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深圳,蘇州摸到你後背了

2025-01-15心靈

「我覺得我們來錯地方了……不太確定蘇州是不是真的一線城市。」

去年十月,一對來自愛爾蘭的旅行博主「瘋狂探險家」(Two Mad Explorers)釋出了一條名為「我們第一次來到蘇州」的影片,引發廣泛熱議。

影片中,這對夫婦從杭州乘坐高鐵抵達蘇州。他們期待看到一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都市,但蘇州旅店外古樸的建築群卻讓博主有些困惑,「這裏沒有超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實際上在很多方面看起來很舊……這真的是一線城市嗎?」

旅行博主「瘋狂探險家」在影片中稱「蘇州看起來並不是非常現代」

或許他們的疑問正是許多人對蘇州的第一印象——典雅的園林,幽靜的街巷,處處透著江南水鄉的韻味與歷史積澱。這裏似乎更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而非經濟繁榮的現代都市。但這種初印象既真實又片面。

倘若將視線從古城移開,走向金雞湖畔,畫風則截然不同。這裏,矗立著酷似「巨型褲衩」的東方之門,總高278米,它是蘇州現代化的象征之一。與「東方之門」僅一湖之隔,是有「鯉魚尾」之稱的蘇州國際金融中心。一東一西、一「魚」一「門」,當地人戲稱這是「鯉魚躍龍門」。

事實的確如此,過去30年裏,在蘇州工業園區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太多「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周邊的高科技園區、國際化社區和繁忙的商務中心共同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另一面——工業奇跡的代名詞。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城市風光/圖源:圖蟲·創意

目前,蘇州已有經營主體280萬戶。2024年新增20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同時,還有多家企業入圍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全市營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集團)達47家,占全省23.5%,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但神奇的是,這座引領制造業前沿的城市,既不是省會,也不是計劃單列市,更不是直轄市,只是普通地級市,卻創造了一次次的經濟奇跡。

「中國最強地級市」——蘇州,到底是如何養成的?憑什麽能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標桿?

制造之都

蘇州的工業實力獨樹一幟。

作為第一梯隊的領跑者,2022年,深圳、上海、蘇州率先躋身萬億工業GDP俱樂部。2023年,蘇州GDP接近2.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僅次於深圳,位列全國第二。

2024年,蘇州依然追趕深圳。1至11月,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為4.75萬億元,而蘇州同期為4.26萬億元,全年預計逼近4.7萬億元。

作為下轄4個縣級市、6個區的小城市群,蘇州以全國0.09%的國土面積和1%的人口,創造了2%的經濟總量、3%的工業增加值、4%的實際使用外資和6%的進出口總額。

2023年,蘇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結構分別為0.8:46.8:52.4,二三產業占比平分秋色,放在全國都極為罕見。

蘇州市地區生產總值構成/圖源:蘇州市統計局

這從側面說明,蘇州第二產業在保持較高占比的同時,已經跳脫了傳統模式,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邁進,使工業經濟地位保持穩固,並能與服務業一同促進經濟增長。

然而,如何進一步破局?蘇州工業化的下一步,打造全球領先的「智造之城」。

今年1月3日,蘇州召開「新年第一會」,將「新型工業化」作為主題。這是蘇州連續第二年將這一主題作為開年最重要的議題。

會上釋出的【蘇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2025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6年,蘇州將打造4個萬億級產業、培育15個超千億級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的目標;到2025年,規上工業產值將達到4.8萬億元,工業投資總額增速保持在10%以上,繼續鞏固工業強市的優勢地位。

為實作這一藍圖,蘇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關於支持制造業企業擴大有效投入的若幹政策】【關於加快推動軟件產業高質素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等10項政策檔及清單。

「擴投十條」設定了清晰的目標:計劃短期內每年推動1000家企業器材更新、實施1000個投資超1000萬元的增資擴產專案;到2027年,完成器材投資1100億元,技改投資1300億元,並改造3萬畝低效工業用地,以高效整合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批重大產業專案也在會上簽約、投產,其中簽約億元以上專案220個,總投資998億元;投產(啟用)億元以上產業專案166個,總投資796億元。

在蘇州工業園區納米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生產車間檢查晶圓質素/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對於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和互聯網這種不斷掀起造富神話的行業比起來,制造業留給大眾的印象總是有些笨拙甚至乏味,但國際經貿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制造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保證了產業鏈的穩定和安全,保證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有困難的時候,政府總是無處不在的。現在不少產業都遇到了寒冬期,蘇州這些政策就是在給企業雪中送炭。」一位參會人員告訴南風窗。

一批批企業在蘇州的幫助下成長壯大,也讓「制造業之都」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招商引資要看長遠」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城東,總面積278平方公裏,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構建了成熟的產業發展格局。協鑫集團作為較晚入駐園區的民營企業之一,2016年陸續在此設立了總部和旗下4家上市公司,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

協鑫選擇蘇州並非偶然。最初,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但由於辦公成本高企和發展空間受限,集團決定將目光轉向蘇州。「蘇州是長三角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綜合考慮經濟指數、招商指數和創業指數等因素後,最終決定把總部搬到這裏。」協鑫控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王營表示。

協鑫入駐後,立刻感受到蘇州效率帶來的驚喜。不到半年,總部就在園區順利建成。甚至在辦公樓還未完工的時候,園區就早早做好了道路規劃,在公司各個方向設立指示牌,連地鐵都已經通到了門口。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城市航拍/圖源:圖蟲·創意

入駐後,協鑫不僅為園區企業和居民提供穩定、清潔的熱力和電力,還投資建設了多座新型儲能電站,「園區每用10度電,有7度都是協鑫貢獻的」。然而,協鑫的主要光伏產業鏈布局在全國其他地區,大部份經濟和稅收收益並未完全體現在蘇州。

「最初我們就像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雞,」王營坦言,但園區不僅給協鑫提供了優質的公共資源,還為近千名員工提供了價格極低的人才公寓。

因為對政府而言,他們並不計較眼前的經濟收入,而是更看重企業的長遠發展。

事實證明,這份包容和耐心很快得到了回報。

2024年,協鑫在蘇州國際科創大會上宣布,與蘇州市、昆山市和吳江區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鈣鈦礦產業基金及30億元的裝備產業基金,並簽署了多個重大專案協定,包括昆山20GW鈣鈦礦光伏元件生產專案和吳江鈣鈦礦裝備產業園的建設。預計到2027年,這些專案將帶來千億級產值。

2024蘇州國際科創大會現場/李鶴鳴 攝

鈣鈦礦被譽為光伏行業的未來,其技術的顛覆性在於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低的度電成本。協鑫透過自主創新,將鈣鈦礦與晶矽疊層組合,不僅大幅提升了光電轉換效率至34.6%,還將元件成本降至晶矽產品的70%,這是光伏領域的革命性突破。

協鑫計劃在年初正式投產全球首條GW級鈣鈦礦生產線,生產規格為2.4米×1.2米的元件,這將是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功率最高的鈣鈦礦產品。專案建成後,企業能為蘇州帶來稅收、就業和綠色發展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布局還將助力蘇州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蘇州的做法也給其他城市傳遞了一個訊號:招商引資不能只盯眼前數碼,更要看長遠。給企業空間,給產業動能,是投向未來的智慧,也是城市繁榮的底氣。這樣的耐心和格局,讓蘇州在總部經濟中脫穎而出。

細節決定成敗

總部經濟,是蘇州近年來大力推動經濟轉型的重點之一,也是各地爭相爭奪的「香餑餑」。

原因很簡單,總部企業通常是大型公司,即使主營業務不在本地,它們的落戶依然能帶來豐厚的稅收、穩定的就業機會,以及上下遊產業鏈的全面帶動。同時,吸引高端人才,也能讓城市的產業生態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可以說,總部經濟的價值遠超單純的經濟數據。

正因如此,各地對總部企業的爭奪格外激烈,各種獎勵和扶持政策層出不窮。協鑫集團就曾接到四川、深圳等地的邀請,條件一個比一個優厚。

【2024年中國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報告】正式釋出,蘇州成功入選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位居全國第五/圖源:蘇州人才釋出

但對於總部企業來說,他們更看重一個城市的產業配套、人才儲備、綜合成本和營商環境等因素。在這些方面,蘇州具有強大的綜合優勢。作為一個非省會、非計劃單列市,蘇州在資源和政策上的先天條件並不突出,但這也讓最佳化營商環境成為蘇州的「生命線」。

昆山流傳一個段子,「市長要敢於給外商端洗腳水」。早在1994年中國與新加坡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時,這種開放、包容的基因就已深埋其中。當時,蘇州借鑒新加坡經驗,與其合作打造的工業園區,成為了全國開放的典範。

蘇州也憑借這些積累和沈澱,在對外開放中引了進一批高質素制造業外企,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電子資訊等行業,如三星、松下、西門子等。如今,全市外企已經超過兩萬家。

同時,全市還擁有60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3500家,數量全國領先。到2025年,蘇州計劃再新增200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這樣的成績背後,是政府精準、高效、細致的服務。

在蘇州貝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樣本前處理,後續用於上機測序/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衡量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不能只看它怎麽說,更要看行動,細節騙不了人。

舉個例子,在招商引資白熱化的今天,許多城市出台的涉企政策繁瑣復雜,企業看了猶如「天書」。而在蘇州,今年的「新年第一會」發給企業家的不是厚重檔,而是一張「政策明白卡」,掃碼即可查閱最新政策清單和申報入口,幾步操作便能完成申請,省去了繁瑣流程。

同日,蘇州還揭牌了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透過「線下一中心、線上一平台」的閉環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以前是政府給什麽,企業接什麽;現在是企業需要什麽,政府主動提供服務。」蘇州數據局副局長周旭東介紹,政府正透過「線下一中心、線上一平台」的模式和閉環管理機制,構建覆蓋全市的「1+10+N」綜合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貼心、優質的「蘇式服務」。

具體到日常辦事體驗,蘇州幹部的作風也讓人印象深刻。

「每次政府這邊有什麽優惠政策,或者能給企業申報的專案,都會直接派人通知,手把手教我們怎麽申請、怎麽填表格」,會後一位蘇州企業家告訴記者,在蘇州開公司,是一件很省心的事。

挑戰與未來

在協鑫總部的展館裏,排列著光伏技術的叠代產品,從傳統的棒狀矽到突破性的顆粒矽,再到前沿的鈣鈦礦材料,展現了協鑫在光伏領域的技術革新。尤其是鈣鈦礦,生產成本更低,能耗僅為晶矽電池的1/10,這項技術也成為協鑫未來在光伏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

國內首個「六位一體」能源互聯網專案在蘇州協鑫工業套用研究院投入執行,圖為建築屋頂的350KW光伏供電/圖源:協鑫集團官網

即便如此,協鑫也不敢「躺平」。近年來,隨著光伏市場的迅速擴張,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供需逆轉,產能過剩、低價競爭、停產裁員等問題成為常態。在新玩家不斷湧入的背景下,企業若想不被擠下牌桌,必須掌握核心競爭力,「上桌」的資本尤為重要。

「卷」,成了協鑫的關鍵詞。

「其他企業1公斤棒狀矽大約需要耗電65度,制造成本55元;而我們的顆粒矽耗電僅13度,成本不到30元。他們想打價格戰,也拼不過我們。」王營介紹,協鑫算是整個光伏行業裏的「卷王」,這種「卷」不是簡單的價格內卷,而是靠科技創新、人才提升、工藝最佳化以及綠色減排贏得市場主動權。

這種「卷」的精神,融入了蘇州的每一處細節,也成為江蘇崛起的縮影。江蘇在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實作「全員上榜」,所有地級市GDP均突破4000億元。蘇州的昆山、張家港、常熟、太倉集體位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昆山更是連續20年穩居榜首。

2024百強縣市榜釋出,江蘇前十占6席,前百占24席/圖源:【2024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素發展指數研究成果】

這種內部競爭轉化為全市的協同發展。「蘇州的農村富裕程度甚至超過很多城市,這裏幾乎沒有窮地方。」一位在蘇州生活多年的市民感慨道。

然而,作為地級市,蘇州也需要克服很多難關。機場和大學,一直是蘇州發展的痛點。

作為江蘇省的經濟龍頭,人口超千萬的大城市,蘇州至今沒有自己的機場。盡管有上海、無錫、揚州、常州等周邊城市機場的環繞,但「環蘇州機場城市群」的尷尬讓蘇州更渴望擁有一座自己的運輸機場。

此外,蘇州在高端人才吸重力和教育資源上也存在劣勢。全市雖有25所高校,卻僅有一所211大學——蘇州大學,以及幾所985大學的分校。蘇州的高校資源和經濟總量相比,顯然並不匹配。

蘇州大學鐘樓/圖源:蘇州大學官網

蘇州在某些專精特新領域的確有優勢,但與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相比,綜合吸重力仍顯不足。王營透露,許多企業員工寧願每天通勤,也要在上海定居。足以看出,蘇州的聚才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盡管如此,這座城市並未停下腳步。從制造業到智能化,從傳統模式到全球創新,這座城市始終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當夜幕降臨,路燈與星光交相輝映,遠方工廠的燈光閃爍,照亮前行的路。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營為化名)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喬悅

編輯 | 張來

值班主編 | 張來

排版 | 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