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個人覺得任何一門藝術的創作裏,都有難的那一批人,也有不難的那一批人,這個取決於創作者想要什麽,不取決於藝術門類。說「搞笑比煽情更難」「笑比哭難」的人,我猜測大概率是在表達一種情緒,就是「我當下從事的工作很難」,大部份人其實都理解,不管是什麽,想出一個精品,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客觀的話說完了,那作為是喜劇編劇,我也在這裏「發發牢騷」,大概說一下我個人做喜劇的時候感受到的難點,並不是要說我是個多精益求精的人,而是簡單聊聊我在寫東西的時候,最吃力的地方,和最感覺到邊界的地方,也許在其他編劇眼中,我遇到的問題,早就跨越許久,那就是聽我一個喜劇圈兒裏的小孩兒牙牙學語幾句。
我在看小說的時候,經常產生一個疑問,就是這些藝術家是怎麽能做到這麽精準擊中我內心的?難道這本書是專門給我寫的麽?看看銷量,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被擊中了,那人家是怎麽做到的,怎麽在幾百幾千萬人中,甚至還跨越時間的維度,仍然準確的打到我的內心?他對於生活得有多深的洞察?對人本來的面目得有多清晰的描繪?簡直令人感嘆。
聽起來是在說別的藝術,但是有個道理我一說你就明白,喜劇比小說更通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笑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知識圈,做喜劇需要做的就是在盡量大的圈子裏找到共同的內部梗,如果你能找到地球人的內部梗,那你的喜劇節目必然就能穿越國界,甚至穿越時間。找共鳴太難了,想把作品穿越時間,留在人心裏,太太太難了。
我經常想,喜劇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就是「第二遍」,因為很多梗,尤其是語言梗,都來自於預期違背。我給你建立一個方向,然後第二句話話鋒一轉,笑點就來了。但是這只能是第一次,第二次,你知道我要往哪邊拐了,還會再上當嗎?就很難了。但是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優秀雋永的喜劇作品?他們是怎麽做到的?我個人觀察,首先得有足夠強的共鳴或者感情輸出,也許你看第二遍不會開口笑了,但是你無比認同這個作品,就願意多看幾遍。然後就是,可能得有足夠多的細節,讓人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也是一種好辦法。再然後,少用語言包袱,多在感情和關系上下功夫。
這麽說著好像是我找到方法了,但是其實能做到這些很不容易,一個好作品的誕生,我自己修行夠不夠放到一邊,還得天時地利人和,有好的演員搭檔,好的導演,好的工作團隊,和願意舍棄一些東西的投資人。再說,能做到經典的方法有很多,大師們高深莫測,已經走了很遠,我輩只得奮力追趕。
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不知道對誰有用,也不知道是否說到點上了,還是那句話,什麽行業都有在前面的開路者,和聰明人,像我這種笨蛋,只能多看多想,一直觀察,一直學習,才能勉強跟上他們的腳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不管是哪個藝術門類的創作者,也有那麽一點點追求,就一起努力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