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
他生在書香門第,才識通達,有懷濟世之誌,十八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舉,而京試不第。在職十余年,亦頗多善政。可是,大明帝國的盛世江河日下,讓他逐漸喪失了大展鴻圖的決心。在人生的十分之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把他逼回到自己的老家——浙江嘉興海鹽縣,隱居讀書。
一個深夜,他在燈下意外地發現:
詩聖杜甫窮畢生寫下來的詩有一千四百多首,但實際流傳下來的卻並沒有那麽完整!
李白才高八鬥,但他的詩作更可憐,最慘的說法是只留下了 10%!
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張若虛,那時的名聲可以算得上大佬了,但留傳到明代,誰會相信,僅存兩首!
至於孟浩然、王之煥這樣的詩人,究竟有多少篇失傳,那更別提了。
話說,當時公認最完整的【唐詩紀】,開篇高祖寫的一首詩竟然也能漏掉?!
……
由此推算下去,流傳下來的唐詩,失傳了近一半啊!!
面對如此令人尷尬又心酸的現實,整理書稿的時候,他這樣在詩中感嘆道:
傳家有集不虛來,墨艷朱明出劫灰。得見袞師洵無匹,慨然公篋為南雷。他突發奇想,自己一定要編一部真正的唐詩全集,為了能讓老祖宗地下有知,為了不給後世留任何的遺憾。五十多歲仍非垂垂老矣,留給自己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假若是今天——互聯網和激光照排技術普及的時代,他完全可以同懂數據庫技術的同行合作,搭建一個易於存取的唐詩檢索系統;然而,在明代,只有筆墨紙硯和活字印刷。可想而知,這起浩大的工程,究竟有多艱難。
然而,他就這麽嘔心瀝血,胼手胝足,花了十余載來抄錄整理和校註唐朝及五代的詩歌。
無數個日日夜夜過去了,到 66 歲,一部鴻篇巨制終於完成。臨終之前,他還囑咐自己的兒子要悉心保存,免遭戰亂焚毀,等太平之時,將其公之天下。
這本書,就是當代學術界給予極高評價的【唐音統簽】。
不得不說,假如沒有他, 很有可能就沒有今天看到的【全唐詩】,當然也沒有現在的孩子們捧在手中的【唐詩三百首】,像某些唐代時口口相傳的大詩人,都有可能會被永遠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只可惜,正史裏沒有留下任何一筆關於他的傳記,雖然手稿得以保全,他自己的藏書卻沒這麽幸運。
對當今絕大多數的國人來說,比起被他重新發掘出來的李白、杜甫,他自己的名字反倒少有人知。
他叫胡震亨。
大約四百年後的某一天,上高二的我在語文課整理作文素材時,突然看到了他,並記住了他的事跡。
能窮盡畢生精力,只為重拾起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的人一定很了不起,而胡震亨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應當與日月同輝!
參考連結:
二更:
所有喚起民族的文化記憶並填補精神的空白的人物,即使人所不知,都值得被發掘與景仰,這便是我寫胡震亨的真正用意。
這是一篇作於兩年前的回答,以前已經作為即時熱門火過一次了,而且如果沒記錯的話曾上過日報的推薦,今天我只是隨手在最前面添加了一下知乎編輯器改版後新增的「謝邀」模組而已,沒想到以上的內容,仍然能引起很多的共鳴,不管是否是詩詞愛好者。甚至自己平生第一個破 10k 的回答,竟然還是這篇。
在此對所有真誠閱讀回答的你們一並致謝。
有興趣的不妨可以看看這——