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苦瓜10元一條,今年「蔬菜刺客」怎麽那麽多?

2024-09-01心靈

最近一個多月,蔬菜價格一再重新整理大家的認知。我開始遭遇「蔬菜刺客」,是在社區菜店買一條苦瓜,付款的時候,老板手機裏傳來刺耳的通知:10元。

一問才知,近半個月,上海的苦瓜零售價幾乎在8元/斤以上。正當夏季,本應是吃瓜的季節,可價格「帶刺」的還不只是苦瓜,比如這個時候本該大量上市的油絲瓜,一斤飆升到12元;黃瓜也價格不菲,一斤6.5元;就連平素低價的冬瓜,一斤也攀上了5元。瓜類本就水分多,隨便挑個矮小發育不良的,都得花個七八塊錢。

漲價「重災區」在瓜類和葉菜。(圖/pexels)

當你拎著從蔬菜攤買的10元一條的苦瓜或者絲瓜、黃瓜,內心關於生存的價值觀,可能會重構。在物價上漲中精打細算,在營養和價格上均衡搭配的買菜人,如今遇到了難題。

蔬菜瓜上漲,西瓜價也居高不下,除了五六月份剛上市西瓜便宜了一陣,接下來,麒麟瓜不僅漲價到四五塊一斤,還變得十分緊俏。

在上海某社區菜店,坐在電子秤前的老板邊搖著扇邊抱怨今年蔬果的「逆天」價格,他指著旁邊的一小筐無籽麒麟瓜,「這個瓜剛上市時一斤兩塊多你們不吃,現在一斤五塊多」,而剛上市時一塊多的寧夏硒砂瓜也漲價到3.8元/斤。

被「刺」的買菜人。(圖/小紅書@Ivy的春天)

不只是瓜類,大部份葉菜也平均每斤漲價兩三元,其中最有「刺客」潛質的是上海本地菜譜裏必備的雞毛菜,平常一斤只要一塊多,如今漲到8元/斤。菜店老板說:「蔬菜這麽貴我們也不願意啊,進貨難,賣出去的也少。」眼見旁邊的阿姨在抓了一把雞毛菜,想了兩秒鐘,又放了回去。

今年的蔬菜為什麽這麽貴?未來還會貴下去嗎?在消費端被「刺痛」的城市人猛然發現,每一份蔬菜在成為商品之前的命運,其實與自己息息相關。

連續8周漲價

從6月份以來,蔬菜已經連續8周上漲了。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8月16日—22日,全國286家產銷地批發市場19種蔬菜平均價格為5.26元/公斤,比上一周的4.97元/公斤上升10.9%,同比上升38.4%。6月第一周,這個數據為3.35元/公斤。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蔬菜兩個月內均價漲了接近一半。然而,這也只是批發價,具體到消費者手上的菜價,大概還要再漲一半。盛夏應季蔬果莫過於各種瓜類——絲瓜、黃瓜、苦瓜、南瓜、西瓜,沒有一個瓜的價格是不突飛猛漲的。平常不沾「柴米」的人大概會說,瓜太貴了就不吃了,買點平價的。

一盤素茄子少說需要10元。(圖/順順)

實際上,幾乎所有蔬菜價格都是往上漲的。就拿向來低價的白菜來說,其零售價也漲價到四五元一斤,白菜已經不再「白菜價」。而且,在最近的上海菜市場,大白菜比較少,大部份是高山種植的娃娃菜,零售價在6元/斤以上。

(圖/網絡截圖)

以8月28日的菜價來算,一個兩口之家,單是買一頓飯的蔬菜:兩根茄子(9元/斤),一小顆花菜(6元/斤),兩根蒜苗(11元/斤),一顆西紅柿(6元/斤),一把小白菜(7元/斤),就需要花去近30元。

很多人調侃:「會不會不是蔬菜太貴了,只是我太窮了?」當下物價上漲的現實令人恍惚,網上甚至出現了一些關於菜價的陰謀論。但實際上,這次蔬菜漲價,很大原因來自極端降雨和幹旱。

上海社區一家菜店的老板表示,蔬菜不僅價格貴,進貨還不容易。「原生的蔬菜基本進不到,菜都是外地來的,所以貴。」原本夏季高溫,加上夏季吃蔬菜更多,夏季蔬菜供應會有些緊張,但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極端天氣的作用下,蔬菜收成出現了斷檔現象。

上海某社區菜店,蔬菜架上的菜又貴又蔫。(圖/順順)

今年5月份,華北地區遭遇了旱情,隨後又經歷了5輪強降雨;6月份,南方多地經歷了長時間的高溫,特別是江浙滬、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出現了超40℃的高溫。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在8月1日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今年7月暖濕特征明顯,全國平均氣溫為23.2℃,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的溫度。

同時,全國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1996年7月148.0毫米,1998年7月146.8毫米)。7月,山東、河南、四川、湖南等地都出現了大暴雨,導致水浸現象。8月26日,中國氣象局公布今年北方再次迎來強降雨。

北方強降雨再次到來,四川東部及重慶高溫還在持續。(圖/央視新聞)

目前,中國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主要有山東壽光、山東莘縣、河北張北、河北邯鄲、河南新野、甘肅張掖、甘肅蘭州、四川彭州、雲南元謀、廣東湛江等地。其中大部份在北方,2個在西南,1個在廣東,這些地方都受到了幹旱或水浸的影響。


有的蔬菜還沒到收成時期就被淹了,有的則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產量、質素下降,這就是蔬菜攤一些瓜類蔬果賣相普遍不太好的原因。

另外,一些地方遭遇水浸災害,導致當地蔬菜生產、采收及外運受阻。

在中國,蔬菜基本實作集中化生產,最大程度保證了蔬菜的供應。但另一層面,這也意味著中國蔬菜集中種植地區和大規模需求地區相對分離,比如蔬菜最多的環渤海產區、華南與西南產區,都離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有一定距離。

今年產區極端天氣發生,只能跨區更遠距離地運輸蔬菜,就容易出現斷檔的情況。市場蔬菜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在短期內暴漲。

蔬菜分揀。(圖/圖蟲創意)

不過,蔬菜的生長周期相對較短,隨著秋天的到來,高溫降雨緩解,蔬菜供應會慢慢回到正常水平,價格也會逐步降低。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晶於8月28日公開發言中表示:目前,季節性上行的因素還存在,但是北方產區以及高山、高原等地的冷涼蔬菜已經逐步進入集中上市期,供應十分充足,預計後期的菜價上漲將十分有限,9月以後會出現回落。

未來,「果蔬刺客」會越來越多

眼下,蔬菜價格上漲只是短期的問題,忍一忍就可以。但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當下,恐怕類似的農產品市場價格動蕩會越來越多。

就拿荔枝價格來說,今年的荔枝簡直貴到離譜——2023年大規模上市時賣4.5元/斤的妃子笑,今年最高賣到39元/斤,價格漲了近10倍,主要原因是廣東地區荔枝大範圍減產超過50%。今年上半年,廣東持續下了幾個月的雨,果子剛結成就發黃掉落。再加上去年年末,廣東還遇到了暖冬,導致荔枝樹不出花芽。

今年的多雨對荔枝造成淪陷性打擊。(圖/小紅書@湘妹帶玉)

實際上,不只是中國,全球範圍內的農業生產都受到極端天氣變化的影響,而「罪魁禍首」就是氣候變暖。

這兩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有記錄以來最強的5次厄爾尼諾事件之一。該現象繼續推高今年全球氣溫,而全球每變暖1℃,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就可能翻倍——幹旱地區變得更幹,濕潤的地區則降雨嚴重甚至演變成洪水。

這些極端天氣的短期變化,都會破壞農作物從生長到收成的各個環節,別說蔬菜水果了,就連許多地區人們賴以生存的主食——大米,收成也開始成問題。

今年七八月份,日本剛發生了一次有驚無險的「令和米騷動」,各大超市都出現了「大米限購令」,引發人們進一步搶購大米。2023年環太平洋地區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產生高溫天氣,導致今年日本水稻收成減少,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今年日本大米的平均價格比去年高出17.2%,為近20年來最大漲幅,不僅收成減少,連質素也下降了。

日本超市貨架上大米被搶購一空。(圖/Twitter@bubu071912)

厄爾尼諾現象一般與拉尼娜現象相伴而來,今年冬天,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下,冬季大概率會偏冷,而中國北方的降雨將會上升,水浸仍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天氣,又會影響全國冬小麥的生長。

對消費端的人們來說,蔬果太貴了可以忍一忍,今天荔枝漲價了可以不吃,但對於靠種植為生的農戶來說,每次的極端天氣,都會帶來措手不及的損失。像今年湖南大範圍發生洪水,汨羅就有農戶上千畝的農地全部被淹,種植的辣椒及糯稻均失收,而這可能是一家農戶一年的生計所在。

7月中下旬的陜北水浸中,農民的玉米地被淹。(圖/B站@陜北改艷)

為了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氣候韌性農業」作為解決方案被提出,包括培育更能適應極端天氣的品種,建設更能適應天氣變化的農業基礎設施等。一直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地用科學方法解決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但短期內改造的速度,也許跟不上如今氣候變暖的速度。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報】,過去10年(2014年至2023年)間,由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暖已經將全球氣溫升高1.19℃,高於2013年至2022年的1.14℃,升溫速度正在加快。

過去10天的氣溫距平,全國整體比常年同期熱。(圖/中央氣象台)

對於不少人來說,長達8周的蔬菜漲價現象也許只是一場小小的生活插曲,待互聯網熱點過去後,人們或許會迎來菜架上更平價的、可以大方拿下的瓜果蔬菜。

但這個現象更應該是一個警鐘,提醒人們關註未來長時間會面臨的極端氣候。畢竟,環境的破壞可能很快會反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順順
編輯:陸一鳴
題圖:圖蟲創意
校對:黃金周

營運:嘻嘻

排版:魏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