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擴大內需,可以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增強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穩定性。
▲冰雪賽事帶動周邊消費熱。12月7日,觀眾在首都體育館購買賽事官方特許商品。圖/新華社
新京報社論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除了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之外,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為市場所聚焦的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提法。無論是從明年重點任務還是從內容本身來看,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需求的重視程度都有極大提升。
回過頭看,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關於需求的定位和提法主要是「著力擴大內需、最佳化結構」「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等,需求更多還是擺在與供給側齊平的位置。但從今年來看,需求的重要性明顯上升,這也意味著,2025年宏觀調控的重心會圍繞需求側的啟用展開。
歲末年初向來是政府制定全年政策目標的重要視窗,為什麽擴大國內需求在當前階段極為重要?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可能存在的貿易摩擦、關稅壁壘等問題,會使完全依賴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更容易受到國際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而透過擴大內需,可以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增強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穩定性。
當然,需求重要性的提升也與經濟發展階段息息相關。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素發展,擴大內需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此前一段時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擴大內需可以幫助更好地匹配供需兩端,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確保經濟迴圈更加順暢高效,為進入新增長周期蓄力。
當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和購買力時,會促使企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這種良性競爭能夠啟用整個市場的活力,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為經濟註入新的動能。而透過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當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下一步的關鍵是如何擴大需求。這也又一次回到了近期廣受外界關註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上來。在宏觀調控政策中,擴大國內需求的手段無外乎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消費產業政策等。
其中,過往比較熟悉的就是增加政府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比如利用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的重大專案拉動投資需求。而在貨幣政策上,降低融資成本,鼓勵企業和個人借貸進行投資和消費也是可行之路。
但在此之外,市場同樣期待關於促進消費的舉措。從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5%,拉動GDP增長3.0個百分點。消費不僅是中國經濟穩定執行的「壓艙石」,更是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馬車。而且,隨著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重要性提升,消費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預計將進一步加大。
也正因此,目前更受市場期待的是,接下來在減稅降費、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私人部門消費上的政策舉措。
整體來看,把擴大國內需求擺在優先位置,強化了市場信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內需也已經成為牽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
未來值得期待的是,如何透過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穩步走向高質素發展。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