。
畢竟,在號稱小電驢比保時捷通行更方便的西城,遇見潮人的可能性比三裏屯低得多。
這家日式烤肉店的確很低調。光是氣氛,就和周圍商鋪之間格格不入——我們掏出手機測試了商場裏的音量,隔壁就是一家費大廚辣椒炒肉,大廣播迴圈播放著「辣椒炒肉」的宣傳語,直接把環境音拉到70分貝。
但一走進這家烤肉店裏,聲音驟降到60分貝以下,好像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那種音量差,有點像在地鐵上戴上耳機,直接進入i人純享時刻,足以讓每一個祈禱與世隔絕的i人,嘴角平靜地泛起一絲微笑。後來,我檢索了科普文章,裏面寫著,70分貝,是人們可忍受的外界最大噪音,但60分貝,就是可供小聲交談的舒適區了。
▲ 同樣設計為一人一座的烤肉店 。圖 / 每日人物攝
和23坐面館一樣,吾妻の烤肉也是每人一個獨立座位,面前放著烤爐,利用小擋板,隔絕了來自對面食客的目光。同時,它還有意加高了一部份外墻,以保證在外排隊的食客,根本看不見你在店裏吃什麽、幹什麽。
看來,降低i人們和陌生人眼神對線的頻率,是i人餐廳設計的核心理念之一。
不止如此,就連服務員們,好像也內建一種邊界感。坐下之後,我掃碼點了一個豪華單人烤肉套餐,一份98元,包含5種肉類,一碗米飯,還有各種小菜。
一個人吃飽沒有問題,肉的質素也不錯,不過,或許是少了韓式烤肉裏各種小料的搭配,味道只能算得上無功無過。
服務員們很快把菜上齊,簡單介紹了醬料位置後,就默默消失了。此後,除了來更換篦子、加水,服務員都沒出現過,也沒有多說一句話。吃到最後,就連慣有的「給我們一個五星好評,可以送您一份小吃哦」的誠摯要求都沒有。
但這成為食客阿菜最滿意的地方。她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長了一張看上去就不懂得拒絕的臉,每次在外吃飯,她一定會被服務員盯上,幫忙寫一個好評。她不喜歡被打擾,但都不好意思say no,只能在心裏默默鄙視自己——「惹到我,你就算踢到棉花啦。」
服務員小夏告訴我,這種服務態度,是她們摸索出來的。對於只身前來用餐的顧客,她們會選擇少去打擾。尤其是一些靦腆女孩,店裏都會優先安排女性服務員前去服務。不給顧客們造成太多心理負擔,就是小夏眼裏的「社恐友好」。
至此,我已經總結出i人餐廳的三大特點:第一,安靜,第二,安全,第三,「淡」,但貼心。
但是,一家開在商場裏的餐廳,絕對不是只想賺i人的錢。小夏說,她們主打有邊界感的服務,但在大眾點評的評價裏,總會有食客不滿,「覺得我們太冷淡,不夠熱情」。小夏一邊說,一邊露出為難的表情。
小夏覺得,自家小店的模式很有特色,但選址出了問題。畢竟,商場裏的食客大多是結伴前來,或者屬於家庭出行,本身就帶有社交內容。到了周末,別家餐館都人氣爆棚,只有自家,上座率還不如工作日。
後來,不得不對小店模式進行了改造升級。「以前,我們的選單都是為一人食服務,光單人套餐都有10種,現在砍到只剩4種。還有中間加的幾張多人餐桌,以前本來都是單人桌的。」然而,就是這幾張多人餐桌,翻台率比單人桌高多了。
聽到這裏,阿菜心裏頓生一種悲涼,「有種i人餐廳總會被e人占領的感覺」。
小夏倒是坦然得多。她說,她是這家店的老員工了,第一家開在鄭州,但那家店更早就關了。老板們想著,這種「一人食烤肉」模式可能適合開在都市化程度更高、單身人群更多的北京,但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小夏有些失落,對比了同是日式烤肉的牛角烤肉:「大家是不是還是更喜歡熱熱鬧鬧的烤肉店?」
▲ 搜尋存取物件的過程中,不幸把肉烤糊了 。圖 / 每日人物攝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解釋。的確,如果要吃烤肉,我更可能和朋友同行——烤肉同樣是帶有社交內容的餐食,人們享受放下手機,一邊烤肉、一邊聊天的隨意感。而一個人烤肉,一不留神就會把肉烤糊,連幫忙翻面的人都沒有。
這樣看來,要做i人的生意,不是一件容易事,從選址、選品到設計,都更需要踩中i人痛點,才能把謹慎的i人們吸引到店裏。
不過現在,這些煩惱都不存在啦。小夏擺擺手,她說,由於生意不及預期,店鋪可能會在下個月閉店。北京的i人餐廳,就這樣又少了一家。
「和機器打交道,
也會社恐」
🍳 自助餐: 三星大廈智慧食堂
💰 人均價格:30~80元
此次搜尋i人餐廳,我也沒有漏掉這樣的剛需——在北京這個打工聖地,還有很多i人朋友需要在上班的地方,找尋一家合適的i人餐廳。
就以我所在的國貿為例。在這裏,e人和i人也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兩極分化,前者能夠勇闖國貿商圈,做合格都市麗人,但身邊的i人朋友們,往往會選擇點外賣或者自己帶飯。
諸如23坐、吾妻の烤肉這樣的店鋪,都是透過打造一個具有封閉感的空間,來讓i人們舒適。而這一次,我在國貿附近選中的,是位於三星大廈的一處「智慧食堂」。
顧名思義,它有不少智能化器材,從點菜、選菜,到結賬,都由機器完成——i人們不願意和人打交道,那和機器打交道,應該沒問題吧?
周一中午,我抱著極高期待,興致勃勃地趕往這裏。但一進門,面對著面前無數種餐食、以及幾處泛著銀光的機械化島台,我陡生出一種無所適從,內心火速飄過無數疑問:這個餐盤是隨便拿嗎?該怎麽選餐?錢怎麽算?
陌生步驟太多,又沒有人指導,從拿起餐盤到走到選餐點,短短1分鐘的時間,我像度過了一生一樣煎熬。
▲ 稱重式打菜 。圖 / 每日人物攝
到了打菜時,我搗鼓了半天,才終於明白,這個機器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麽——透過它,社恐們可以自行控制菜量多少,不再需要和打菜阿姨鬥智鬥勇,不失為能讓i人減少溝通頻次的一種方式。
而類似於大學食堂的就餐環境,會時刻提示你,在這裏,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幹飯人就好。
但和我同行的同事思芳,對此卻不置可否。她也是一名合格的社恐,看著我一通操作猛如虎,好不容易才吃上飯,她投來敬佩的眼光,又留下一句肺腑之言:
「還好現在沒有人在排隊,不然光是別人看我研究機器這個過程,我就能在這裏反復去世了。」
換句話說,i人們恐懼的或許並不是單純的人或者機器,而是犯錯時,來自外界的審視和拷問。
至於口味,也就是大學食堂的樣子,味道和及格相差甚遠。我選的是一份米線,自己稱澆頭,兩勺肉醬就花了10元。從性價比來看,似乎也沒有想象中便宜大碗。
這次在國貿搜尋i人餐廳的行動,大概率算得上失敗了。
「和陌生人一起吃飯,
就是i人地獄嗎?」
🍳 家常菜: 蘇飯
💰 人均價格:100元以內
在社交平台上關於一人食餐廳的討論裏,還有這麽一家充滿矛盾的店鋪——主打江浙家常味道、開在三裏屯的私房菜館,名叫蘇飯。
它頗具爭議。比如,有人覺得它是一家極佳的一人食餐廳,因為這家店很小,選單裏一共只有6道菜,點上一本兒也沒幾個菜,很難容納多人聚餐,大多食客都會選擇兩人結伴或者只身前往。
但也正因為太小,這家小店攏共就只有一張大長桌子,你大概率需要和陌生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對於e人來說,這簡直是個新朋友的培養皿。有e人朋友只點了一道菜,但「在桌子上和陌生姐姐們分享各自的美食」,輕而易舉就嘗到6種菜品的所有味道,整場體驗十分溫馨、美好,是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反復美化的一段難忘回憶。
但大多數i人,就只能「吃菜、吃菜」了。有i人朋友回憶起第一次也是唯一的那次經歷:「對面的帥哥因為和朋友聊得太投入,最後誤夾了我的菜,三個人面對面尷尬了好久。」
這樣的場景光是想想,不知道多少i人的腳趾摳出了兩室一廳。
因此,作為i人餐廳的蘇飯,也得到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封號:i人地獄。
▲ 只有一張桌子、空間狹小的蘇飯 。圖 / 每日人物攝
這些調侃,勾起了我對蘇飯的好奇。一個i人,真的沒法在這裏用餐嗎?抱著極大的信念感,我將蘇飯當成了此次體驗的最後一站。
可能是北京的家常味道太稀有,開在北京的這幾年,蘇飯已經成為一家不折不扣的網紅店。為了避免人太多,於是,我選擇了一個下著雨的工作日,趕著中午飯點來到三裏屯,蘇飯就隱藏在其中一家商場的負一層。
所幸這一天,人並不多,只有兩三個食客圍坐著,盡管大家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也能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坐下之後,擔心吃不完的我只點了一份紅燒肉,68元。很快,阿姨除了端來一碟肉,還接連端上了一份青菜、一碗雞蛋湯、一杯酸奶和一碗米飯,這些都是贈送的。
我這才明白,為什麽說這家店適合一人食。作為i人,一個人在餐廳吃飯,最難受的就是點菜,太多吃不完,太少又種類太少,而蘇飯就有一客恰到好處的單人套餐。
但它的味道卻不驚艷,肉質發柴,調味偏甜,是純粹的家常味道。和評價一樣,如果要為它單獨排隊幾個小時,那確實不值得。
▲ 除紅燒肉外,其余都是贈送的,主打營養均衡 。圖 / 每日人物攝
然而,隨著人慢慢多起來,我原本空著的對面,也坐下了一個女孩。她顯然是一名e人,在我猶豫要不要找服務員添飯、卻不敢吱聲的時候,她已經熟絡地讓阿姨加了三回湯。
「你今天感受到的,還不算嚇人」,服務員小哥看出了我的拘謹,他說,周末人多的時候,這張長桌子會被塞得滿滿當當,「一個胳膊肘挨著另一個胳膊肘」。
如果說人際交往的舒適距離是60公分,在這裏,人與人之間是沒有縫隙的。
服務員小哥說,自己在這裏工作三年,已經能夠熟練地分辨i人和e人,像我這樣,眼神亂飄、又精準躲開每一個對視,還偏偏要強行堅強地裝作若無其事的,必定是i人。
小哥對這樣的朋友們熟悉到心疼,「沒關系,我也是i人」,說完,他還不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安慰我——幾年前他剛來這家店工作時,也被小店的容量震驚,上班時,只能躲在狹小的廚房角落裏默默觀察。
不過,吐槽這種用餐方式的顧客多了,老板也開始考慮尋找更大的店址。
至於我,經過了開頭一段時間的不適,竟然漸漸進入了心流狀態,適應了一個人默默吃飯的節奏。如果非要形容那種感覺,有點像是參加大學好友的婚宴,周圍都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但其實也無人在意你。
甚至,你還會被很多人的人生所包圍。坐在正前方的那位e人姑娘,一邊吃一邊接起電話,用強硬的語氣應付著同事,「這件事你找我也沒用」。右側的女孩則翻著白眼,和同伴吐槽自己的領導:「效率低也不找找自己的原因!」
或許是沒有大排長隊、期待也不高,對於這次體驗,我竟然是滿意的。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它滿足了我最大的要求——社恐也想好好吃一頓飯。
一個總結:沒有獨屬於i人的餐廳,但並不耽誤i人們好好吃飯
除了上述餐廳,我們還嘗試從很多維度,去尋找一家i人餐廳。
比如,都說世界上最i的國家是芬蘭,他們就連排隊也要保持三米距離,因此,芬蘭餐廳或許能夠做到社恐友好。
也有人推薦了一家阿拉伯餐廳,原因是,裏面的外國人服務員比自己還社恐,自己反而變得自如起來。
還有朋友推薦了大部份的輕食店和咖啡廳。那裏點餐、用餐流程簡單,而從分量上考慮,對獨來獨往的i人都很友好。
甚至有朋友這樣定論,只要不需要開口點單,就已經是合格的i人餐廳了:「二維碼是最適合i人的發明,哪裏有二維碼,哪裏就有i人的一席之地。」
那位給出i人餐廳攻略的朋友,最後寬慰我:「不要內耗,也不要把i人一人食當成什麽特殊的事情,就是正常吃飯,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北京,不存在一家真正熱門的i人餐廳——因為,如果一家i人餐廳太熱門,人就一定多,人一多,還怎麽當i人餐廳?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