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喬西·戴維斯寫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按照「讀書有痕」的方法,從書中提煉了一個YSS:
決擇點。符號化之後就是:
∇書中是這樣寫的:
要想制造出「高效兩小時」,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每天的關鍵時刻:抉擇點。
也就是學會意識到一天當中的幾個特殊時刻。
在這種時刻,你有機會也有能力決定自己將如何度過接下來的時間。
這點寫的真好。
行成於思毀於隨裏面的‘隨’,仿佛也是這個道理。
關於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抉擇點,作者給出三個訣竅:
但我理解,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辨識出這種抉擇點。
只要能有意識地辨識出它們,剩下的事情往往水到渠成。
那麽,如何辨識這種抉擇點時刻呢?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當你完成了一個任務。
比如,剛剛打完一通電話。
那你接下來就面臨一個選擇。
該做哪一個任務呢?:
是回復電子郵件呢,還是準備參加會談?
其實,我們的大腦特別容易進入了自動駕駛模式,從而忽略周圍的環境和時間的流逝。
也正因如此,這種有意識地辨識出每天的抉擇點才彌足珍貴。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從自動駕駛模式中跳出來,意識到自己可以決定下面的時間如何分配。
比如今天我就發現了一個特別具體的場景。
下午四點左右,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決策點。
這個時候應該吃點東西,讓自己沒有那麽餓。
否則,下班回到家就很容暴飲暴食。
我記得,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思維中有類似的觀點。
他說, 在外界的刺激和我們的行動之間有一段空間,自由和快樂都在這段空間內。
意識到決擇點,就能幫我們撬開這個空間。這,可能就是這個概念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