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傻傻惹人憐。
傻麅子,大概很多人都沒見過,或許還曾以為它和閏土刺的猹差不多。事實上,麅子是一種 鹿科 動 物,體型比鹿略小,也稱矮鹿。
蠢萌到家
如果你與麅子相遇,它不會立刻逃走,常是楞會神才跑,好像反應慢半拍; 要是你大喊一聲「傻麅子」或者「別跑」,它還真的會站定回頭; 麅子每跑一段也會停下來回望,仿佛在等你; 就算它跑得沒影,過不了多久又會繞回來; 若是累了,它還可能把頭埋進雪裏,似乎這樣你就看不到它……
圖/pixabay
▲ 盯盯盯盯盯……麅子體長約1.2米,重約30公斤,十幾年壽命。麅群一般3-5只,真·三五成群,也有例外。麅子有冬裝夏裝:冬天換上又厚又長的灰毛,既保暖又利於偽裝;夏天是清爽的紅褐色毛,融於斑斕的山林間。圖/pixabay
麅子在國內 主要分布於天山、青海、黃土高原、東北等地,尤以東北的數量最多,也最出名,被戲稱為「東北神獸」。麅子亦 呼應著東北的輕松詼諧, 長著一張傻fufu的臉。 它的腦袋比一般的鹿更 短圓 ,頂著兩只大大的 招風耳 ; 鼻子下面有 兩塊白斑 ,加上 白嘴唇 ,像偷吃了鮮奶油還沒擦幹凈嘴; 鹿科動物的犄角大都優雅霸氣,麅子卻只有 兩根「小短棍」 插在頭頂,長度才20多厘米。
▲ 麅子只有雄性長角,主要用於爭奪配偶,繁殖期過後角會脫落,再重新生長(一年換一次角)。生長中的角有皮膚和血管包覆,即是「鹿茸」,後期骨化,變為利器。成年後定型的麅子角會分三個杈。圖/pixabay
更有趣的是, 麅子一受驚嚇,尾巴就會「炸毛」,瞬間「綻開」成白屁股:雄性是腎形,雌性是心形 。 麅子尾巴只有2-3厘米長,內側有白毛。 「炸毛」是一種應激反應,在鹿科、牛科中可以見到,麅子的比較典型; 主要用以幹擾敵人視線,也給同類視覺訊號。麅子 學名中的種加詞pygargus的語 源就來自古希臘語的pyge(臀部)和argos(白色)。在東北,只要看到這種白屁股,基本不會把麅子認錯。
圖/pixabay
麅子還會兀自在原地旋轉跳躍,撲打空氣,非常自嗨(其實是在模擬練習搏鬥);它若在晚上遇到汽車,也並不會讓路或逃走,反而歡脫地在車燈前「領跑」。
如此,麅子「傻」的形象日漸深入人心,令人忘了好奇:它為什麽叫「麅子」?
圖/pixabay
麅子一般棲息在緯度較高、海拔較高的山林中,冬天會有大量積雪。它需要尋找視野開闊、有植被避風、光照充足、積雪較淺的地方作為「 臥息地 」,這一般會在陽坡,常在針闊混交林區域:闊葉林帶有較多的食物,而針葉樹冬天不落葉,可以改變降雪方向,樹下一般雪較淺。 麅子會在雪深小於30厘米處,用蹄子刨雪直到露出土地,以避免臥在雪上導致熱量散失 ,這或許是它的得名由來。
腦補麅子用小細腿唰唰唰刨雪的樣子,可愛和傻氣又添了幾分。
大智若愚
與呆傻的外表不同,麅子其實
算是鹿科動物裏的「
鹿生贏家
」。
它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生存環境最多樣的成功典範之一,身影跨越北歐東亞、低中高緯、原野山林;
還是目前僅存的幾種野生鹿之一。
麅子的 適應力 很強,從海平面到海拔3000多米、從-40°C的嚴寒到40°C的酷熱都不在話下;它也不挑食,從高大的樺、楊、柳到低矮的木賊、地衣、苔蘚,600多種植物都可以滿足需求。
圖/pixabay
麅子擁有發達的 嗅覺 和 聽覺 ,它的耳廓碩大,可以接收到許多微小聲波,而且不時「轉動」,一個方向都不放過;它的 視覺 也對反射光的變化非常敏感,可以迅速發現異常。
作為食物鏈底層的草食動物,麅子非常謹慎,一般日間在林中休息,早晚才到相對開闊的地方活動; 常會認真探查各種情況,顯得「好奇」。
圖/pixabay
麅子 運動能力 非常出色,體型也較小,相對輕盈,隨隨便便就可以跳15米遠,速度與耐力亦名列前茅。
最關鍵的是,麅子有一招獨門絕技,其它所有鹿科動物都不具備——胚胎延遲著床能力 。麅子的受精卵可以在子宮內「休眠」,呈遊離狀態,最長可以保留到5個月後再著床發育,這就可以完美避開嚴酷的冬天,讓小麅子在適宜的環境出生,保證成活率。
▲ 幼麅有白色斑點(像梅花鹿),可能用於偽裝,長大後斑點消失。圖/pixabay
一般的鹿科動物一胎只產一仔,但 麅子生「雙胞胎」是常態,有時還能產三仔 ;一般鹿長到3-4歲才算成熟,但麅子1-2歲就已成熟,如此「香火興旺」,繁衍不絕。
那它為什麽顯得那麽「傻」?
為避免浪費體力,麅子不會聽到什麽風吹草動都逃跑,而是先 判斷威脅程度 再決定。常見的天敵它可以很快辨識,但人類及其行為對於野生麅子來說算是陌生事物,就顯得總在好奇盯人看、反應慢半拍;一有異響麅子就會停下回頭,也是為了更準確地 判斷聲音軌跡,選擇逃跑方向 。
▲ 被白屁股吸引了註意……圖/pixabay
在不同於草原的復雜山林中,肉食捕獵者如果偷襲失敗,會選擇放棄進攻,保留體力,尋找下一個目標。麅子自然就會 跑一段一回頭,判斷還有沒有危險 。如果警報解除,它就會回到原來的棲息地或覓食地察看,「 安土重遷 」。
圖/pixabay
而 人類的捕獵方式完全打破了麅子習慣的生活 。麅子經常面對的捕食者大多獨行,但獵人相互配合,聲東擊西;獵人也會埋伏在棲息地「守株待麅」,或者設下它從沒見過的陷阱;尤其在冬天,獵人會循著積雪上的足跡鍥而不舍地追擊,他們攜帶著食物,而麅子沒有時間進食(植物能量很少,草食動物需要頻繁進食),在積雪上奔跑更是費力,一天下來基本筋疲力竭,只能倒在雪地裏束手就擒。
車燈和獵槍這些現代科技,麅子更是理解不能。它只覺得晚上有光亮好照路,有時就會被撞死;獵槍無疑是一個「開掛」般的存在,野生世界裏往往「近身」才可能有危險,當麅子以為已經甩開人類而暫時安全時,卻被一擊斃命,可能至死都不明白這是怎樣發生的。
因為過度捕獵和耕地擴張導致的棲息地喪失,麅子數量曾大幅減少,現列入保護名錄,野外禁獵(有一定圈養繁殖)。
▲ 保護我們,相愛相親。圖/pixabay
保護麅子還有另一重意義。作為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麅子是許多大型動物的主食。尤其在梅花鹿等其它「食物」數量銳減的情況下,數量多、繁殖快的麅子對 維護生態系穩定 更為關鍵。瀕危物種東北虎、遠東豹、華北豹等都需要依賴足量的麅子進行 族群恢復 ,如果缺乏食物,它們很可能無法存活。
▲ 再胖我也是百獸之王哼!東北虎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體型是成年獅子的2倍,體重可達300公斤,前額黑色橫紋似「王」字,有「百獸之王」的美稱;平均一天需要吃5-10公斤肉,一年食量以噸計……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區域現在建有近15000平方公裏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麅子是森林質素的重要指標。圖/pixabay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為了東北依舊豐饒,傻麅子是不能再打了, 看它賣萌就好~
-END-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野生動物】
【東北神獸傻麅子有多傻?】樂兮
【美麗中國】
【傻麅子真傻嗎?】三北大貓
【麅的生物學特性】李長生
【麅的生物學特性與麅養殖現狀】王馨穎等
【黃泥河自然保育區麅冬季臥息地選擇】朱洪強等
【從分子水平探討中國東北麅的分類地位】張明海等
【長白山的麅】楊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